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有构成其基础的技术和知识,垒球运动并不例外。只有确切地掌握了正确和规范的基本技术,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各种击球技巧。垒球比赛是以得分多少来分出胜负的竞技比赛。即便是最好的防守,对手得零分,而自己队伍却无法从进攻中得分,终究也是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如何突破对方投手的投球得分,优异的打击是最重要的手段。
一名优秀击球手所具备的条件:
1.短距离奔跑的能力;
2.良好的好坏球判断能力;
3.有积极的进攻欲望;
4.对任何投手的投球都能有效地掌握,以及有足够的击球时间;
5.在比赛状态下,各种局面的击打都能够运用自如。
一、长打
良好的打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正确的握棒、良好的站姿及顺畅的挥棒。
1.正确的握棒
(1)正确的握棒方式通常先决定左右的位置(右击球员)再决定右手。
(2)握棒时以双手的第二指关节内曲扣住球棒,右手背的第二指关节对准左手指背的第二与第三关节中央(右击球员)处。
(3)持棒高于右肩(右击球员),左手肘自然下垂,右手肘可稍外展,并以个人特性且以最自然姿势为理想。
2.站立的姿势
(1)击球员站立于击球区内,双脚比肩稍宽,双膝微弯,体重落于双脚的拇指。
(2)左肩、左腰须侧对投手,双眼平视投手投球动作。
(3)上体微向前倾,重心落于脚掌内侧部,三分在前脚,七分在后脚维持体重,持棒于右肩附近。
(4)持棒角度,位于右肩上方,右耳附近,与肩成40°~45°角为佳。
3.站立击球区位置
击球员在击球区所站的位置,可以依据投手投球的类型来调整
(1)靠近投手的站法(击球区前方),主要目的是应对投变化球,以及球速较慢的投手为主,希望在球还没有进入转变方向之前挥棒击球。
(2)靠近捕手的站法(击球区后方),主要目的是应对快速球的投手,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判断球的飞行过程。
(3)靠近本垒板的站法,为内角球好球带较小,外角球打击较弱的击球员。
(4)较远本垒板的站法,为外角球打击能力较佳者。
4.双脚站立的方式
击球员双脚站立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开放式站法、封闭式站法及平行站法三种。
(1)开放式站法:击球员的前脚较后脚离本垒更远的站立方式。此种站法对于内角球的打击能力较弱,且挥棒速度较慢的击球员较适合。
(2)封闭式站法:击球员的前脚较后脚靠近本垒板的站立方式。此种站法对于挥棒速度较快,反应灵敏以及肌力较强的击球员比较有利。
(3)平行式站法:击球员双脚及双肩与本垒板平行,适合于一般击球员的站立方式,身体重心的移动较平稳。
5.挥棒方式
(1)挥棒击球时,眼睛注视来球,滑步、扭腰,同时双手握棒由预备姿势位置向投手投球方向挥击动作。
(2)水平挥棒:基本的挥棒方式。
(3)向上挥棒:低球位、下坠球的打法。
(4)向下挥棒:高球位、上漂球的打法。
6.挥棒练习方式
(1)挥空棒:假设各种球路,挥棒练习。
(2)二人一组,挥空棒练习:一人在好球带不同位置做目标,一人练习挥空棒。
(3)网前击球:击球员站在网前3m处,一人在网前低手抛球,击球员把球击向网子。
(4)轻击练习:2至3人一组,一人做轻击练习,其余选手做接投动作,与击球员相距约4~6m,投球者重心低。接住击出球后,迅速再投给击球员进行轻击,一人约3分钟。
二、触击短打
垒球比赛触击短打为攻击重要的技术及战略方式。由于垒间距离较短,击球员脚程速度快,野手防守的压力相对较高,加上垒球球体较大,击球反弹至地上较不易掌握,且不易控制传球,往往触击短打的地滚球,击球跑垒员会安全上到一垒。打者应判断内野手防守位置,随时采取正确的攻击策略。
