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柯灵小学教育集团辨志校区:将整座校园经营成一部书法教科书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绍兴市柯灵小学教育集团辨志校区距书法圣地兰亭30余里,毗邻千年古镇斗门老街,是一所典型的江南农村小学。百廿年来,学校一直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近年来,学校依托校友资源,重兴书法教育,开设“墨雅·辨志”书法校本课程,取得显著的成绩。学校践行“将整座校园经营成一部书法教科书”的书法教育理念,使书法教育和校园建设相得益彰。
  一、整合书法课程资源
  绍兴市柯灵小学教育集团辨志校区,其前身为辨志义塾,1898年在蔡元培先生的帮助下改建为辨志学堂,至今已有122年的办学历史。书法教育与学校的人文气质非常吻合,得天独厚的资源使之具备成为—部书法教科书的条件。
  (一)办学历史和人文积淀哺育课程
  “辨志”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自辨志义塾至辨志学堂、辨志小学,一百多年来,历代辨志人对校名及其寓意的深情守望和葆爱之志历久弥新。学校坐落在古玉山脚下、千年老闸旁边,毗邻斗门千年老街,朝闻千年古刹宝积寺钟声,日伴古禹江的波光帆影,学校背山面水,闹中取静,历经百年不迁校址,一直坚守于此静静办学,与斗门老街的人文渊薮相得益彰,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书法这门传统的艺术和百年老校的气质相吻合,厚植于“百年辨志文化”的“墨雅·辨志”书法课程可谓得地利人和之便。
  (二)文化理念和育人目标导航课程
  进入新时代,学校锁定“善思辨、明志向”两个关键词,确立“思辨求真知、明志做真人”的文化建设主题,秉持“回归传统、守望经典”的内涵发展之道,致力“古韵”课程群的开发实施。“墨雅·辨志”书法课程一经开设,就融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课程培育的顶层架构。学校遵循“有根有魂有灵性的孩子”的育人目标,注重厘清学校课程图谱,架构百年老校的“古韵”课程群,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学校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绵长的人文积淀是“墨雅·辨志”书法课程生长的肥沃土壤,校园古朴清雅的环境布置是课程实施的丰沛养料。
  (三)校友资源及其内生力量滋养课程
  百年辨志,人才辈出,著名作家柯灵先生、著名数学家张理京先生、近代著名书法家吴采芝先生等都毕业于此。历代毕业校友中的书画名家非常关心母校发展,经常來校组织、参与书画笔会活动,支持学校书法教育发展,留下了许多墨宝,成为学校书法教育和书法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力量。特别是校友朱非先生及其墨趣会,2016年在母校设立了青少年书法教育基地,为学校重振书法教育开启了大门,点燃了希望之火。
  二、塑造书法课程理念
  “以辨志文化激励和滋养书法教育,以书法教育传承和续写辨志文化”是“墨雅·辨志”书法课程的期待,“将整座校园经营成一部书法教科书”是“墨雅·辨志”书法课程的理念。
  (一)以丰富和拓展书法学习资源为课程开发的着力点,使辨志校园“事事关乎书法”
  学校坚持发掘利用斗门老街的地域特色,唤醒激活百年老校的校史传统,物色集聚书法史、书法家中的经典故事,弘扬历代辨志学子的优良学风,拾取百年老校的珍贵遗存,形成“墨雅·辨志”课程。“墨雅·辨志”既是一门书法课程、书法文化课程,也是一门辨志校史文化、传统精神文化的课程,更是一门滋养孩子成长、激励辨志学子不断奋进的课程。
  (二)以营造古朴雅致的书法学习环境为课程实施的载体,使辨志校园“处处可学书法”
  熏陶是最好的教育,环境是最亲切的课堂,学校努力将校园经营成散落遗存的复活园、校史文化的发酵地。从辨志校友、散文大师柯灵先生题写的校名“辨志小学”,到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先生题写的“思辨求真知、明志做真人”的校训,再到辨志校友、著名书法家朱非先生题写的“莫忘辨志”书法小品……校园里到处都是书法文化景观。校园景观揉入了浓郁的书法元素,成为书法教育的鲜活资源和生动环境。
  (三)以激发学生书法学习的兴趣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开端,使辨志学子“念念想着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参与是最管用的激活,学校努力将校园预设成综合实践的活动场、竞相展示的大秀台:把公园里老年人晨练习字的“地书笔”搬进了校园,设立习字健身角,供学生课间“玩书法”;在教学楼之间的花坛四周,设置十八套清水书写台和清水书写缸,供学生课间“习书法”,谓之“十八缸”;在校史碑前设置拓碑坊,供学生观摩拓碑过程;将朱非先生书写的校史碑书法作品印行成字帖,同步翻印成描红字帖,让学生学习摹写、仿影、描红等传统的习字方法。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玩”和方法多元的“习”,增加学习书法的趣味,丰富学习书法的体验,持续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三、明确书法课程取向
  “墨雅·辨志”书法课程基于学校特点,从知文、激趣、体验、勤学四个维度设置内容。
  (一)“知文”是课程之源
  学校滋生着校史、书法、校友三种文化,孕育了校史、校友、校庆三个故事,铺展着辨志、斗门、绍兴三本书籍。这些都是课程开设的源头活水,更是取之不尽的本土资源。
  120年校庆期间,学校请1952届校友、著名文史专家吕山先生考证撰写《辨志简史》;请1956届校友、著名书法家朱非先生用楷书书写《辨志简史》全文,并刻石立碑;请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先生题写“百年辨志”四字刻于校史碑上,并据碑建亭,名为“思辨亭”;请1978届校友、书法家王振晓先生题写亭名;请越州诗社金少余先生撰联、学校书法教师钱林龙先生篆体书写亭联。学校还特意为辨志学子预留了几幅空白亭联的位置,以待他们来年补缺。
  (二)“激趣”是课程之基
  课程的兴趣点是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点和基础。课程着眼赏、玩、试、练等多种形态,重点激活书写之趣、书外之趣、书史之趣等多种资源,渗透在课内、课外、课间,徜徉在校内、校外、校史中。
