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实力造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伊拉克战争既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国际亲和力,又削弱了其对国际规则和文化发展战略国际机制的控制力;虐囚事件、黑水保安事件重创美国“人权卫士”形象,令美国人向来引以为傲的人权价值观软实力受到强烈的冲击;事与愿违,伊拉克没有成为美国大中东计划的关键第一步,却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美国式的民主在伊拉克不仅没有吸引力,反而激起了更多的恐怖主义。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 美国软实力 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3-0067-02
  
  1990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最早在学术界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是通过经济胡萝卜或军事大棒威胁利诱别人去干不想干的事情;软实力则是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影响、诱惑和说服别人相信或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以产生拥有软实力一方所希望的过程和结果。他认为,软实力就是吸引力,主要包括三种力量资源:一是文化及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发展模式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国际形象的亲和力及在多边外交中对国际规则和文化发展战略国际机制等的控制力。美国自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对美国软实力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发动伊拉克战争缺乏合法性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的军事打击。美英等国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悍然入侵了一个主权国家,开创了一个非法的先例,破坏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并威胁了现存国际秩序的稳定。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明确表示反对这场战争,不仅中国、俄罗斯,甚至美国的传统盟友法、德等国也公开反对这场战争,而奥地利、瑞士和伊朗则禁止联军飞机飞越其领空,沙特阿拉伯禁止美军导弹通过其领空袭击伊拉克。与全球的反战情绪相比,美国在伊拉克几乎是孤军奋战。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非法的战争,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合法性受到了挑战。“9·11”事件以后尽管缺乏足够证据,美国政府认定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为庇护、支持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具有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用于恐怖袭击的能力的国家政权。对美国而言,消灭这个政权,也就是铲除了一个强大的恐怖主义势力。所以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以伊拉克拥有并可能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悍然入侵了伊拉克。但美国的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在联合国和北约双双否决了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后,美国决定孤注一掷,单方面入侵了伊拉克,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美军没有找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支持恐怖主义的证据,美国政府最后不得不承认,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攻打伊拉克前情报失误。美国政府的信誉也因此受到广泛质疑和严重考验。从本质上讲,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侵略战争。
  美国这种绕开联合国,对其他国家的建议与意见不予理睬的国际行为方式是典型的强权政治的表现,当然会严重损害美国自身的国际亲和力。同时,发动伊拉克战争也是美国单边主义对国际多边体系的侵犯,会大大降低美国对国际规则和文化发展战略国际机制的控制力。美国在发展伊拉克战争时并没有尊重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多边主义规则,美国当然就丧失了通过联合国和国际多边主义规则约束其他国家资本。而在许多国际热点问题上,美国仅靠单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巴以和平问题等等。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破坏了它本该遵守的国际规则,既损害了自身的国际亲和力,又削弱了其对国际规则和文化发展战略国际机制的控制力。
  
  二、虐囚事件、黑水保安事件重创美国“人权卫士”形象
  
  美国一直以来以人权大国自居,并自诩是历史上最自由、最民主的国家,美式民主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美对外政策目标始终是推广美所谓“普世”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建构在美主导下的“单极世界”,巩固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在美国眼里,美国是世界上最尊重人权的国家,但是伊拉克战争后发生的一系列丑闻,无疑使美国打了自己一记耳光。
  虐囚事件让人们看清了强权下的美式“自由”的真相,美式“民主”的实质,美式“人权”的内涵。美国遭到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虐囚事件的中心阿布格莱布监狱更是臭名远扬,被人们视为美国践踏人权的象征。它说明了美国在人权等政治价值观问题上的虚伪性,打掉美国自诩为“人权标兵”的幌子,反映美国实行“人严己宽”的双重标准。美国粗暴的践踏了其所设立的人权标准。一直以来,人权是美国政府推行强权而任意挥霍的一件政治武器。虐囚事件真相大白后,在美国的人权史上刻凿了极不光彩的新纪录,使习惯以“世界警察”自居和在国际事务上指手划脚的美国,陷入了尴尬不堪的局面。
  然而当美国还没能够恢复其在虐囚事件中受损的国际形象时,黑水保安事件再一次让美国的形象抹黑。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时,声称要把伊拉克建设成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人们看到的却是伊拉克的战俘遭受虐待,无辜平民被射杀。人们很难将虐待、凌辱和死亡这些词汇与人权联系起来。
  虐囚事件和黑水保安事件等一系列丑闻充分暴露了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的真实面孔,大大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美国人向来引以为傲的人权价值观软实力受到强烈的冲击,大打折扣。
  
  三、大中东计划的第一步还是恐怖主义的新温床?
  
