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dospark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对数学与生活作过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火箭之速,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的原型: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甚至融为一体,学生才会真正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我们的教学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实效.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趣,我们就要尽量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概念,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从数学的视角捕捉生活现象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看教师是否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学“小数的意义”前,让学生到附近的超市去观察,亲自购买物品,初步认识钱的小数表示法,自觉作好预习.如,教学“年月日”时,除了带上年历卡来认识大小月之外,再带上一副扑克牌,将“扑克牌是历法的缩影”融入课堂:四种花色表示一年有四个季度,五十二张正牌表示一年有五十二个星期,把四种花色的“点”全加起来是364,加上小王一点正好是平年的天数,加上大王便是闰年全年的天数.学生觉得有趣,积极性高,学得扎实,记得牢固.
  二、让数学知识联系生活画面
  学生学不好数学,怕学数学,重要的原因是觉得数学知识太抽象,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小学生数学经验的建立依赖于实践活动,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勾勒生活画面,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数学教学也就变成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如,教学“求平均数”,先组织同学们参加投篮比赛,甲组八人投三次共进球十六个,乙组九人投三次共进球二十个,教师当即判定乙组获胜,学生马上抗议说不公平:因为两组人数不同!那到底哪组获胜呢?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求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来比较才合理、公平,从而轻松地掌握平均书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如,学习“圆的认识”,组织投沙包比赛,先让学生站成横队,每人把沙包投入中间一只脸盆,大家发现这样太不公平;接着让学生面对面站成两行,还是不公平;站成长方形、正方形都不行,只有围成一个圆才最合理,深入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学完“圆的面积”让学生去测量所需的数据,计算校园内雪松的半径和横截面面积.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这一特性.学完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设计如何为教室铺设地砖,既要考虑合理,又要注意美观.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增强生活中的数学意识.
  三、利用数学创设生活情景
  数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练习才能更好地巩固,如能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认真学习.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学校门口出示“失物招领”:有谁丢失a元钱,请到总务处来认领.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失物招领”这样写?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思考、争论,理解字母a远比直接写具体的钱数要好,可以避免有人冒领,而且a可以表示任何数,当然在这里不能表示0,充分感受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简洁性,体会其特殊的应用价值.
  四、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
  科学家伽利略说过:“自然界以数学的语言讲话,这语言的字母是圆、三角形以及其他各种数学形体.”教师可让学生用这些图形绘制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如,雨伞、电视机、路灯、汽车、房屋、球拍……发挥学生的想象,还可以创造出机器人、时空飞船等.学习“对称”的知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事物,设计对称图形,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从数学的特点出发,提出“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学生学习数学正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再创造”而主动获得的.因此,一定要在生活中寻觅数学,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热情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兴趣可转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角色转变,有利于知识的建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试卷评讲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进入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考、练之后进行试卷评讲是切实提高化学复习质量的关键,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的有效途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设计和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广大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大胆改革创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引入“15/20/10”的课堂模式.它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效课堂;模式;善导;乐学;精练  
摘要:自主招生是对选拔优秀人才的新探索.从2003年全国22所高校开始试点,时至今日,自主招生的高校已达80所.目前影响较大的有:以清华大学为首的7所高校组成的“华约”联盟;以北京大学为首的13所高校组成的“北约”联盟:同济大学等9所高校组成的“卓越”联盟.物理学科是自主招生的必考学科之一,笔者常年执教高三物理,并且兼任教务处负责自主招生的工作,现结合几年来三大联盟自主招生物理试题与高考试题的比较
摘要: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数学成绩普遍不好.他们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其数学课的教学难度就可想而知.同时伴随着中职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再三调整.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的数学,也需要结合专业特点,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不断推陈出新,减少理论内容,不断降低难度.而这样一来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数学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
摘要:中职化学教学要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并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引入创新教学、主体教学的模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改善师生关系,拓展实验创新,开展课堂启发教学,实现人本化教学拓展,使得中职化学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空间.本文分析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和内涵,提出了“以生为本”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以生为本;中职化学;教学模式  一、“以生为本”化学职业教学
所谓学具操作,实质上是把掌握特定的概念、命题等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通过学生的操作,把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儿童的智力活动方式,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具操作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法则等抽象知识,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推导抽象的法则和公式  数学教学不只是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当前要实现由
21世纪以来,我国举办了多次世界级的大型博览会,各地方通过博览会的举办带动区域的旅游业、服务业、会展业等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大型博览会在举办后再次的改造利用又可作为景区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的容器.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应该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一、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动手实践是通往成功的阶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就必须去实践、去操作,从操作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爱迪生一生不停的动手实践,在家时,地窖成了他的实验室;在火车上,吸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