1.何种情况采取触击短打
(1)垒上跑者的推进。
(2)防止双杀。
(3)打者打击能力低潮。
(4)投手投球威力胜过打击能力时。
(5)引诱防守方失误的产生。
2.触击短打的种类
(1)牺牲触击短打
牺牲触击是护送垒上跑垒员为最主要目的,触击动作需要慎重正确,触击的方向更需准确,且依据投球与内野手防守动作,随时调整,垒球防守一、三垒防守距离击球区较近,向前防守的时间较快,所以触击短打的方向以投手为目标较为理想。
A.面对投手,双眼平视;
B.持棒于好球带的最高处,棒头微扬非水平状;
C.身体放松,膝盖微弯向内;
D.右手以全握法握住球棒标志下方,手肘微弯向内;
E.迅速往前移动至击球区之最前方,摆出触击姿势;
F.由左手控制触击方向,右手紧跟来球,有如同右手接来球的感觉;
G.触击低球时,膝盖弯曲,腰部及臀部降低以调整触击的角度,棒头朝上;
H.左手肘内缩,不可向上外展。
(2)安全式触击
安全式触击是利用内野手不注意且采取在防守位置时,以触击方式求得上垒为主要目的。击球员若具备速度快,触击佳,好的判断能力,成功率则会相对较高,且可扰乱投手的投球动作与情绪。
A.首先观察内野手的防守位置,尤其是一、三垒的位置;
B.预备姿势与正常打击时一样,当投手投出球时,球棒至体前方作出触击姿势棒头朝向前方,将投球触击于三垒界线方向为目标。
以左击球员为例其动作要领为:
A.先观察内野手的防守位置;
B.预备姿势与正常打击时一样,当投手向前跨步作投球时,击球员身体作后摆动作;
C.待球投出时,迅速跨出后脚,并将球棒摆至体侧前方,眼睛注视球与球棒接触的位置;
D.朝三垒界线方向或投手触击为目标。
(3)强迫触击
强迫触击是针对投手的投球,不论好坏球,都必须采取触击的攻击方式。尤其是三垒上有跑垒员时,攻击方采取的触击战术,都是以强迫触击为主。
(4)推触击
推触击是采取触击短打姿势引诱内野手前进防守,于其向前跑步接球时,击球员利用身体向前移动完成触击,使球从两位内野手间快速滚过,而达到安全上垒为目的。
A.预备姿势与牺牲触击相同;
B.当投手跨出自由脚向本垒投球时,击球员将球棒摆与身体侧前方,双手肘内缩;
C.利用后脚向地面蹬,以身体向前移动的动力,双手持球俸触击投球;
D.触击的方向,以两位内野手之间为目标,例如投手、一垒手、三垒手向前防守时,以推向二垒手或游击方向为佳。
(5)推击
推击是针对一、三垒向前跑接近本垒区预作触击的防守动作时,所采取的一种攻击战术。
A.预备姿势采取牺牲触击的姿势;
B.当投手胯下自己脚时,右手由球棒中央部位滑下至正常握棒位置,并同时收回球棒至预备姿势;
C.选择好球才砍击投球(若教练指示打带跑战术除外)利用双手前臂及手腕的打击要领,作向下砍击动作;
D.砍球的方向,以内野手移动时,空间较大的位置作砍击的方向,以二位内野手之间为目标。例如往二垒补位的游击方向,或是往一垒补位的二垒方向为佳。
(6)跑步推击
以左打击者,脚程较快,所采用的打击方式,瞄准内野手左侧方向,将球砍击成地滚球为目标,利用脚程快速跑至一垒。
A.预备姿势站立在击球区的最后方:
B.采取正常的打击姿势,持棒于肩膀位置;
C.当投手投球离开手的瞬间,打者前脚向前踏出第一步,前脚叉后脚向前跨出第二步;
D.前面肩部(右肩)成封闭式,不可外展;
E.打者移动方向,以投手正前方踏出为目标:
F.为了往内野手左侧方向砍击,打者出棒时,球棒顶端,需较慢出棒。
以上所列各种击球方法是一场垒球比赛较为常用的进攻手段,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击球员必须以标准动作为指引,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击球的关键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该运动规律,从中不断改进一练习一改进一练习,这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定能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击球手。
