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物理小实验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dbc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物理小实验具有取材简单来自于生活,易于操作,学生可在家里、学校独立完成实验或与同学合作探究。本文举例谈谈初中物理小实验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实验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正确掌握物理实验发展规律,感悟物理知识中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促进物理观念的构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责任。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实验;培养;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小实验具有取材简单来自于生活,易于操作,它对实验器材的精密性要求不高,在实验时间、地点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学生可在家里、学校独立完成实验或与同学合作探究。本文举例谈谈初中物理小实验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初中物理小实验有利于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
  物理观念是指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在理解物理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物理的概括性认识,具体表现为主动地运用物理思想、方法和观点,认识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
  初中物理小实验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深刻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理解物理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和观点,从而促进物理观念的构建。例如:学生学习《机械能》后,知道动能与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教师可布置小实验《单摆》,让学生回家进行验证,用细绳拴住小石头,手拿绳的另一端,固定不动。把小石头从竖直位置拉开一定距离,松开手,观察小石头的摆动情况,再用手指挡住某个位置,观察小石头的摆动情况。小石头从高处向下运动,是小石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石头向上运动,是小石头的动能转化重力势能。用手指挡住某个位置,小石头仍能回到原来的高度,说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时没有能量的损失,机械能守恒。学生做小实验《单摆》的过程,逐步形成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观念。
  二、初中物理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物理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思维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观念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必须侧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发展性人才”。
  初中物理小实验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物理实验探究,加强学生的物理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学习《大气压》后,学生回家做小实验《纸片托水》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在一次性纸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用手压住硬纸片,慢慢地把纸杯倒过来,移开压住硬纸片的手,观察到硬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不会流出来;再次把纸杯倾斜不同角度,同样硬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不会流出来。思考:硬纸片不会掉下来,是水粘着硬纸片还是大气压托住硬纸片?学生可用牙签在纸杯底部扎过小孔,用手指按在小孔,并在纸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用手压住硬纸片,慢慢地把纸杯倒过来,然后移开按在小孔的手指,观察到硬纸片掉下来,水流出来。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硬纸片不会掉下来,是大气压托住硬纸片,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学生做小实验《纸片托水》的过程中,提高科学分析、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能力,从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三、初中物理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重要的学习方法,科学探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技术、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小实验能够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改进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正确掌握物理实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学生学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前,教师布置小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让学生在家里探究,学生用牙签在矿泉水瓶由上到下扎三个小孔并用牙签把小孔堵住,瓶中装满水,然后把三支牙签抽出打开小孔,观察水喷出的情况,有些学生所扎的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发现三个小孔喷出的水叠在一起,这时学生要改进实验方案,矿泉水瓶由上到下的三个小孔不能在一条直线上,重新做实验,观察水喷出的情况,发现最下面的孔喷出的水较远,最上面的孔喷出的水较近,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可归纳结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学生做小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过程中,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初中物理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了解科学的本质,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验精神,拥有社會责任感。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物理学史、物理实验和现代科技,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构物理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初中物理小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了解物理学家在推动科学时对待科学的态度与责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与同学、老师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科学态度和责任。例如,学生在学习有关《力学》知识后,教师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制作水火箭》,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整理搜集好相关资料,了解北斗系统的开发、发射、运用历程,激发学生的航天梦,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制作水火箭》方案,学生利用废弃饮料瓶、胶带、塑料折叠板、胶水、喷嘴、打气筒、发射器等制作水火箭模型,学生将设计好的水火箭装上喷嘴,装置在发射器上,用打气筒给饮料瓶充进一定量的气体,发射水火箭。在制作水火箭活动中增强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初中物理小实验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正确掌握物理实验发展规律,感悟物理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和观点,促进物理观念的构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责任,并逐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郭玉英.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能力研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财经素养教育?议题式教学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有效路径。议题式教学不仅能有效完成学科教学目标,还能在教学渗透中高效达成财经素养三维目标,促进财经素养育得。开放性的生活情境带来的话题、学科性的教学内容形成的课题,以及由话题和课题结合而成的思维性活动议题,共同组成了一个课堂的多维空间。在这个多维的课堂空间中,通过议题探究,财经素养的三维目标:财经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一一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中国教育的重中之重,这项有着深远影响的任务早已在全国落实。今年,我们也正式踏上这改革步伐,新课程实施以来,全体教师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为了使我们能快速领会新课程思想,提高自身业务责任和意识转变。我们通过领导培训、远程培训以及观看新课改的录像讲座,从中获取课改的知识。新课程改革重点是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别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否,关系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的成败。”叶圣陶也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抓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为此,这几年,笔者开展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存
【摘要】经典有助于我们的精神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文化教育发展,陶冶学生的性情,开拓学生的精神空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良好口才以及行为习惯,培养自信心。经典的阅读,说到底,是对“人”的发现、开掘和发展。从初一开始,三年来,我们进行了各种“经典名著阅读活动”,学生可以从这些经典名著的作家身上或从作品的形象上学到许多优秀的品质、健康的思想情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助于他们加强
【摘要】数学教学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影响下,特别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微测”模式的出现,使每个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就能接受有效、灵活、优质的学习。对数学学习的“微测”模式进行探索尝试与实践,在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微测;教学质量学习素质提升  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微测”模式,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主要是“智慧学伴”为载体,把数学学习知识
【摘要】阐述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现状,介绍主题脱口秀的概念 ,探讨在小学高年级开展英语主题脱口秀活动如何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動构建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主题;脱口秀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对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需求的提升,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英语教学要以为学生的未来适应奠基为使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从英语教学转向英语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基本课程形式和内容,是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本文基于全园性混龄教育的背景下,总结了区域活动中从区域的规划、环境的创设、内容的选择与材料投放等方面支持幼儿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混龄教育;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幼儿园混龄教育是指把不同年龄的学龄前幼儿按一定的比例组织,开展游戏、生活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模式,它需要教育者树立
【摘要】教学机智是教师管理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偶发事件及提出了随机应变的技巧。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偶发事件;应变技巧  现代课堂是一个变幻多端的小世界,有风和日丽、有凉风习习,有浪花点点,有激流澎湃。作为新课改下开放的道德与法治课,随机性和偶然性大大增强,课堂偶发事件发生应
复习课是帮助学生“再学习”的一种载体。一节复习课的好与差,不仅会影学生的复习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系统知识的构建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日常的复习课,教师容易以“炒冷饭”的方式来梳理知识或是“题海战术”方式以练代讲。在复习课中如何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使复习课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下面,以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杨健辉教师指导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计算》复习课教学为例,谈谈复习课的学材再构建。  一、变中重
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很多都已经不能够让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提起兴趣,而且模式的老化也让小学教师在教课过程中遇到不少的困难。英语毕竟是外语,对于小学生来说难点众多,所以更要将小学英语难点知识给简单化,让难的东西变成小学生容易理解的东西。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将课堂追逐年龄生动化情景化,情景教学法也是随着教育事業发展的提升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如果得到很好的利用就会大大提高教师教学课堂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