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是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生力军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性产业,其发展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有关。作为一种以农村环境为背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农事民俗为对象的乡村旅游,以其特殊的魅力、迅猛的发展、满足近距离市场需求的特征而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是近年来充分体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生活质量的旅游方式。
  在我国,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还有利于增加传统农业的附加值,吸纳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增加农民收入。因而,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城乡之间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的流动,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云南省,乡村旅游是云南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国外一般经验表明,乡村旅游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35%,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15-20%;我国一般的情况是,乡村旅游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21.7%,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6.67%;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人数占旅游总人数25%,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7.2%。因此,云南省乡村旅游人数、乡村旅游收入尽管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但是却大大低于国外平均水平,由此表明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拥有巨大空间和潜力。随着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在大力发展以接待外来游客为主的旅游业同时,还需要发展以满足本地人民群众休闲需求、提高本地城乡群众生活质量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在云南省旅游业发展中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
  云南省拥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云南省既是一个充满原生淳朴性的乡村资源大省,又是一个乡村文化遗产丰富多样的乡村民俗大省,还是一个民族特征十分突出的乡村文化大省。在云南省拥有较高的旅游产业位能和拥有国内与国外两个客源市场的背景下,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不仅对海外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而且对国内旅游者同样具有魅力,同时还对本省当地旅游者具有召唤力。因而云南省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乡村旅游是云南省旅游业“二次创业”的生力军。
  新编制的《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认真梳理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历程、经验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乡村旅游意义、资源、市场、机遇等条件;确立了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战略、目标体系;提出了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城镇体系、产品升级、客源市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质量保证等七个方面的任务;并从统筹协调、政策支持、资金渠道、科学管理、氛围营造几个方面制定了发展保障措施,以此作为今后十年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蓝图。
其他文献
2006年12月,甘肃西和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8年6月14日,“西和乞巧节”入选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和乞巧节”可以称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    七天八夜的仪式    每年农历六月下旬,西和县城和周边村子里的女孩子就忙活起来了,同村邻里未成家的姑娘们都凑在一起商量怎么过乞巧节。  一般是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姐妹发起活动,同村未嫁姑娘组成一个
2008年冬季,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开展了侍岭镇尖墩墓地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过程中在编号为M12的竖穴土坑墓中发现一具较为完整的人骨架,葬式为仰身直肢,墓穴长2.3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