一名优秀击球手所具备的条件:
1.短距离奔跑的能力;
2.良好的好坏球判断能力;
3.有积极的进攻欲望;
4.对任何投手的投球都能有效地掌握,以及有足够的击球时间;
5.在比赛状态下,各种局面的击打都能够运用自如。
一、长打
良好的打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正确的握棒、良好的站姿及顺畅的挥棒。
1.正确的握棒
(1)正确的握棒方式通常先决定左右的位置(右击球员)再决定右手。
(2)握棒时以双手的第二指关节内曲扣住球棒,右手背的第二指关节对准左手指背的第二与第三关节中央(右击球员)处。
(3)持棒高于右肩(右击球员),左手肘自然下垂,右手肘可稍外展,并以个人特性且以最自然姿势为理想。
2.站立的姿势
(1)击球员站立于击球区内,双脚比肩稍宽,双膝微弯,体重落于双脚的拇指。
(2)左肩、左腰须侧对投手,双眼平视投手投球动作。
(3)上体微向前倾,重心落于脚掌内侧部,三分在前脚,七分在后脚维持体重,持棒于右肩附近。
(4)持棒角度,位于右肩上方,右耳附近,与肩成40°~45°角为佳。
3.站立击球区位置
击球员在击球区所站的位置,可以依据投手投球的类型来调整
(1)靠近投手的站法(击球区前方),主要目的是应对投变化球,以及球速较慢的投手为主,希望在球还没有进入转变方向之前挥棒击球。
(2)靠近捕手的站法(击球区后方),主要目的是应对快速球的投手,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判断球的飞行过程。
(3)靠近本垒板的站法,为内角球好球带较小,外角球打击较弱的击球员。
(4)较远本垒板的站法,为外角球打击能力较佳者。
4.双脚站立的方式
击球员双脚站立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开放式站法、封闭式站法及平行站法三种。
(1)开放式站法:击球员的前脚较后脚离本垒更远的站立方式。此种站法对于内角球的打击能力较弱,且挥棒速度较慢的击球员较适合。
(2)封闭式站法:击球员的前脚较后脚靠近本垒板的站立方式。此种站法对于挥棒速度较快,反应灵敏以及肌力较强的击球员比较有利。
(3)平行式站法:击球员双脚及双肩与本垒板平行,适合于一般击球员的站立方式,身体重心的移动较平稳。
5.挥棒方式
(1)挥棒击球时,眼睛注视来球,滑步、扭腰,同时双手握棒由预备姿势位置向投手投球方向挥击动作。
(2)水平挥棒:基本的挥棒方式。
(3)向上挥棒:低球位、下坠球的打法。
(4)向下挥棒:高球位、上漂球的打法。
6.挥棒练习方式
(1)挥空棒:假设各种球路,挥棒练习。
(2)二人一组,挥空棒练习:一人在好球带不同位置做目标,一人练习挥空棒。
(3)网前击球:击球员站在网前3m处,一人在网前低手抛球,击球员把球击向网子。
(4)轻击练习:2至3人一组,一人做轻击练习,其余选手做接投动作,与击球员相距约4~6m,投球者重心低。接住击出球后,迅速再投给击球员进行轻击,一人约3分钟。
二、触击短打
垒球比赛触击短打为攻击重要的技术及战略方式。由于垒间距离较短,击球员脚程速度快,野手防守的压力相对较高,加上垒球球体较大,击球反弹至地上较不易掌握,且不易控制传球,往往触击短打的地滚球,击球跑垒员会安全上到一垒。打者应判断内野手防守位置,随时采取正确的攻击策略。
1.何种情况采取触击短打
(1)垒上跑者的推进。
(2)防止双杀。
(3)打者打击能力低潮。
(4)投手投球威力胜过打击能力时。
(5)引诱防守方失误的产生。
2.触击短打的种类
(1)牺牲触击短打
