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确定位置”以不同的“位置”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确定位置”一课不同设计的比较来探讨如何分析教材、研究学生、高效教学。通过“三比”(比导入:“从一维到二维,经历由模型组合形成方法的过程”VS“从活动到模型,经历由数学抽象形成方法的过程”;比操作: “回归现实,感悟规律,促进活动经验的数学化”VS“开放设问,激发想象,数形结合感悟数对规律”;比应用:“利用同一性实例,强化知识的内涵理解”VS“利用比较性实例,廓清知识应用的外延”)对“数形结合”的教学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确定位置 同课异构 比较
  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方向与距离法,如点B在点A的北偏东30°距离点A40千米处;还有一种就是有序数对法,在小学里,就是以点A为坐标原点,做第一象限,用数对表示点B相对于点A的位置。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位置”讲的是后一种情形。下面笔者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思路来设计这一内容,进行一次同课异构教学思考,以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教学认识。
  【教学尝试】
  一、选择不同的情境,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在直线上(一维空间)确定位置有两种情形:一是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的第几个,二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第几个。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在平面上(二维空间)确定位置需要前后、左右两个要素。这就实现了从一维到二维的跨越,当然,不论几维空间确定位置,都要先确定参照点(原点)。
  课伊始,选择怎样的情境导入尤为重要,我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思路一:从一维到二维,经历由模型组合形成方法的过程。
  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一年级上册中的排队图(见图1),让学生回忆在一维空间情境下的顺序建立方式,回顾左右、前后等概念。然后出示教室里学生的座位图(见图2),让学生思考在二维空间情境下如何确定每一个人的位置——不仅需要左右,还需要前后,然后明确行和列的意义——左右为行、前后为列,讨论确定第一行和第一列,然后把行列抽象为线,学生抽象为纵横线的交点,实现由座位图到方格图的过渡。
  思路一实际上是披着现实情境外衣的数学导入,把一维空间中确定位置的两种情形加以组合解决二维空间中确定位置的问题。思路二是实实在在地引入生活情境,直接把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
  两种思路都有其数学价值,它们都呈现了一个知识动态生成的过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思考,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
  二、设计不同的操作,构建不同的学习形态
  新知形成后,需要通过适当练习或操作性活动,感悟规律,进一步深化知识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我们设计了显著分化的操作活动。
  思路一:回归现实,感悟规律,促进活动经验的数学化。
  教师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教室,请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所在的位置,并记录在草稿本上。请学生相互介绍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接着教师说数对,请符合要求的学生起立:(7,1)(7,2)(7,3)(7,4)(7,5)。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奇怪,站起来的同学怎么正好是一列呢?表示这些同学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的,他们就在同一列。列数相同情况下数对中的一个数是确定的,一个数是在变化的。接着进一步引发思考:如果让你来出一些数对,你能让一列、一行或一排同学站起来吗?你能不能说一个数对,就把一列、一行或一排的同学都包含在里面?学生马上想到了用字母来表示,出现了(4,x)(5, x)(x,3)(x,x)(x,y)等各种不同的数对。教师继续追问:(x,x)可能是谁?当x等于1时,表示谁?当x等于2时,表示谁?究竟哪些同学才有可能?(x,y)呢?
  这一设计始终围绕教室座位这一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通过说、站、想的环节,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数对的现实意义,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思路二:开放设问,激发想象,数形结合感悟数对规律。
  笛卡儿创造了坐标思想,用数对表示位置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解析几何,将数与形完美地统一起来,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是其最伟大的价值。这一设计试图进一步凸显数形结合,对解析的基本思想有所感悟。
  教师在方格图中出示一条线段。让学生思考:如果在方格图中增加一个点,这个新增加的点与原有这条线段上的两个端点相连,可能会构成什么图形?学生猜想,增加一个点后,与原有的两个端点相连可以构成三角形,也可能构成线段。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想象,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的图形是线段?在什么情况下是三角形?学生思考后发现,当第三个点的位置在原有的这条线段所在直线之外的任意一个地方,构成的图形是一个三角形。教师用课件呈现第三点在不同位置时,所构成的三角形的不同变化形态。如果第三个点的位置在原有的这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上,则构成的图形仍然是线段。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原有线段之外增加两个点(与原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你猜想可能会构成什么图形?学生猜想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一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等。教师课件呈现构图的过程,请学生描述自己的猜想。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将思维聚焦在:如果增加的两个点与原有线段构成一个正方形,你觉得有几种情况?并请学生用数对描述出点的位置。
  最后,教师隐去方格图,让学生思考:在这条线段之外,增加两个点,构成正方形,没有了方格图的帮助,你还能用数对表示出这两个点的位置吗?有几种可能性?这些点有什么特点?
