科学课实物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k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从书本知识到生活实际,从课堂实验向课外探究延伸。其中实物材料是科学课堂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载体,那我们该如何做到精心设计实物材料,充分发挥其作用呢?
  一、实物材料要具有科学性
  实物材料的科学性是指所用的材料须符合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因此我们进行实物材料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科学性。
  如在《花、果实和种子》一课中,师生收集的果实材料可能有很多,为了让学生正确形成“果实”这一概念,既要准备能食用的果实如苹果、梨等,又要准备不能食用的如棉桃、槭树果实等;既要有种植果,又要有野生果,使得学生形成生活中有科学,科学来自于生活的科学观念。但要避免用香蕉、无籽西瓜、无籽葡萄、无籽橘子,因为这些是经过人工长期培育后改良过来的,不利于观察。随着农业现代进程的日益普及,人们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无籽果实,容易让学生混淆,建立不正确的概念。
  二、实物材料要具有典型性
  在科学教学中,学生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教学时间里,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探究,获取一定的知识,接受相应的科学教育。因此,教师在实验前应准备选用明显地反映某类事物特征的实物材料,即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这样,才能为减少学生探索的难度奠定基础,使他们比较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如在平时听课时,发现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建立 “溶解”概念时,往往只采用教材中的高锰酸钾、食盐、沙粒,这样选材既不丰富,又缺乏典型性。我在设计材料时,选取了两组能溶解的材料:(1)有颜色的高锰酸钾、酱油。(2)无色但有味道的食盐、白醋。两种溶解的材料既有固体,又有液体,既考虑到溶解材料的颜色,又考虑到它的味道。我选取的不溶解材料也是既有固体,又有液体,如沙子、植物油等,这样的选材具有典型性。又如,教学《各种各样的花》,以往我让学生自己带花,有的花很小,有的花各部分数量很多,学生不易观察、研究,对花主要构造的认识有困难。后来我选择本地较为普遍的花,如茄子花、白菜花、桃花等,学生就容易观察了。通过对这些典型实物材料的选择,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探求新知。
  三、实物材料要具有明显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始于感知。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如能让学生看到一个准确而明显的现象,就会使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表象。因此,教师在设计、准备实物材料时,还应考虑实验效果的明显程度。
  如在《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中,用课本中的实验现象,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如果操作不当,气球不仅不会上升,还会下落。根据这一情况,我设计并制作了“走马灯”这一实物材料,在其下方点燃蜡烛。随着里面的空气逐渐变热上升,走马灯慢慢旋转起来,使学生观察到了热空气会上升这一现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中,针对“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这一无法观察到的现象,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声波的存在,我选取了蜡烛和鼓等实物材料,在鼓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在另一侧以槌击鼓,这样一来,学生明显地看到了蜡烛火焰向外倾斜,并且有规律地晃动着。然后,我在鼓两侧的不同高度、不同方位点燃蜡烛,用槌敲击鼓皮,随着鼓声的响起,学生看到所有蜡烛的火焰都向声音传播的方向倾斜,而且节奏较快地晃动着,从而明显地看到了声音的传播方式和方向这一科学现象。
  四、实物材料要有利于激发参与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认识事物时顽强探索的动力。但也必须认识到,只有那些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愉快的实践活动,才能引起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否则,哪怕最有兴趣的内容,也会因为实践过程的枯燥无味而导致兴趣的消失。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精心选择和设计实物材料。
  如在《压缩空气》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喷泉”装置,利用针筒空气压入装水的瓶子里,让水从尖嘴玻璃管内直喷出去,形成美丽的“喷泉”。这一情景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要求知道其中的奥秘,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思维也处于最佳状态。又如,在教学《金鱼》时,我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金鱼带进课堂,观察它们的颜色、外形、游泳方式等,然后让学生有次序地说说金鱼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学学金鱼游泳的动作。学生们边描述边表演动作,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实物材料要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在科学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他们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实物材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学习《热是怎样传播的》一课,对于“水的传热不是靠传导方式,而是靠对流方式进行”这一概念,我在做好文中实验以外,还准备了两条小鱼和两支较长较大的试管,做了反常性对比实验。我在两支试管中装满冷水,水中放入小鱼,同时加热,一支试管在底部加热,另一支试管在上部加热,直至水烧沸。学生观察到两种不同的结果,底部加热试管中的鱼死亡,而上部加热的试管中的鱼仍然在水中悠闲地游着。通过这一现象,极大地冲击了学生的生活常识,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奥秘所在。又如,在《原来是相互关联的》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准备齿形的草叶、萤火虫、鸟、鱼等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后,介绍“模仿鱼的体形造船”、“模仿鱼鳍造船桨”、“模仿草叶发明锯”、“模仿鸟的飞行发明飞机”等发明故事,使学生懂得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是怎么回事。然后要求学生课外通过联想构思一件小发明,在思考、实践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如今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生命气息,学习成了生命的体验,成了潜能的开发,成了艺术的享受,成了师生进行共同创造的神圣殿堂。但新课程的推进不能只停留于研究层面,而应当向纵深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研究新课程理念如何真正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凸现目标意识,实现价值回归  语文课程具有科学性。因此,作为一门课程,它必须有自己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和“语文知识体系
汽车后桥弹性铰接零件在装配时存在废品率高、需要进行返修重新压装才能达到装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整条生产线的装配合格率,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基于此,利用QC方法从人、
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新型城市理念,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排水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能给城市生态环境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