牺牲触击是护送垒上跑垒员为最主要目的,触击动作需要慎重正确,触击的方向更需准确,且依据投球与内野手防守动作,随时调整,垒球防守一、三垒防守距离击球区较近,向前防守的时间较快,所以触击短打的方向以投手为目标较为理想。
A.面对投手,双眼平视;
B.持棒于好球带的最高处,棒头微扬非水平状;
C.身体放松,膝盖微弯向内;
D.右手以全握法握住球棒标志下方,手肘微弯向内;
E.迅速往前移动至击球区之最前方,摆出触击姿势;
F.由左手控制触击方向,右手紧跟来球,有如同右手接来球的感觉;
G.触击低球时,膝盖弯曲,腰部及臀部降低以调整触击的角度,棒头朝上;
H.左手肘内缩,不可向上外展。
(2)安全式触击
安全式触击是利用内野手不注意且采取在防守位置时,以触击方式求得上垒为主要目的。击球员若具备速度快,触击佳,好的判断能力,成功率则会相对较高,且可扰乱投手的投球动作与情绪。
A.首先观察内野手的防守位置,尤其是一、三垒的位置;
B.预备姿势与正常打击时一样,当投手投出球时,球棒至体前方作出触击姿势棒头朝向前方,将投球触击于三垒界线方向为目标。
以左击球员为例其动作要领为:
A.先观察内野手的防守位置;
B.预备姿势与正常打击时一样,当投手向前跨步作投球时,击球员身体作后摆动作;
C.待球投出时,迅速跨出后脚,并将球棒摆至体侧前方,眼睛注视球与球棒接触的位置;
D.朝三垒界线方向或投手触击为目标。
(3)强迫触击
强迫触击是针对投手的投球,不论好坏球,都必须采取触击的攻击方式。尤其是三垒上有跑垒员时,攻击方采取的触击战术,都是以强迫触击为主。
(4)推触击
推触击是采取触击短打姿势引诱内野手前进防守,于其向前跑步接球时,击球员利用身体向前移动完成触击,使球从两位内野手间快速滚过,而达到安全上垒为目的。
A.预备姿势与牺牲触击相同;
B.当投手跨出自由脚向本垒投球时,击球员将球棒摆与身体侧前方,双手肘内缩;
C.利用后脚向地面蹬,以身体向前移动的动力,双手持球俸触击投球;
D.触击的方向,以两位内野手之间为目标,例如投手、一垒手、三垒手向前防守时,以推向二垒手或游击方向为佳。
(5)推击
推击是针对一、三垒向前跑接近本垒区预作触击的防守动作时,所采取的一种攻击战术。
A.预备姿势采取牺牲触击的姿势;
B.当投手胯下自己脚时,右手由球棒中央部位滑下至正常握棒位置,并同时收回球棒至预备姿势;
C.选择好球才砍击投球(若教练指示打带跑战术除外)利用双手前臂及手腕的打击要领,作向下砍击动作;
D.砍球的方向,以内野手移动时,空间较大的位置作砍击的方向,以二位内野手之间为目标。例如往二垒补位的游击方向,或是往一垒补位的二垒方向为佳。
(6)跑步推击
以左打击者,脚程较快,所采用的打击方式,瞄准内野手左侧方向,将球砍击成地滚球为目标,利用脚程快速跑至一垒。
A.预备姿势站立在击球区的最后方:
B.采取正常的打击姿势,持棒于肩膀位置;
C.当投手投球离开手的瞬间,打者前脚向前踏出第一步,前脚叉后脚向前跨出第二步;
D.前面肩部(右肩)成封闭式,不可外展;
E.打者移动方向,以投手正前方踏出为目标:
F.为了往内野手左侧方向砍击,打者出棒时,球棒顶端,需较慢出棒。
以上所列各种击球方法是一场垒球比赛较为常用的进攻手段,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击球员必须以标准动作为指引,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击球的关键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该运动规律,从中不断改进一练习一改进一练习,这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定能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击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