  “大中东计划”是由美国提出的意在包括伊拉克、以色列、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等22个阿拉伯国家(主要是西亚、北非国家)实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改革的计划。设想美国和欧洲将在大中东地区推动和帮助自由选举,扶持新的独立媒体,培养“有文化的一代”,仿照欧洲战后模式建立大中东发展银行,把西方名著译成阿拉伯文,为小企业主尤其是女性提供5亿美元贷款等。2003年底,美国总统小布什首次提出美国将制定一项旨在推动阿拉伯世界民主改革的重大计划。2004年1月20日,布什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时指出,中东地区仍然存在“继续产生威胁美国及其盟友巡全的个人和活动”。美国将推选“在大中东地区促进自由的前进战略”,“大中东计划”正式出笼。“大中东计划”是冷战后美国对自身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等软实力的极度自信的体现,目的在于对大中东地区实施全方位控制,以便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改造“大中东计划”的第一步,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理由之一就是伊拉 克暗中支持恐怖主义。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特大恐怖袭击事件,作为一个标志性事态,表明恐怖主义已构成了一种极其严重的全球性威胁。0而美国成为恐怖袭击的首要目标。国际社会也对美国遭受恐怖袭击表示同情,极力支持美国的反恐。美国政府为了扫除恐怖主义的威胁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成功地将“基地”组织赶出了阿富汗并使支持“基地”组织的塔利班政权跨台。阿富汗战后的一段时间里,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反恐高压下,大部分恐怖组织的高层几乎销声匿迹,而基层恐怖分子则作鸟兽散,世界暂时得到了平静。但美国并未乘胜追击,而是以反恐的名义,攻打了与“基地”组织没有任何关系的伊拉克。
  美国偏离正确的反恐轨道给了恐怖组织喘息的机会,而伊拉克国内局势的动荡,则为恐怖分子提供新的活动场所。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曾撰文指出:通过入侵伊拉克,布什政府造就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现在伊拉克取代阿富汗成为吸引圣战恐怖分子的一块磁石,一个把大量美国人当作靶子的训练场所和作战基地。在伊拉克,斩首人质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恐怖分子还将对美国的仇恨转嫁到美国的支持者头上:西班牙、澳大利亚和英国接二连三地发生爆炸事件。伤亡者中大多数是无辜民众。世界人民在对恐怖分子进行谴责时,同时指出美国的反恐战争越反越恐。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曾预言“文明冲突”,他说:“西方同时向全世界推广其价值观念和体制、维持军事和经济优势的努力,以及对穆斯林世界内部冲突进行的干预,引起了穆斯林的强烈不满。”美国在反恐时明确表示,打击目标是恐怖分子,而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但美国要用其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改造伊斯兰世界,遭到了伊斯兰世界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在阿拉伯人民看来,美国人试图改变他们的宗教信仰。而发生在阿布格莱布的虐囚丑闻大大伤害了广大穆斯林的感情,在他们看来这是对伊斯兰教徒的极大侮辱。
  事实表明,通过战争,伊拉克没有成为美国“大中东计划”的关键性第一步,令美国人自信满满的软实力民主制度对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没有吸引力。事与愿违,伊拉克战争加剧了美国与中东地区的矛盾,甚至于逐渐演化为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美国和伊斯兰之间长期积累的民族、宗教矛盾以及近几年来双方在经济、社会中的矛盾,加深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对立。美国在反恐路上越走越远,不但没有取得成果,还使得恐怖分子扎根伊拉克,使中东局势更加不稳定,布什曾说:我们将击败恐怖分子,我们将建设一个自由的伊拉克,将打击恐怖分子而不是给他们援助和庇护所。但是,伊拉克并没有成为自由的国家,而是与布什的期望相反,成为恐怖分子的栖息地。伊战刺激了更多的恐怖主义活动,触发了新的恐怖袭击的高潮。伊战实际促成了反恐的长期化,也使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的威胁有增无减。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群体中的人际冲突现象对学生成长成才以及高校的学生培养和管理工作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只有正确把握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现象,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研究显示,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现象有如下特点:绝大部分冲突表现为冷暴力行为;冲突经常发生,且多产生于共同生活领域;性格、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的差异是冲突的主要起因;大多试图通过坚持自我意志或回避解决冲突,而不注重理解和宽容;冲突
[摘要]本文从民俗的定义入手,阐释民俗文化对广告文本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本土企业的国际化以及国外企业的本土化,导致广告文本与民俗文化结合趋向一种必要。文章以民俗文化为切入点,把公益广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民俗学、语言学等相关理论来着重分析广告文本的民俗色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广告文本与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民俗文化不仅是广告文本的参考因素,同时广告文本对民俗文化的传播也具有一定的
[摘要]新闻语言是语言的一种,作为一种符号、表达的工具,新闻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其使用者的印记,即一种倾向性。本文主要从词语的含义方面对新闻语言的倾向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闻语言的倾向 性词语的含义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073-03    一、基本概念    (一)新闻语言  新闻语言是媒体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报
[摘要]本文通过对分层次教学法的具体阐述,强调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提倡“人性化”教育,进而促进大学英语整体教学效果的改善,推进教育水平的发展,使得学生的潜力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实现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最近发展区 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135-0
[摘要]“五四”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救国勇当先锋,是青年学生的宝贵品质。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用民主和科学引领进步,是青年精英的成功探索。  [关键词]“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中图分类号]D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49(2010)05-0005-02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大幕。
[摘要]现代教育改革倡导整合的教育理念。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教学也应体现整合的理念。文章结合新乡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整合理念下的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教学方法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整合 幼儿园玩教具制作 学前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67-02    “整合”一词对应于英文integration,“所谓整合,是指由系
[摘要]为激发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主动性,本文介绍了该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改革: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巧妙利用英语、引入趣味实例、编译工其的选择、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趣味游戏 实例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49(2010)03-0144-02    引 言    语言是用
摘 要:初中数学中的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几何图形,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圆这一部分知识又是初中各类考试中的难点,得分率比较低,学生难以掌握。另外,圆是中考中的常见综合压轴题,但常常因为圆形的隐蔽性、综合性、复杂性。让学生很难想到破解思路,现归纳三种常见的类型,供广大师生朋友参考。  关键词:中考;压轴题;圆;方法  方法一:“找定点、寻定长、现圆形”。  【例1】
摘 要: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固有局限,已经越来越不能够适应当下教育的发展。活动式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获得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就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活动式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学生主体  活动式教学,就是运用一些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理念就是用活动展现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认知。随着“创新”
[摘要]职业技术学院的语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课程。职院的语文教学应该采用与中学语文教学不同的方法,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可以通过介绍作者引发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兴趣。语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必要的、有效的提示,从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兴趣 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