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期间脉络膜厚度变化趋势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che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期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趋势,评估雷珠单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资料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36例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共36只眼,均接受每月1次的雷珠單抗玻璃体腔注射,总共注射3次,每月复查根据临床症状和OCT结果决定是否再注射药物,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结果:治疗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BCVA对比治疗前提高(t=2.6132,4.7038,4.5296),治疗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SFCT较治疗前下降(t=3.5929,2.7562,3.8514),治疗后复发率22%。结论:雷珠单抗抗VEGF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效果显著,治疗期间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在病情控制后未见持续降低趋势。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CNV;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黄斑;脉络膜厚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病理性近视可导致视功能明显受损,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正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有研究报道10%~11%病理性近视患者可在11~12年之内发生CNV,因此,积极治疗病理性近视CNV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较少研究病理性近视CNV经抗VEGF治疗后脉络膜厚度的改变[3],本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36例病理性近视CNV患者,利用OCT评价其在抗VEGF治疗后的SFCT变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36例(36只眼)病理性近视CNV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男15例(15只眼),女21例(21只眼);年龄在31~66岁,均值(41.65±7.37)岁。本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同时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和手术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有关检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术前1d 滴患眼,每日6次;手术室内表面麻醉后常规洗眼消毒,玻璃体腔推注雷珠单抗( 0. 5mg /0. 05mL) ,出针后对穿刺点进行10s的压迫,包扎患眼完成手术。根据既往文献选择复发率少的3+PRN方案(即每月注射1针共3针后每月复查,根据临床症状和OCT检查新生血管消退程度决定是否再注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1)OCT检查所用仪器为美国科林RTA,使用Enhanced HD line增强型高清线扫模式。扫描区域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6mm×6mm范围,以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最薄点为中心凹标志,SFCT值为手工测定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色素上皮外界和巩膜内界之间的垂直距离。
  (2)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最佳矫正视力,用小数记录并进行logMAR转换,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最佳矫正视力、SFCT为计量资料用()表示,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多组间对比采用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变化情况比较
  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BCVA对比差异显著(P<0.05,<0.001,<0.001),治疗6个月的BCVA好于治疗1个月(P<0.05);治疗1个月与治疗12个月、治疗6个月与治疗12个月的BCVA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及续表1。
  2.2 治疗前后的SFCT对比
  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SFCT对比差异显著(P<0.001,<0.01,<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6个月、治疗1个月与治疗12个月、治疗6个月与治疗12个月的SFCT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及续表2。
  2.3 本研究中8例复发,平均注射4.875次。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视频终端的广泛应用,病理性近视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其造成视力丧失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并发的CNV,成为导致年轻人群丧失视力的常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BCVA对比治疗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提高,表明病理性近视患者玻璃体腔中注射雷珠单抗能够抑制新生血管,同时促进黄斑水肿消退及出血吸收,促进视功能提高,且视力在一年内保持稳定,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4]。治疗1个月与治疗12个月、治疗6个月与治疗12个月的BCVA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视力均数接近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低视力诊断标准,提示我们应用抗VEGF后所能达到的BCVA有限,这与CNV对黄斑部椭圆体带造成的不可逆损害有关。
  Enhanced HD line模式为临床观察脉络膜提供了非侵入性、可重复性的检测手段,可有效追踪抗VEFG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治疗前SFCT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与脉络膜视网膜血流及眼内灌注压的改变有关。抗VEGF治疗后病理性近视黄斑区CNV患眼SFCT较治疗前下降、变薄,分析SFCT的降低的原因可能与抗VEGF药物属于一类独特血管生成有关诱导剂,玻璃体腔注射少量注射有助于维持眼部血管的完整性,同时可以穿透视网膜各层进入脉络膜,引起脉络膜毛细血管窗孔减少,降低脉络膜的渗透性[5]。   选择3+PRN方案,目的是使初始注射达到负荷剂量,降低复发率。本研究中复发率22%、平均注射次数4.875次均与文献报道相同方案研究结果相近[6]。既往推测远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与CNV相关的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进行性发展,而抗VEGF药物有加重脉络膜萎缩的可能。本研究治疗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SFCT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3+PRN方案抗VEGF治疗一年内在病情控制后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无持续降低趋势,安全有效。
  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譬如通过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作为评价指标,但若CNV旁中心凹生长,测量点脉络膜并非病变最严重部位,可能出现结论偏倚;黄斑显著水肿或出血时需要人工主观确定中心凹位置,可重复性较低;样本量不足及随访时间较短。
  综上所述,雷珠單抗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病理性近视CNV的效果满意,治疗一年内病情控制后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未见持续降低趋势,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许星照,吴靖怡,吴志航,等. 抗VEGF药物治疗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新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9):1622-1626.
