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方法。

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上海玫瑰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综合采用唇鼻肌肉张力带重建、鼻中隔偏曲矫正,自体肋软骨鼻尖软骨支架重建及下外侧软骨支撑移植等手术方法治疗唇鼻畸形。

结果

共纳入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17~22岁,平均20岁。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延迟愈合等情况发生,鼻部对称性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3~24个月,与术后即刻相比,均无复发情况,上唇及鼻部形态良好。

结论

对于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综合采用唇鼻肌肉张力带重建、鼻中隔偏曲矫正,自体肋软骨鼻尖软骨支架重建及下外侧软骨的加强等方法能取得相对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省级方案的共性与特性,为完善和推进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卫生健康委员会门户网站中与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配套的省级方案,时间为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3月31日,将在国家考核指标基础上增补了地方指标的19份省级方案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方案的发布时间、发布机构、考核对象、实施主体、指标体系等关键信息,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其特性与共性进行分析。结果19份省级方案发布时间集中于2019年6—7月(10份),发文机构以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为主(12
在应用唇鼻肌肉张力带进行唇裂修复术后,笔者团队通过对腭咽部肌肉进行微米CT(Micro-CT)扫描和三维重建,对腭咽部6组肌肉的起止点和肌纤维走向进行分析,包括腭帆提肌、腭咽肌、腭帆张肌、腭垂肌、腭舌肌和咽上缩肌。发现腭咽肌和腭帆提肌相互配合调节软腭运动,翼钩区存在精细的滑轮结构,不应轻易破坏。对6组肌肉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和空间结构分析,提出腭腱膜与腭垂肌构成腭咽肌肉主张力带、腭帆提肌和腭咽肌构成腭咽肌肉第一副张力带、腭咽肌和咽上缩肌构成腭咽肌肉第二副张力带,据此提出腭咽肌肉空间张力带重建的腭裂修复术。新术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淋巴造影在儿童囊性淋巴管畸形(cL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cLM患儿,术前均行皮内及皮下吲哚菁绿注射后,采用近红外荧光显像系统观察淋巴管显影情况,同时记录输入淋巴管的数量、结构形态、收缩频率,以及有无发生真皮反流。结果该研究共纳入cLM患儿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个月至8岁;巨囊型16例、微囊型6例、混合囊型10例。患儿病灶部位均可见输入淋巴管,其中巨囊型(14/16)与混合囊型(8/10)患儿多为1
目的探讨阴股沟区不同类型组织瓣修复中、低位直肠阴道瘘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至2019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妇科整形中心收治的18例直肠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7个月至39岁,平均20.8岁。对于瘘口直径大于1cm,局部瘢痕较多的病例,选用双侧闭孔动脉前皮支为蒂的阴股沟岛状皮瓣瓦合修补;对于直径在1cm以内瘘口,采用单侧阴唇后动脉外侧支为蒂的阴股沟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修复,如局部组织张力小,能够直接闭合,则行阴股沟筋膜瓣间置修补。结果本组18例,术后瘘孔均完全关闭
目的探索带蒂皮瓣卷管预构尿道在阴茎再造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1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采用皮瓣卷管预构尿道进行尿道再造与修复的阴茎发育不良或阴茎缺损的患者资料。术中以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或阴部外动脉穿支皮瓣进行卷管预构尿道。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尿瘘和尿道狭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排尿情况。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36岁,平均28岁。其中17例为阴茎再造术二期尿道再造的患者;13例患者因阴茎再造术后尿道狭窄或坏死,进行尿道修复成形术。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血管瘤伴有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异常现象(卡梅现象,KM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间收治的KMP患儿病例资料。经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如磁共振成像、彩超和血液学检查后,全麻下行射频消融术,运用成熟的射频消融治疗理论体系,术中彩超全程监测下精准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多点消融。术后对射频消融区域进行冰敷,并每日坚持无菌换药。结果共纳入11例KMP患儿,男5例,女6例,年龄1d至2个月,中位年龄15d。病变位于肢体8例,躯干3例。均进行一期射频全消融术,
目的探讨小耳畸形患者再造耳修整术三期手术时,利用残耳软骨合页状翻转再造耳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收治的残耳Ⅲ型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资料。患者耳再造二期手术时保留残耳组织,三期手术时利用残耳组织进行合页状翻转重建耳屏,并结合中厚皮片移植模拟外耳道进行矫治。术后随访观察再造耳屏宽度、隆起高度,以及耳屏形态对称性。结果共纳入31例小耳畸形患儿,男19例,女12例,年龄6~14岁,平均8岁;右耳16例,左耳15例。术后再造耳屏及移植皮片血运良好
目的探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不同部位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门诊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婴幼儿(≤3岁)浅表部位血管瘤临床资料。按治疗部位进行分组,分析各部位的激光治疗能量、治疗次数、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根据数据性质,分别采用t检验、SNK-q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37例患儿,男168例,女269例,0~36个月龄。按部位将其分为头皮(34例)、额部(37例)、面颊(61例)、眼周(30例)、
目的介绍儿童手足畸形术后采用敷料包扎塑形,达到手术部位关节塑形、制动、减少换药次数目的的方法,并讨论其注意事项和优点。方法对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并于2019年1至12月在门诊换药随访的手足畸形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术后切口外涂莫匹罗星软膏,采用防粘连敷料、无菌纱布及绷带、粘性胶带分层包扎,并通过敷料堆积的厚薄以及绷带缠绕的方向使关节固定于术者需要的位置,必要时外层加用小夹板制动,指(趾)顶端预留观察窗。术后观察指(趾)血运,48h无异常时封闭观察窗。包扎无渗液、无异味、未被液体污染者
目的探讨颅缝早闭症患儿颅骨重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各种颅缝早闭手术的颅缝早闭症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儿术后并发症及相关诊治情况。结果共纳入61例患儿,男42例,女19例;矢状缝早闭17例,平均年龄8.2个月(6~48个月);额缝早闭13例,平均年龄13.0个月(6~29个月);单侧冠状缝早闭17例,平均年龄15.2个月(7~48个月);综合征型颅缝早闭14例,平均年龄18.7个月(6~60个月)。61例中共有13例患儿发生15例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