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学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867200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学试题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来进行试题命制,着重凸显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情境设计、突出关键能力、聚焦科技前沿五个方面。研究广东省高考生物学试题有助于提升实施新高考省份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及备考的效益。
其他文献
近年来,簇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不仅具有迷人的拓扑结构,而且在众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我们采用V型二羧酸4,4’-sulfonyldibenzoate(H2sdba)为主配体,合成了两种新的簇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2((μ3-OH)(trz)(sdba)(H2O)]·3H2O}∞(M=Ni for 1,Zn for 2)。这两种化合物都是8-c的whc1拓
目的 探讨生酮饮食治疗(Ketogenic diet treatment,KDT)对儿童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ravet综合征(Dravet syndrome,DS)快速进展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021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KDT的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6岁作为疾病快速进展期的判断标准,对符合标准的DS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基因检测结果及KDT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 3
目的:1.研究白藜芦醇治疗肠癌的机制是否与铁死亡有关。2.研究白藜芦醇抑制结肠癌是否与miR-31有关。方法:在体实验:AOM+DSS诱导小鼠肠癌模型。28只雄性C57BL/6小鼠,适应性饲喂一周,期间小鼠进食普通饲料。第二周开始造模,小鼠随机划分成四组(n=7),Control组、AOM组、AOM+DSS组和AOM+DSS+Res组,造模周期为70天。造模开始后每组喂食高铁饲料。造模第一天,AO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高考试题对于学生们个人能力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高考可以说是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以及教材的高度结合,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所以有很多高中教师都会把高考试题作为教学试题讲解的标准。对于高三生物教师来讲,对于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对于帮助学生进行高三复习备考有很强的教学价值。我通过对于近几年来的高考生物试题的分析,总结出了几个简要的特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教师给学生科
目的:Micro RNA-122(mi R-122)异常表达于各式各样的肝病,是一种特异性检测指标。肝癌人源性细胞系中该micro RNA发挥多种生物功能,且在炎性因子刺激环境中表达上调。据报道,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抑制口腔扁平苔藓疾病(oral lichen planus,OLP)发展。其机制是通过阻止口腔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凋亡,从而保护口腔上皮屏障,抵御
文章研究了古风越文化与绍兴特色纺织技艺的相关知识,以越文化为基点,梳理中国纺织品的演变历史,探索越文化视域下纺织品的发展过程、生产方法及发展趋势;以常见纺织品为基础,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纺织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以越属地区纺织品的相关知识为基点,剥茧中国纺织产业,剖析纺织品与越文化的密切关联。
<正>近年来,在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中,实验题成为学生的一个主要失分点.研究实验题的命题方式与解题策略,是高三生物教师必须突破的难题.当前,高考生物实验类试题主要出现了实验分析题、纠错题、探究题三种题型,掌握各题型的命题方式、考察目的及答题要点,可大大减少实验试题的难度,提高生物实验复习的效率.一、实验分析题透过实验考察教材知识,试题解答需实验与教材兼顾分析.
期刊
社区治理水平通常是一个区域或者是城市整体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也实现了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是为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促进并推动政府治理理念朝着服务型转变,在这种环境和背景下,智慧社区的建设就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进行相关治理活动时,更是要实现协同治理,体现出现代化特征。本文将主要围绕智慧社区治理工作展开,指出治理问题的同时联系实际
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极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饮食模式,最早被用于治疗儿童癫痫。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生酮饮食被逐渐用于其他疾病的辅助治疗,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最近的研究发现,生酮饮食可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数量,对宿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生酮饮食可以增加小鼠肠道中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 muciniphila)和副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公布的数据,全球每3秒将增加1例痴呆病例,2018年痴呆病例人数已达5 000万,预计到2050年该数字将增至1.52亿[1]。2016年我国AD患者人数已超过900万,预计2050年将达2 700万以上[2]。2002~2012年,413个AD新药物的临床试验中,99.6%的新药无明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