  [2] 严立,阎静,赵燕. 病理性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行抗VEGF治疗后黄斑厚度的变化[J].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2):386-389.
  [3] 袁建树,吴越,王育文.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抗 VEGF治疗期间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变化[J].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5):905-908.
  [4] 冯宇梁,李杰,刘巾男. 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 西部医学,2016,28(9):1328-1332.
  [5] 陶梦璋,王雨生,王海燕. 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后预后因素研究现状[J]. 中华眼底病杂志,2017,35(5):513-517.
  [6] 史绪晗,魏文斌. 病理性近视眼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J]. 中华眼科杂志,2017,55(10):791-795.
  课题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对CNV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研究)
  课题编号:Z20190336
  通讯作者:郑春荣 邮箱277850213@qq.com
其他文献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报道,每年400多万死亡新生儿中约有1/4死于新生儿窒息,100万以上婴儿在分娩窒息后出现脑瘫、学习障碍等后遗症.2005年我国妇幼卫生监测结果报道,5岁以下儿童因出生窒息死亡的比例为14.2%,为第2位死因.而大多数新生儿的窒息死亡和致残,可以通过出生后第一时间内的积极复苏抢救而得以控制[1]。
期刊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高危妊娠之一,随着风湿性心脏病的减少及心脏外科手术的迅速发展,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已跃居妊娠合并心脏病首位.母亲患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对新生儿的影响显著,母亲的心功能状态也与新生儿疾病发生有关.为保证母儿安全,明确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妊娠风险,现对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5例进行分析。
期刊
目的 观察60%氧暴露对早产大鼠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胎肝激酶-1受体(fetal liver kinase-1,Flk-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早产鼠生后6h内随机分为中浓度氧组(简称中氧组)和空气组,空气组置于常压空气中,中氧组置于氧体积分数为60%的氧舱中,两组
期刊
目的 腹腔注射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致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观察ALI不同时期应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肺损伤和TNF-α、IL-10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糖皮质激素应用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7只健康7日龄Wistar大鼠制备新生大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取9只模型鼠腹腔注射LPS(5 mg/kg)后光
摘要:目的:分析对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实施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双盲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19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分成2组,针对对照组9例患者实施骨外固定架联合常规置管引流治疗,针对实验组10例患者实施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创伤后骨髓炎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白细胞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
此袖珍手册的内容系临床经验之总结,来自我们的临床实践,旨在与各位同仁交流经验,并非指南加以推广.手册中的麻醉处方可根据临床实际加以调整应用.特别指出的是所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使用药品均不得含防腐剂。
期刊
目的 探讨血浆中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oluble HLA-G,sHLA-G)对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在妊娠早期收集120例最初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浆样本,同时对其妊娠中期及晚期的血浆样本进行纵向收集,并且随访其妊娠结局。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sHLA-G水平。结果 120例在早孕期最初正常的妇女中有19例随后发生子痫前期,101例妊娠结局
期刊
期刊
患儿女,28 d,主因皮肤青紫4 h入院.第1胎第1产,胎龄38周,双胎行剖宫产,否认宫内窘迫及生后窒息史,生后5 h开奶,人工喂养,吃奶尚好,无喂养困难,体重增长正常.入院前4 h出现颜面及全身皮肤青紫,吸氧不能缓解。
期刊
孕妇,24岁,因停经35+5周,浮肿伴间歇性酱油色尿1周于2006年12月13日16:00入院.既往月经规律,量中等.末次月经2006年4月5日,预产期2007年1月12日.停经5+月在外院B超检查,胎儿大小符合孕周.未再行产前检查.1周前出现双下肢浮肿逐渐加重至全身.并出现3次晨起酱油色尿,但无尿少、尿痛、鼻衄、齿龈出血、头晕、眼花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