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学具功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7043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的倡导下,动手操作被广泛地引入了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的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由于动手操作活动的需要,学具也伴随着教材进入了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工具之一。下面,笔者就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在教学中利用学具,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利用学具,有助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的思考方法,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教学“同样多”时,笔者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地摆放整齐,其中渗透着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其中渗透着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其中渗透着等积变换的思想等。
   二、利用学具,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
   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学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学生对所学图形有了基本认识以后,笔者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各种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的学具,进行任意的拼摆。这些普通的学具经过他们的创意组合,变成了“小汽车”“大轮船”“小房子”“机器人”“美丽的花园”等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操作學具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所学图形的认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利用学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有必要培养学生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在教学1L和1000ml的关系时,先把学生分组,再让他们观察分几次才能把1000ml水倒进1L的量筒中。学生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做记录,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也体现出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利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学具的使用符合儿童认识规律,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表象知识,并诱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时,笔者先让学生把6个苹果分成2份,这时会出现3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人得5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4个;两个人各得3个。笔者趁机问学生:“第三种分法与前两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立刻就知道第三种分法是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自然就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五、利用学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也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
   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把三根长短不一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在摆弄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笔者再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动态当中,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凭借学具操作直观演示,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村小学)
其他文献
【活动设计理念】  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据统计,我国艾滋病的患者已达到了70万,正处于艾滋病的爆发期,其数量之高让人触目惊心。然而比艾滋病更为可怕的是大多数健康人“谈艾色变”,不能平等地接受和对待这一特殊群体,导致了大多数的艾滋病病人抱着“讳疾忌医”的态度,选择了逃避、隐瞒,从而流入了健康人群。所以,教育者对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能做的便是让学生们了解艾滋、预防艾滋,用博爱的心去关心、接纳艾
摘要:中职语文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高的教学模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致使中职语文成了鸡肋。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对中职语文参与式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力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参与式 教学模式      “用先进理论知识和体系武装自己,才能站在更高的起点振臂高呼,才会发出自己强劲的声音。”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笔者在不断学习先进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将之运用到
摘要:在合作学习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认识,它们成为合作学习研究的障碍。消除这些错误认识,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助于合作学习研究高效、持久、深入地开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 错误认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正确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于我国教育
[摘 要]研究者以杜郎口中学一节历史课堂中的突发事件为切点,遵循选取典型案例、定性、教学经验归纳的生成路径,针对课堂上学生不良行为突发事件的处理生成了归纳性教学理论,即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对学生做出暗示或正面批评,可实施适当的惩罚,同时避免不恰当的纠正方式。  [关键词]归纳性教学理论;教学切片;课堂教学;突发事件;不良行为  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的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农村教学改
球罐与圆筒容器(即一般贮罐)相比,在相同直径和压力下,壳壁厚度仅为圆筒容器的一半,钢材用量省,且占地较小,基础工程简单。球罐作为一种高效的Ⅲ类存储容器,近些年在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广泛应用。  由于球罐体积、直径较大,不能整体运输,必须在制造厂压制球片、加工制造支柱等部件,然后运到使用现场进行组装、焊接。在组装、焊接过程中,因受野外工作条件影响,其焊接质量得不到保证。一般球罐首次开罐检验都会在其
课外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初中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必须得到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目前,初中语文课外作业只是牢牢瞄准中考,直接原因是考分高低对初中毕业生升学影响极大。这样做本也无可厚非,但这样就会与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不一致,
“非学無以广才,非学無以明智,非学無以立德”,学习既是一个人成人、成才、成功的必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从古至夸,中华民族历来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注重学习方法。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这三个字,一个是‘下’,一个是‘苦’,一个是‘功’。”笔者认为,青年人要以对自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学习上做到“下、苦、功”,才能有深度、有高度、有广度,才能达到
父母们见面很喜欢互相问:“你的孩子在班级里排第几名?”教师也喜好给学生“排名”。造成此种状况的罪魁祸首就是“排名教育”。而排名的最核心依据就是学生的成绩,一个县市会用升学率对你的学校排名,一个学校会用学生的成绩给教师排名,一个班会依据学生的考分进行排名。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人掌握和学会生存及生活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基础教育。但这种教育不仅存在于课本内,更在生活中。课
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作为以校为本开发实施的国家课程,给了学校课程建设充足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秉承“让生命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通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坚持以学校文化为引领完成整体规划,以多项举措为支撑进行规范实施,以能力生根为目标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多维发展。  一、以学校文化为引领完成
摘要:创造性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品质。不仅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   关键词:创造性教育 思维品质 情境 创新学习法    创新不仅是我们抢占科技和经济的制高点,而且是各级、各类技术人才做好本职工作,不被时代淘汰的必备素质。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知识的高中生来说,应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笔者谈几点自己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