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基础地理教学中,“课堂”就是“以情优教”最重要的阵地,寓情于教学,教师如何发掘和利用教学内容中的积极健康地思想感情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从情感高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无疑是地理老师“以情优教“的第一步。寓情于教学组织。课堂是中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空间和核心时间,单从课时上说,基础地理课在整个中学课程设置中体现不出学科的重要性,周课时数一般只有两节。如何充分地利用这短短的两节课,实现地理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课堂教学组织是关键。寓情于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衡量教育活动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关键词:地理教学 以情优教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做到“以情优教”,许多老师都有自己见解,诸如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的,要具备较高的专业修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待,这些对于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都是重要的。我以为在基础地理教学中,“课堂”就是“以情优教”最重要的阵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的原理,努力创设课堂教学中的乐学情境,真正地做到“寓情于教”是地理教学中贯彻“以情优教”手段和实现“以情优教”目的的关键。那么,怎样把握好课堂那短短40分钟呢?
第一、寓情于教学。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情感等信息传递的物质载体,中学地理教材虽不像语言类教材那样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赋予的情感,但是地理教学内容面涉及广泛,从祖国到世界,从城市到农村,涉及自然和人文,能源和环境,发展与保护等诸多方面。教师如何发掘和利用教学内容中的积极健康地思想感情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从情感高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无疑是地理老师“以情优教“的第一步。自然地理中“气候与植被”这一内容通常被普遍认为是枯燥无味的,教材通常也只是简单地描述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植被种类和特征的影响。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在讲授这一内容是地,教师能给这些简单的文字添加美感,把学生们认为是无聊的东西转换成富有情感色彩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被激发出来,而且教师的教学也一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映像,而不会像很多人抱怨的那样:“我只是知道了地球上还有一种气候类型叫做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是地,采用过两种方法,一是“以图寓情”,这里的图并不是指地图,而是以各种方式获得的照片。我给学生呈现了两组照片:一组是海南岛的椰林、浙江的竹海、新疆阿勒泰的喀纳斯河以及四川亚丁的雪山;另外一组的是身着莎丽的印度妇女、骑着雪橇的因纽特儿童、马背上高歌的蒙古汉子和亚马孙洒畔披着树叶的原始部落的男女。照片一呈现,同学们就骚动了起来,他们用各种方式方法表达着疑问、好奇和惊叹。当学生们这们的情绪被调动和激发出来时,由对这些画面内容易讨论转到对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对地表植被的决定作用和对当人们生活习性的影响等等内容的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既简单又快乐的事情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以文寓情”,这里的文指的是各种带有描述气候特征的诗句、俗语等。
第二、寓情于教学组织。课堂是中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空间和核心时间,单从课时上说,基础地理课在整个中学课程设置中体现不出学科的重要性,周课时数一般只有两节。如何充分地利用这短短的两节课,实现地理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课堂教学组织是关键。而教师能否从情感的高度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组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核心的推动作用,则是关键中的关键。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地理教师应当寓教学组织于不同的情感处理,只有能充分调动学生本身情感的学习才算是达到目的的,有效的教学。
第三、寓情于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衡量教育活动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应当客观地反馈学生认知能力,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还应当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把积极的情感赋予教学评价中,对基础地理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了教学本身。“寓情于教学评价”包括了以下两点:一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正面的、富有情感的。“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来走路”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教师除了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还应该用心去观察和了解学生,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对学生的点滴成果都报以赞赏的情感,并毫不吝啬地把它表达出来。二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多样化的和针对性的。地理教师要针对不同的类型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对学生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在班级讨论、口头表达、信息和资料的收集、小组合作活动、书画作业、小论文等方面的完成情况,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赋予不同的感悟色彩和浓度。三是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评价功能,鼓励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做到以上三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全面地了解,而且也会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精神。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基础教育工作者如何把学生智力的种子培植在情感的土地上,把“以情优教”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将会成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不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培养,那等于什么也没有教。
关键词:地理教学 以情优教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做到“以情优教”,许多老师都有自己见解,诸如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的,要具备较高的专业修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待,这些对于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都是重要的。我以为在基础地理教学中,“课堂”就是“以情优教”最重要的阵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的原理,努力创设课堂教学中的乐学情境,真正地做到“寓情于教”是地理教学中贯彻“以情优教”手段和实现“以情优教”目的的关键。那么,怎样把握好课堂那短短40分钟呢?
第一、寓情于教学。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情感等信息传递的物质载体,中学地理教材虽不像语言类教材那样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赋予的情感,但是地理教学内容面涉及广泛,从祖国到世界,从城市到农村,涉及自然和人文,能源和环境,发展与保护等诸多方面。教师如何发掘和利用教学内容中的积极健康地思想感情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从情感高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无疑是地理老师“以情优教“的第一步。自然地理中“气候与植被”这一内容通常被普遍认为是枯燥无味的,教材通常也只是简单地描述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植被种类和特征的影响。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在讲授这一内容是地,教师能给这些简单的文字添加美感,把学生们认为是无聊的东西转换成富有情感色彩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被激发出来,而且教师的教学也一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映像,而不会像很多人抱怨的那样:“我只是知道了地球上还有一种气候类型叫做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是地,采用过两种方法,一是“以图寓情”,这里的图并不是指地图,而是以各种方式获得的照片。我给学生呈现了两组照片:一组是海南岛的椰林、浙江的竹海、新疆阿勒泰的喀纳斯河以及四川亚丁的雪山;另外一组的是身着莎丽的印度妇女、骑着雪橇的因纽特儿童、马背上高歌的蒙古汉子和亚马孙洒畔披着树叶的原始部落的男女。照片一呈现,同学们就骚动了起来,他们用各种方式方法表达着疑问、好奇和惊叹。当学生们这们的情绪被调动和激发出来时,由对这些画面内容易讨论转到对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对地表植被的决定作用和对当人们生活习性的影响等等内容的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既简单又快乐的事情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以文寓情”,这里的文指的是各种带有描述气候特征的诗句、俗语等。
第二、寓情于教学组织。课堂是中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空间和核心时间,单从课时上说,基础地理课在整个中学课程设置中体现不出学科的重要性,周课时数一般只有两节。如何充分地利用这短短的两节课,实现地理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课堂教学组织是关键。而教师能否从情感的高度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组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核心的推动作用,则是关键中的关键。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地理教师应当寓教学组织于不同的情感处理,只有能充分调动学生本身情感的学习才算是达到目的的,有效的教学。
第三、寓情于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衡量教育活动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应当客观地反馈学生认知能力,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还应当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把积极的情感赋予教学评价中,对基础地理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了教学本身。“寓情于教学评价”包括了以下两点:一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正面的、富有情感的。“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来走路”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教师除了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还应该用心去观察和了解学生,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对学生的点滴成果都报以赞赏的情感,并毫不吝啬地把它表达出来。二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多样化的和针对性的。地理教师要针对不同的类型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对学生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在班级讨论、口头表达、信息和资料的收集、小组合作活动、书画作业、小论文等方面的完成情况,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赋予不同的感悟色彩和浓度。三是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评价功能,鼓励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做到以上三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全面地了解,而且也会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精神。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基础教育工作者如何把学生智力的种子培植在情感的土地上,把“以情优教”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将会成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不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培养,那等于什么也没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