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 它是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在内的一种综合症状群。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 其存在给教师、 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学者对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近几年,教育教学领域也出现了“职业倦怠”,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针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却仍不足,具体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几乎没有。教师工作情绪和行为上的倦怠,一定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前途,在中学英语教学管理中,为了促进教师队伍科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系统了解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调查发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严重。有职业倦怠感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占95%,没有的仅占5%,说明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教师严重的职业病。
女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大于男教师。这可能与女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家庭负担较重等因素有关,她们在学校里有忙不完的工作,回家后又得扮演女儿、媳妇、母亲、妻子等角色,有着更多的责任,所以她们更累。
中青年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问题比较突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大多是学校的骨干,他们的社会期望值和自我期望值较高,除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班主任、讲课、科研及其他一些社会工作。另外,他们要养家糊口(大多男教师的妻子无业或务农),家庭负担较重,致使他们要承受更大的职业压力。
当班主任的英语教师比不当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突出。在农村中学,由于大多学生为留守儿童,学生的日常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点,班主任除了担任课程任务外,还在班级管理、处理学生问题等任务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放学后的时间还要和学生谈心或与家长联系,甚至家访,往往付出的辛劳更多。
二、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工作时间长,压力大
调查结果显示,某中学的英语教师每天从早上6:25的早读到晚上8:45的晚自习,其中工作时间40小时以下的教师占10%,工作时间超过70小时的教师占44%。而每天工作时间达10个小时以上的占到教師总数的46%。80%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很大,且压力主要源自学生、领导、社会和经济等。工作量的压力、评价机制的压力和社会期望的压力像三座大山,让教师们如履薄冰。除了正常的工作外,那些隐性的超重工作量在更大程度上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普遍的职业倦怠、普遍的教师亚健康状态,是教师身体和心理双重的无奈。
(二)学校教学管理格,英语教师任务量大
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比较严格,每天都会查课,一个星期五天,最少也要查三次。不少学校对批改作业的要求也很严格。比如作业批改必须有明确的对错符号,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不允许打半对。然后错了之后,后面必须得有更正,更正之后有老师的二次批改和纠错。另外还得有鼓励性语言,鼓励性语言要分层次。
(三)收入低,心理不平衡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自己的工资收入不满意的96%。在教育第一线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只看到公务员朝九晚五,年薪5万~6万,而自己是朝六晚八,年薪却不及他们的一半,心里极度失落,因此,约有72%的年轻英语教师想转行。教师工资不高,存在着购房、赡养老人、子女上学等生活压力,使家庭生活处于困境中,从而失去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而产生倦怠。
三、消除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一)从个人成长层面看,教师应努力提高自我效能感
中学英语教师由于工作原因易产生职业倦怠,要通过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分析“倦怠”成因,寻找克服方法;合理制定目标,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能和教学监控能力;树立适合自己的榜样,开展教师合作学习与经验交流;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寻找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改变认知,开展归因训练等措施,提高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进行个体干预。
(二)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给予教师人文关怀
1.创造条件,不断给教师充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学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努力提供与教学相关的训练和信息,通过外出学习老师的汇报课,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本校内的“手拉手”教学活动等,让每一位教师跟上素质教育步伐,激发出深厚、稳定的工作热情。
2.注重教师情感变化,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教师的职业特征形成了教师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的心理特征。在学校工作中,部分教师由于在职评、评优,工作安排等方面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消极情绪,长久下去极易形成职业倦怠。学校在不能满足教师要求的前提下,应同情教师境况,学校领导要通过谈心等方式让教师发泄消极情绪,克服职业倦怠。
3.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在学校管理中,既要创造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又要有意安排活动,放松紧张心理。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比武”、“英语口语比赛”等激发教师创造性。同时,通过“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迎新春元旦晚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教师有一个交流的舞台,情绪宣泄的平台。
4.改变传统评价方式,淡化“分数”考核。好的评价体系应是评价者参与式的评价,就像新课改理念中所提倡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教师的评价也应注重过程,而不是变评价为“验收资料”。学校应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解放出来,从学生多方面素养来考评教师,教师的优点、贡献、失误、缺点都要放在重要位置。
(三)提高教师待遇是让中学英语教师远离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
