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寻中学语文教学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renjia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古到今,语文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他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谈不上全面发展。没有了语文,其他的一切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所谓中学语文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这也就涉及到了两个对象“教师”和“学生”;还需注意的是中学语文教学,它面向的对象是中学生,为什么要重点指明呢?我们要知道,除研究生和博士生之外,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教学包括“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中学正处在承前启后的位置上,可想而知,中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此前的学习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量以及学习方法,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就不能再沿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拼音、写字、组词和造句等那一套。那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阅读和写作教学。
  孟承宪指出:“向来国文课只有教师的活动,没有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的讲授,没有学生的学习,这实在是国文教学失败的总原因”。的确,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有这样的通病,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在课堂上学。这是一种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不言而喻,教学并非灌输。几千年来, 本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随着历史的积淀,中国文化堪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底蕴厚重了,而文化教育却不见长进,甚至呈现倒退的趋势。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么针对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该怎么教?学生又该怎么学呢?先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阅读教学——学生、教师、作品之间的对话过程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心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学生、教材,这是一堂课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内容、进度和方法等是掌握在教师手里的,而教师所掌握的与课堂相关的一切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为学生服务的。加里宁曾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有句话这样说道“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这句话说明了当一名教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水平和认真的职业精神,要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讲好每一堂课。教师在教课文时,可以随课文举例子教会学生提问,比如学习鲁迅的作品《祝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于作者为什么先写除夕夜,他是怎么想的?鲁四老爷说“可恶——然而……”时,为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祭祀事件为什么给祥林嫂带来如此大的打击?等等。带着问题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现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年岁相仿的集体式的班级教学,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和人生阅历等都不一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不可能只针对某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展开教学,因此就需要那些知识接受能力不佳的学生在课外充实自己,比如阅读课外书籍、做好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阅读兴趣或者与之相关的爱好等等。
  二、写作教学——认识世界与自我、充满想象与创造的过程
  写作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鉴赏一篇好文章是一回事,写出一篇好文章是另一回事,正如欣赏艺术家的小号表演是一回事,让我们去表演是另一回事。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无法在欣赏之后‘复制’那美妙的演奏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写作需要实践,需要付出行动。在很多时候,写作课似乎仅仅是教师出题目,学生自主写作这么一个简单乏味的过程,也就是说,写作课成了学生的自主作文课,教师没有预先教给学生充分的写作知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如“无头苍蝇”般,费力不得效,效果之低可想而知。其实,写作课应当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充满丰富知识量的启发性的教学过程。以教学实录为例,优秀教师武俊先的《作文构思训练课》就是一堂优秀的课,她首先以一个与课程相关的趣味故事“钢笔的发明”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得出“逆向构思”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用逆向构思的方法展开想象,如用《爱莲说》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打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伏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这类公认的常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以此方法,学生就知道:举例论证,打破常规,就是逆向构思。掌握了方法、具备了素材,学生就能自主完成写作了。
  长时间以来,中学生因厌学而旷课、退学者不计其数,不计时空,不分种族。青少年是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希望,教育问题不搞好,民族未来实在堪忧。改变现存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成为当今教育界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迫切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的活动,是“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活动。教学的真谛就在于——教学相长,知行合一。
  (责任编辑:刘影)
其他文献
【摘要】对学困生的教育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用情感教育关爱和感染他们,尽可能地多开展各项课内外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学困生;情感教育;师生感情;课内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学困生”,是指个别学习成绩落后而导致贪玩厌学、不守校纪、品质较差的学生。“学困生”在班级里为数不多,但他们能量不小,并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促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新理念;语文教学;学生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
【摘要】本文基于加强中学生的读、品与感悟视角,探析了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策略,以期与广大同行探讨交流,并共同来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阅读;品味;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文学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随着时代变迁,时至今日,文学艺术在我国更加呈现出众采纷呈的发展趋势,这对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中的诗歌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文学领域中的诗歌体裁
众所周知,英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一个十分重视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并颇具培训特色的国度。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由来已早,1972年,英国《詹姆士报告》就提出了需要重视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为教师和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揭开了序幕。1990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成立了第一个关注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和发展需要的学校管理工作组,该工作组提交的报告强调分析管理的发展需要、设立培训和发展目标、考虑最合适的培训形式、监控培训的
何谓校园主流文化?一言以蔽之,校园主流文化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体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主体文化。校园主流文化源于学校发展历史,是学校后期发展的文化积淀,其在校园的传统文化中,已经为历史所证实,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引导号角,是师生向往真善美、充满仁爱感和进取心的精神食粮。校园主流文化的形成对一个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规范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日常行为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而一旦渗透在精神领域里,就可以内化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作为基础课程,教材的编排,教学的内容,教师的“照本宣科”,让学生难提兴趣。所以,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在体现幼教这一职业特点,围绕实现由“中职学生”到“幼教教师”角色的顺利转变上做好文章。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
据说人的一生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因此拥有一张舒适、有趣的床十分必要。  俄罗斯圣彼得堡设计师Natalia Rumyantseva创作了一款宇宙睡床,它看起来像被切开的煮鸡蛋,这样的设计能为人们提供舒适性和安全感。  宇宙睡床可以播放音樂、设定闹钟、调整床垫的倾斜度,拥有如同宇宙星光的治愈性LED照明系统,能让人舒缓压力,轻松入睡。
【摘要】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教学是这样阐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其实除了标准的阐述,写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现在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在填鸭式的教育中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只是让学生背作文,在考试时采用套用的方法,按照题目要求改换文章内容而已。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写作能力的
【摘要】目前,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现象比较突出,造成作文不新颖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作文素材匮乏,不新鲜。如何积累作文素材,简而言之就是要做个有心人,做个善思考善感悟的人,用心去看,去听,去感悟。要想让积累的素材在作文中放出异彩,还要在应用素材时精选材,忌冗长,精评析。相信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为今后的写作注入源头活水。  【关键词】源头活水;素材;积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当前,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对学生、家长、学校甚至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立法方式保障校园安全,规范校园事故的处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应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立法时要注意增强立法的可操作性,协调好学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关系等问题。  校园安全 立法 保障 借鉴  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校园是个远离危险和威胁的天堂,众多学生家长也普遍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对孩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