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传接球与防守游戏一则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目的:提高传接球、配合,对抗防守与抢断的能力,发展灵敏、协调,力量素质,培养沉着果断的意志品质与团队配合意识。
  游戏准备:篮球一个。在地上画一个半径为2m的圆(或直接利用篮球场的中圈),圆心两端7m处画一横线为发球线。8名学生分成进攻方和防守方,4对4游戏。双方各确定一人为中锋,中锋站在圈内不许出圈,其他人只能在圈外运球、传接球或无球跑动。
  
  游戏方法:游戏开始后攻方在发球线外发球,通过传接球、跑动和配合想方设法将球传进中圈,攻方中锋接到队友传球并控制住球便得一分。相反,防守方若能抢断球成功并控制住球则防守方得一分。抢断成功后换发球,守方变攻方,攻方变守方。进攻成功则继续发球。注意:只有“中锋”才能进圈且不许出圈。
  游戏规则:1)游戏可采取每局10分制或6分制,三局两胜。
  2)双方的非中锋队员不得进圆圈, 中锋在圆圈内不得出圈。
  3)其余规则参照篮球比赛规则。
  
  游戏优点:
  1)本游戏不受场地限制,只要在地上画个圈就行。特别是市区的一些学校,场地“袖珍”,课外活动时人多球多,一场难求,开展本游戏,既可满足众多篮球爱好者的运动需求,也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
  2)作为初学者,学生打球时往往忽视传球、配合和防守,只知道抢球后投篮。本游戏正好可以培养学生传球、配合、防守等意识,使他们更全面地得到提高。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222000)
其他文献
随着初、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行,对每位教师、每所学校、每位教研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根据时代的要求,努力深化教研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了体育教研工作的主题。这些年来,我市在体育教育教学、教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我市体育教师在省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功大奖赛、论文评比等比赛中成绩显著;多位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特别是在《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田径》
2010年第3期刊登了潘雪峰老师撰写的文章: 《分组教学的运用例析——基于对四个教学片段的描述》(以下简称《例析》),该文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案例剖析,为一线教师进行恰当的分组教学提供了清晰且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指导,但笔者对《例析》一文中“存在不足的分组教学”部分所提供的两则案例有另外一些思考。  [案例再现A]  在一节武术课中,在学生基本掌握6个武术动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组创编动作组合,动作顺序
一、游戏目标  本游戏巧妙新颖地将足球和篮球运动设为同场竞技,综合运用足球和篮球的竞技特点,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不受正规规则的限制,简便易行,趣味性强,深受学生喜欢。    二、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跨栏架一副。    三、比赛方法  将篮球场以中线为界划分为左右两个半场,一边为篮球场地,另一边为足球场地,足球场底线中间放置一副1m高左右的跨栏架作为球门。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队,每队4-5人。每场比
一、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工作。  体育课堂常规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无须强求一律。常规条文的制定,应明确具体,其内容包括师、生两个方面,一般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常规  1.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如教师课前的备课和制订教案,了解学生的情况,场地、器材的准备,安全设施和清洁卫生工作,以及服装的准备
一、设计理念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旨”的教学策略,激
一、拍背称王(图1)  1.游戏准备:半个篮球场大的场地4块,四角放上标志物;学生15人左右一小组,分成4个组,分别在4个场地内散开。  2.游戏方法:听教师信号后,学生相互间用手拍背,尽量能拍到别人,同时积极移动、灵活躲闪,防止被他人拍中;被他人拍中的同学退到标志物处,不再参与拍背,但是要提醒自己的好友进行躲闪,场地中最后一人获胜称王。游戏可进行多次。  3.游戏价值:学生积极移动、灵活躲闪,对
粽子球是我国独创研制的球种之一,形状有其中国传统性,形似放大了的端午粽子而得名。1992年被国家体委列为中国大众体育纪录项目,1998年被定为上海全民健身节活动项目。这种竞技项目没有什么门槛,一学就会。攻防转换,互动合作、对抗性强,能培养孩子们的耐力、灵敏度、反应能力以及投掷水平。    一、器材特点    首先,粽子球既不是常见的圆形,也不是橄榄形,而是形如粽子的正六棱锥体。由于球形的特点,使球
体育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体质,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早在1982年教育部已经发出《关于保证中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的通知》,
迎面接力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基层学校班级、年级甚至是学校运动会上的常设项目,既有游戏的乐趣,深受学生喜爱,同时也有交接棒技术学习及课堂行为习惯、安全教育的培养等等。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很多学校在运动会迎面接力上发生过碰撞等安全事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良好的迎面接力教学和组织是衡量体育教师基本功之一,也是减少发生校园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而小学低年级在迎面接力跑时容易出现交接棒的
真正接触《体育教学》是我第一天到职教中心上班时,进入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堆放在桌上的一叠报刊杂志,我便信手翻阅起来,翻着翻着,一本《体育教学》忽然映入我的眼帘。“《体育教学》?上高中时就发现体育老师的办公桌上少不了你,没想到时隔几年还能看到你,难道你真有那么大的魅力?”带着疑问和好奇,我便迫不及待翻阅起来,专家的文章恢弘大气、高屋建瓴,一线老师写的文章贴近教学实际、可借鉴性极强,每一篇文章都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