  每年的一年级新生,都有一个“击鼓明志开笔礼”的特别开学式。学生进入校园,在“思辨求真知,明志做真人”校训墙前,先跟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大声朗读校训,欣赏苏士澍爷爷的书法,然后击鼓喊出校训,名为“击鼓明志”;绕过校庆碑,随着大哥哥大姐姐朗读《辨志简史》第—句“辨志小学坐落绍兴古玉山闸北……”,欣赏朱非爷爷书法;来到十八缸前,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帮扶下开笔书写“人”字,牢记“—撇—捺,开头要紧;—撇一捺,收笔要稳”;随着《中国字中国人》的校歌,唱响“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要义至理。   (三)“体验”是课程之用
  学校的体验课程包括操练实践、应用实践和活动实践等多个实践领域的多元体验。
  学校每年都会挑选九位同学共同书写《辨志简史》,做成竹简状的条幅张贴于大厅,与校史碑上朱非爷爷书写的《辨志简史》遥相呼应,这是辨志学子最大的荣耀。为了在全校学生中胜出获得书写资格,有的学生一年前就开始早早准备,有的学生甚至刚进校门的时候就立下宏愿。在辨志,班牌是学生自己书写的,中队名是学生自己书写的,各专用教室的室牌也是学生自己书写的,甚至校史馆的匾牌也是由书法最好的学生书写的。这种体验将终生难忘,这种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
  (四)“勤学”是课程之体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技能,勤学苦练是它的本色和主体,其内容主要包括专用教材的系统学习、校园实景的现场学习和课程链接的拓展学习。
  系统学习是指基础性的专用教材普适学习,诸如起笔、行笔、转笔、收笔等用笔基础,点画、偏旁、部首、结体、成行、谋篇等系统练习。这些需要花大功夫、笨功夫勤学苦练,是书法学习的基本功课,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校园内有诸如“十八缸前淡墨痕”“校史碑前学拓印”“见贤思齐明志向”“退役毛笔归笔塚”等校园实景的现场学习,这些富有辨志印记的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向往的学习形态。
  配套教材由“探文化、写书法,看碑文、学书法,旨趣味、玩书法,展身手、赏书法”四个单元共16个主题组成,每一单元编配“辨志简史”描红本和书法习字帖,以一个汇报展和群英会结束,包含“欣赏例举、碑帖举要、网络链接”等组成的学习资源库。教材几乎涵盖了课程所有的基本内容。
  四、优化书法课程实施
  “墨雅·辨志”书法课程是学校在四、五年级开设的拓展性课程,供有书法基础和特长并有继续深化学习意愿和兴趣的学生选修学习。
  (一)实施时间灵活化
  课程实施时间灵活多样,在基础性课程每周一节写字课保底练习的基础上,每周安排两节拓展性课程学习,每天中午20分钟自主操练,定期家庭作业打卡练习。同时将更多趣味性“玩”书法的时间渗透在课间和课余时间,将更多提高“用”书法的学习时间集中整合在各式校园活动中。
  (二)实施地点多元化
  课程实施地点丰富多元,以普通教室为基础,两间书法专用教室为重点,以校园中思辨亭、书法长廊、校史碑、校史馆、书画陈列室等书法实景地为辅,以校外书法基地偶尔补充。走进敬老院、走进社区写春联,去诸暨斯民小学、嵊州金庭中心小学等书法特色学校访学,去书圣故里、兰亭圣地、金庭王羲之墓等景点研学旅行。
  (三)教师阵容强大化
  学校以书法专职教师为主,绍兴墨趣会等外聘书法导师为辅,全校教师全员共学书法为支撑,辨志校友、著名书法家朱非先生及其大弟子陶晋荣先生等为书法教育专业顾问。“大师课堂”进校园,是全校师生的期盼。
  (四)课程资源丰富化
  让百年老校散落在校园中的珍贵遗存,在课程中重新焕发光彩。朱非先生、陈秋田先生等著名校友、著名书画家的求学故事和杰出成就是课程学习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百年老校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绵长的人文积淀是课程得以生长的肥沃土壤;校园内特设的书法名家题词的亭、碑、廊、馆等实景地,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先生等书画名流馈赠给学校的大量书画佳作,是课程实施中的丰沛养料。
  (五)实施形态立体化
  在传统的系统书法操练的同时,学校特有的“辨志校史碑”的拓印、仿影、描红等老式书法学习方式被重新激活;校内特建的十八缸、地书角等园地使“玩中学书法”成为可能;將校史墙、班牌、墙饰等空间让渡给学生书写,使“用中学书法”成为一种评价和激励。
  “墨雅·辨志”书法课程以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定位、科学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全面受益,综合素养明显提升。校园“十佳书法明星”
  “百名小书家”“千人书法现场赛”等更是点燃了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情不自禁地加入书法学习的行列,边学边教,教学相长,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课程的成功实施支撑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3名教师加入了越城区书协,2名教师分别加入了绍兴市书协和浙江省书协,3位教师的作品入选了浙江省书法展;学校春芽书法社团被评为绍兴市首届十大书法社团;2017年3月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先生和中国书协副主席毛国典先生亲临学校视察课程实施情况,2018年8月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课程开展成效;2019年4月,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现场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总之,学校的“墨雅·辨志”书法课程厚植于“百年辨志”深厚的文化积淀,滋养于悠久的书画传统,得益于校友们的帮助指导,与学校书法教育的办学特色互为表里,与斗门千年老街的人文渊薮相得益彰。我们将整座校园经营成一部书法教科书,这座校园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别样的风采而分外动人,学生自然能得到立体的熏陶和全程的浸润。
  【金华星,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市柯灵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责任编辑 靳晴晴
其他文献
