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17年,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的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在冶铅矿炉的地下残渣中,分析出一种新的元素,他将其命名为硒(Selenium,希腊语月亮的意思)。硒在自然界以无机硒和植物活性硒两种形式存在。无机硒有较大的毒性,且不容易被吸收,不适合人和动物使用;植物活性硒一般以硒蛋氨酸形式存在,是人类和动物允许使用的硒源。
研究表明,人体中的硒主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得,食物硒含量受地理影响很大,我国除湖北恩施、陕西紫阳等地区外,70%以上都属于贫硒或缺硒土壤,粮食等天然食物中硒含量较低,中国22省市约7亿人生活在缺硒地区(华北、东北、西北为主)。植物性食品含硒量较低,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动物内脏含硒量较高,但植物性食品中绝大部分硒以硒代蛋氨酸及其甲基化物形式存在,其活性比动物食品中硒代半胱氨酸活性高。
目前,慢性病患者盲目补硒情况很常见。实际上,不是所有慢性病患者都缺硒, 而且硒的需求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有些患者体内的硒水平不低,补充过量,反而适得其反,甚至出现中毒症状,如皮疹、头发干燥、指甲脱落、恶心呕吐、神经麻痹、偏瘫、抽搐、心肌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那么,如何正确选择和补充硒呢?正常情况下,成人经肠道吸收的硒随血液循环分布于肝、肾、胰等组织及血浆中,体内硒最终经甲基化降解而通过粪、尿或呼气排出体外。硒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将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人每日硒摄入量为50~200微克。研究显示,成人每天硒的最高摄入量为300~450微克,超过就可能中毒。
所以,大家在补硒前最好到医院做个化验,看看是否真的缺硒。正常人血清硒浓度为15~25微克/分升,尿硒为1~15微克/分升。补硒的顺序应该是先饮食,如各类海产品、动物肝脏、红肉等,辅以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品,以促进硒的吸收。普通面粉、糙米、大麦、大蒜等也都含有硒。然后才是药品,如硒酵母制剂、亚硒酸钠等。最后才是保健品,如纳米硒等,建议大家在信誉好、有保证的商家购买。
总之,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但硒的安全浓度到致毒浓度的范围非常狭窄,过量补硒同样会对机体造成伤害。因此,大家应正确选择,合理补充。
硒的生物学功能
硒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生物酶的合成,在细胞生长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硒参与合成最主要的酶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能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成为氧化型谷胱甘肽,对汞、镉、铅、砷等有毒物质具有解毒作用,还可将过氧化氢还原为无毒的羟基化物,从而保护组织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硒还参与在机体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辅酶A和辅酶Q的合成,并能激发多种人体免疫细胞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研究表明,人体中的硒主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得,食物硒含量受地理影响很大,我国除湖北恩施、陕西紫阳等地区外,70%以上都属于贫硒或缺硒土壤,粮食等天然食物中硒含量较低,中国22省市约7亿人生活在缺硒地区(华北、东北、西北为主)。植物性食品含硒量较低,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动物内脏含硒量较高,但植物性食品中绝大部分硒以硒代蛋氨酸及其甲基化物形式存在,其活性比动物食品中硒代半胱氨酸活性高。
目前,慢性病患者盲目补硒情况很常见。实际上,不是所有慢性病患者都缺硒, 而且硒的需求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有些患者体内的硒水平不低,补充过量,反而适得其反,甚至出现中毒症状,如皮疹、头发干燥、指甲脱落、恶心呕吐、神经麻痹、偏瘫、抽搐、心肌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那么,如何正确选择和补充硒呢?正常情况下,成人经肠道吸收的硒随血液循环分布于肝、肾、胰等组织及血浆中,体内硒最终经甲基化降解而通过粪、尿或呼气排出体外。硒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将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人每日硒摄入量为50~200微克。研究显示,成人每天硒的最高摄入量为300~450微克,超过就可能中毒。
所以,大家在补硒前最好到医院做个化验,看看是否真的缺硒。正常人血清硒浓度为15~25微克/分升,尿硒为1~15微克/分升。补硒的顺序应该是先饮食,如各类海产品、动物肝脏、红肉等,辅以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品,以促进硒的吸收。普通面粉、糙米、大麦、大蒜等也都含有硒。然后才是药品,如硒酵母制剂、亚硒酸钠等。最后才是保健品,如纳米硒等,建议大家在信誉好、有保证的商家购买。
总之,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但硒的安全浓度到致毒浓度的范围非常狭窄,过量补硒同样会对机体造成伤害。因此,大家应正确选择,合理补充。
硒的生物学功能
硒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生物酶的合成,在细胞生长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硒参与合成最主要的酶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能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成为氧化型谷胱甘肽,对汞、镉、铅、砷等有毒物质具有解毒作用,还可将过氧化氢还原为无毒的羟基化物,从而保护组织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硒还参与在机体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辅酶A和辅酶Q的合成,并能激发多种人体免疫细胞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