  思路二:利用比较性实例,廓清知识应用的外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表示位置的情况,并思考哪些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教师呈现的资料中,有用一个数来表示位置的,例如买票时小明排在队伍的第3个;也有用两个数表示位置的,如电影票上的8排12号,围棋棋盘中棋子的位置,等等。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呢?学生猜想,用3个数表示位置,如家庭住址2幢1单元301室;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等等。
  两种思路各有优势,针对性强便于技能巩固,拓展面宽便于意义理解,两个价值取向对于数学学习都是有益的,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平衡和取舍。
  【研究体会】
  当我们将这两堂课进行对比之后,可以发现,在不同设计的背后蕴含了诸多相似的价值追求。关注知识本质、关注思维的发展是我们一致的价值导向。关注知识的不同侧面和学生学习的不同可能性形成了本课两种风格迥异的教学形式。一堂课是一种教学理解的体现,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反映,我们用怎样的眼光来理解数学、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我们就会用怎样的行动来体现这种思考。在与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互动中,我们拥有了不断接近数学和教学本源的真实体验。提升我们的数学理解和教学能力,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荷]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唐瑞芬,等,编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李士锜,张晓霞,金成梁.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浙江省杭州市育才外国语学校 310012)
其他文献
曾经有人因为坐地铁时玩微信小游戏《飞机大战》而坐过站!想必你也玩过那款非常简单的黑白游戏。和《Flappy Bird》异曲同工,玩家仅需要通过左右躲避飞机或者炸弹就可完成游戏。经常会有游戏玩家抱怨,这类游戏一开始玩就“根本停不下来”。类似的游戏还有《偷菜》、《愤怒的小鸟》、《小鳄鱼洗澡》、《水果忍者》以及种类繁多又雷同的消除游戏等。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游戏具有如此吸引力?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
没想到,曾经憋屈难耐的阴郁、愁闷及烦扰,随着笑声,火山喷发似的一—排出,转瞬间,烟消云散,早不见了踪影。排出“毒素”,一身清爽,心得以释然,晃晃脑袋,已经不那么昏沉。可谓,付之笑中,笑驱百愁。  被病痛折磨过的人,无时不祈愿“身心两健”,无时不渴盼“岁月静好”。  这不,校园内的我也曾经病过,且病得不轻,几近无望。刚好,那段时间电视在热播《神医喜来乐》。  我的“神医”在哪儿呢?  记得那是父亲去
摘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蕴含了对生活和教育之间关系的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化;语文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47-1  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著名教育
井岡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地处湘东赣西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这儿不仅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而且还有着众多的美食佳品,诸如:全副銮驾,永新狗肉、家乡炒血鸭、玻璃鱼、炒石鸡、干煸桔丝等,当然,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可能当数井冈烟笋。  “烟笋”是井冈山地区的一大特产,也是一道深受庐陵人和海内外游客喜爱的美肴,乃十大赣菜之一。其主要特色为:讲究刀工,注重火候,擅长烧、焖、炒,味道鲜
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指纹”,近日被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实验室列为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杨拴朝表示:“如果研究确认这些指纹是古人有意为之,将至少让人类使用指纹的历史向前推进2000年。”5000多年前的指纹被发现  2018年10月31日,杨拴朝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渑池县西南方的西河南村仰韶文化遗
在一段蜜獾勇斗狮子的視频中,两只蜜獾面对三只狮子毫无惧色,最终成功逼退对方。这已经不是蜜獾第一次在和狮子的斗勇中获胜了,凭借混不吝的气势,这些外号“平头哥”的小家伙成了动物界的网红。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蜜獾所在的鼬家族,是所有食肉动物中平均体型最小的一个科,却涌现出了众多战斗力爆表的“小强”。  灭蛇驱狮的平头哥——蜜獾  蜜獾头顶和后背的皮肤为白色或灰白色,身体两侧和腹部则为黑色,因头顶扁平而得
人们通常认为,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宣传手段,广告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15世纪以前的欧洲。而现代意义的广告,直到18世纪,才随着英国的大规模商业活动流传起来,20世纪初才进入中国市场。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其实,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宣传商品、推销商品的手段,广告是远远早于概念便已存在的。  华夏大地在尚未开国的神农氏时期,由于没有货币,只能通过以物易物进行交易。据《周易·系辞》记载,神农
在巴比伦文献中,空中花园始终是一个谜,甚至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难道空中花园只是传说?如果只是传说,那又为何能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苑”。在公元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修建。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
通往天堂的阶梯:吉莽金字塔  在开罗附近的沙漠高原上矗立着三座巨大的金字塔。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金字塔,它们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仍然完好无损的结构。  非凡的壮举往往会激发非凡的解释,如太空外星人!超级先进的文明失落!但事实更有趣。在4500年前的第四王朝(公元前2575-2465)期间,三名埃及法老监督着成千上万的工人,在70年的时间里在吉萨建造了标志性建筑。最近的考古发现,包括参与金字塔建筑的检查
纪佩桦老师是江苏特级教师蒋守成老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之一,采访她也是因为蒋老师的推荐。让我略感意外的是,她是来自乡村小学的一名教师。而在了解了她对自己所在的学校、对身边的学生的热爱,她对教学的热忱,特别是看到她与学生在一起时的纯真笑容,我意识到,她就是我要采访的最合适不过的“90后老师”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大学四年,在陶行知思想的熏陶下,我的内心对讲台的憧憬越发强烈。怀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