摘要 校园欺凌的各类参与角色在欺凌事件中都发挥着不同作用,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克里斯提娜·萨尔米瓦利参与角色理论的基础上,总结现有关于校园欺凌参与角色的研究,梳理校园欺凌参与角色的逐步划分以及各类参与角色的具体特征。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校园欺凌参与角色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依据校园欺凌丛生的特征对欺凌高发的学校开展针对性干预,以提升校园欺凌的治理效果。  关键
幼儿保育和教育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强了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准备,并开启了他们生活中的积极发展周期。由于学习差距在小学入学之前就开始扩大,确保弱势儿童的幼儿保育和教育质量尤为重要。高质量的幼儿保育和教育是实现“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愿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教科文组织通过循证宣传、知识生成和共享、能力发展和伙伴关系建设,支持会员国实现关于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4.2。教科文組织目前正与
在复杂的社会变迁中,我们还能清晰地判断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吗?社会发展了,教育变得更好,我们的老师变得更好了吗?面对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对“何为好老师”的问题充满困惑。何为好教师以及何为教师之善的叩问,已经不是无关痛痒的问题,而是作为一种观念和实践的羁绊,困扰着老师,影响着学生,决定着教育生活的伦理品质。“何为好老师”的追问触及的是教师之善这一本质性的教育伦理问题。  一、“善”
五育并舉,关键在“并”。这里的“并”并不是简单的“并列”的意思,而是“融通”“贯通”的意思,不是简单地在五育之间做“加法”,而是要在五育之间做“乘法”,以形成五育的整体倍增效应。而要实现五育之间的融通,教师的教育观念就要发生深刻的变革,从某一个学科或教育领域的教师转变为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关心学生某个领域的学习和发展,而且关心学生整体的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学校的教研方式和教师的校本专业
黄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近年来,南康区不忘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形成了教育发展的“南康模式”。在该模式下,南康区着力打造品质教育,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黄万林:高考成绩是南康教育靓丽的一笔,但南康教育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仅在此。近年来,南康扬优成势,以品质教育为主线,积极探索,教育成效显著。  一是营造了各界重视的育人氛围。在南康,全区上下都把教育作为闪亮名片悉心呵护,历届党委、政府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教育部也相应地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为教育更好发展助力。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
法治教育只有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找准儿童的认知起点,契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才是符合教育逻辑的,才能让儿童亲近。  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时代环境密切相关。依托当前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颁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中国德育:张局长,您好!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实施了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成效显著。当初为什么要在全区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张岩: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是基于我区的区情和我们对教育的理解而做出的决策。  汽车产业是我省第一大支柱产业,长春市汽车产业的核心区域就在我们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打造独具特色的汽车文化,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教育要为区域经
班委考核评价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通过这种机制督促班委认真工作、发挥个人才干、服务班级成员,同时也为自身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班委选培是一项颇具挑战的工作。传统的诸如直接任命抑或民主推荐、一任到底还是定期撤换、“全民皆兵”或是“精兵简政”等做法,其成效也是褒贬不一。有鉴于此,笔者联想到一句话: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小社会”班委就是各个行业中的工作人员,他们履职意愿的强弱、职能匹
铜官山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现代化的“第一工程”来实施,通过构建德育大联盟,努力追求德育质量,注重共鸣效果;整体打造和推进区域德育建设和发展的联动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内涵的提升,为德育增添了正能量,为德育的改革和创新增添了新活力。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体制、新机制已初露端倪,开始绽放亮丽而夺目的光彩。  长江边上的铜陵,是一座有着青铜古韵、山水灵秀的工业新城。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