中学英语教师在发展中学教育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素质。社会应提高他们的待遇,对教师多一些理解与支持,营造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氛围,使他们爱教乐教。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为教师的工作与生存状况履行职责。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政策上支持鼓励在育人、教学、教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者;在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进称考核、职务提升方面做到客观公正;在关注教师的业务工作同时,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学者对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近几年,教育教学领域也出现了“职业倦怠”,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针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却仍不足,具体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几乎没有。教师工作情绪和行为上的倦怠,一定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前途,在中学英语教学管理中,为了促进教师队伍科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系统了解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调查发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严重。有职业倦怠感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占95%,没有的仅占5%,说明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教师严重的职业病。
女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大于男教师。这可能与女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家庭负担较重等因素有关,她们在学校里有忙不完的工作,回家后又得扮演女儿、媳妇、母亲、妻子等角色,有着更多的责任,所以她们更累。
中青年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问题比较突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大多是学校的骨干,他们的社会期望值和自我期望值较高,除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班主任、讲课、科研及其他一些社会工作。另外,他们要养家糊口(大多男教师的妻子无业或务农),家庭负担较重,致使他们要承受更大的职业压力。
当班主任的英语教师比不当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突出。在农村中学,由于大多学生为留守儿童,学生的日常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点,班主任除了担任课程任务外,还在班级管理、处理学生问题等任务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放学后的时间还要和学生谈心或与家长联系,甚至家访,往往付出的辛劳更多。
二、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工作时间长,压力大
调查结果显示,某中学的英语教师每天从早上6:25的早读到晚上8:45的晚自习,其中工作时间40小时以下的教师占10%,工作时间超过70小时的教师占44%。而每天工作时间达10个小时以上的占到教師总数的46%。80%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很大,且压力主要源自学生、领导、社会和经济等。工作量的压力、评价机制的压力和社会期望的压力像三座大山,让教师们如履薄冰。除了正常的工作外,那些隐性的超重工作量在更大程度上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普遍的职业倦怠、普遍的教师亚健康状态,是教师身体和心理双重的无奈。
(二)学校教学管理格,英语教师任务量大
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比较严格,每天都会查课,一个星期五天,最少也要查三次。不少学校对批改作业的要求也很严格。比如作业批改必须有明确的对错符号,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不允许打半对。然后错了之后,后面必须得有更正,更正之后有老师的二次批改和纠错。另外还得有鼓励性语言,鼓励性语言要分层次。
(三)收入低,心理不平衡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自己的工资收入不满意的96%。在教育第一线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只看到公务员朝九晚五,年薪5万~6万,而自己是朝六晚八,年薪却不及他们的一半,心里极度失落,因此,约有72%的年轻英语教师想转行。教师工资不高,存在着购房、赡养老人、子女上学等生活压力,使家庭生活处于困境中,从而失去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而产生倦怠。
三、消除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一)从个人成长层面看,教师应努力提高自我效能感
中学英语教师由于工作原因易产生职业倦怠,要通过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分析“倦怠”成因,寻找克服方法;合理制定目标,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能和教学监控能力;树立适合自己的榜样,开展教师合作学习与经验交流;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寻找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改变认知,开展归因训练等措施,提高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进行个体干预。
(二)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给予教师人文关怀
1.创造条件,不断给教师充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学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努力提供与教学相关的训练和信息,通过外出学习老师的汇报课,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本校内的“手拉手”教学活动等,让每一位教师跟上素质教育步伐,激发出深厚、稳定的工作热情。
2.注重教师情感变化,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教师的职业特征形成了教师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的心理特征。在学校工作中,部分教师由于在职评、评优,工作安排等方面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消极情绪,长久下去极易形成职业倦怠。学校在不能满足教师要求的前提下,应同情教师境况,学校领导要通过谈心等方式让教师发泄消极情绪,克服职业倦怠。
3.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在学校管理中,既要创造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又要有意安排活动,放松紧张心理。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比武”、“英语口语比赛”等激发教师创造性。同时,通过“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迎新春元旦晚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教师有一个交流的舞台,情绪宣泄的平台。
4.改变传统评价方式,淡化“分数”考核。好的评价体系应是评价者参与式的评价,就像新课改理念中所提倡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教师的评价也应注重过程,而不是变评价为“验收资料”。学校应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解放出来,从学生多方面素养来考评教师,教师的优点、贡献、失误、缺点都要放在重要位置。
(三)提高教师待遇是让中学英语教师远离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
中学英语教师在发展中学教育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素质。社会应提高他们的待遇,对教师多一些理解与支持,营造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氛围,使他们爱教乐教。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为教师的工作与生存状况履行职责。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政策上支持鼓励在育人、教学、教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者;在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进称考核、职务提升方面做到客观公正;在关注教师的业务工作同时,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