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随访系统在耳鸣远期疗效跟踪管理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sky_z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随访系统在耳鸣远期疗效跟踪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设计基于HIS的随访管理系统,搭建随访系统管理平台.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耳鸣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跟踪随访管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跟踪随访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HIS的随访系统进行跟踪随访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期间对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随访依从率、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耳鸣响度(TI)以及医护人员对两组管理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合理饮食、合理用药、保持清洁卫生、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规律生活和心理稳定知识掌握的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08,x2=4.357,x2=6.708,x2=4.093,x2=3.871,x2=4.093,x2=4.357;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76,x2=8.044;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时THI、VAS和T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30,t=8.050,t=5.85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医护人员认为从系统获益、认为具有便携性,以及对系统的安全性、时效性及稳定性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结论:基于HIS的随访系统应用于耳鸣患者的远期跟踪随访管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患者对随访工作的依从率及干预治疗效果,并可提高医护人员对该系统实施的跟踪随访管理的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磁共振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弥散加权成像(SE-EPI-DWI)技术在中耳胆脂瘤及其常见颅脑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疑似中耳胆脂瘤并均经病理检查的82例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胆脂瘤组(55例)和非胆脂瘤组(27例).患者术前均行耳部常规MRI及SE-EPI-DWI检查,分析SE-EPI-DWI诊断中耳胆脂瘤与病理结果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E-EPI-DWI成像技术在中耳胆脂瘤诊断的价值,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耳内流脓间歇、分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大隐静脉(GSV)曲张射频闭合术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52例(71条患肢)GSV曲张行射频闭合术的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1 d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静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2周、3个月及12个月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观察二维声像图了解患肢术中、术后的静脉血流动力学.结果:52例患者术中GSV完全闭合率为98.59%(70/71),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GSV主干闭合率均为97.18%(69/71),术后12个月后只有1条再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GSV曲张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表现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特征和凝血常规相关指标.方法:选取医院儿科治疗的138例MPP患儿,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间质浸润组(28例),小叶实质浸润组(54例)和肺段以上实质浸润组(56例).比较3组不同影像学表现的MPP患儿临床特征[超高热、经皮氧饱和度≤92%、喘鸣音、C反应蛋白(CRP)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及胸腔积液指标]和凝血常规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脂肪抑制技术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成像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8例A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采用频率选择饱和(FS)序列、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和频率衰减反转恢复(SPAIR)序列,比较三种脂肪抑制序列骶髂关节左右两侧影像均匀性、臀部脂肪肌肉及骨髓水肿的相对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三种脂肪抑制序列图像质量相关评分,FS序列、STIR序列扫描显示病灶大小及形态比较.结果:FS序列和SPAIR序列骶髂关节右侧影像均匀性明显高于左侧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灌注模式结合定量分析对甲状腺癌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9例(共192个癌结节)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灌注模式检查和定量分析,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指导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对比超声造影灌注模式特征和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指标对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效能;统计患者术后6个月、1年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在89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38例(占42.70%),无淋巴结转移51例(占57.30%).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癌结节长径分别为
目的: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血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37例NSCLC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进行体检的137名健康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磁共振扫描仪测定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PCNA、Survivin及VE
目的:探讨三重基序-44(TRIM44)蛋白联合超声检查对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淋巴结转移(LNM)促进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鉴别诊断价值,评估TRIM44蛋白在PT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且行甲状腺手术的72例PTC患者,将发生LNM的患者纳入LNM组(37例),未发生LNM的患者纳入非LNM组(3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C样本中TRIM44蛋白的表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RIM44蛋白联合超声检查PTC患者LNM的诊断效能.另采用甲状腺癌细胞(KTC-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微创介入手术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CT引导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疼痛情况、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64,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
目的:评估超声检查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预测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因颅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于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于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轻度狭窄且无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测颅外颈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Th2及Th17)细胞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A(IgA)等体液免疫比例.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中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颈总动脉舒张末期流
目的:研究应用一体式单分支型主动脉支架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44例应用一体式单分支型主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确诊.观察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对比手术前后不同主动脉水平的真假腔直径变化,评估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结果:4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手术成功率为100%,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其中1例患者左锁骨下动脉(LSA)分支支架释放后存在狭窄,予以球囊扩张后好转,1例术前合并慢性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