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近年我市的中考题中可以看出,考题大都是着重在基础,难度并不是很大,可仍然有许多学生不会做。本人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缺乏学习兴趣;对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缺乏科学高效地学习物理课程的方法。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觉得解决以上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贫困山区
初中物理
兴趣情境
学校本来是青少年的乐园,学习是青少年最有兴趣、最快乐的事。但在相当一部分中学学生中,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少数同学拿起课本就头晕,不上课精神抖擞,一上课就想打瞌睡。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山区农村中学学生,家长大都是农民,由于环境坚苦,许多家长外出打工,让他们变成留守儿童,心理上不得到健康发展,情感脆弱。2、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是“知识无用”论。二是受就业难。三是受校外网吧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3、学校、家庭要求过高。课业负担重、学习困难、学无收获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4、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跟不上。5、家庭因素。一是家长溺爱。二是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6、自身因素。一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不刻苦,基础差。二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责任心的弱化。三是学习习惯的欠缺。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认为要消除中学生对物理的厌学情绪,首要的是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我认为在实施新课改的物理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培养学习兴趣
由于贫困,许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学生主要就是缺失关怀和爱护。这就要求老师必需从心理上,生理上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用热情和真诚的人格特质去感染自己的学生,传递阳光心态。教育孩子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克服。经过自身的努力,当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们自然就会有学习的兴趣。
二、用教师的自身素质来提高学习兴趣
要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必须从教师本身人手,彻底转变教育思想,改变评价方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样是一堂课,有的老师总会有独特的方法让课堂变得生动鲜活,学生听得兴趣盎然,也自然会积极投入;这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重视创建教学情境。比如最简单的,讲授“摩擦生电”知识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入:今天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先拿来一块玻璃板放在桌面上,下面用两本书架空。然后将事先剪好的几个小纸人放在玻璃板下,接着用一块包着丝绸的长方形木块在玻璃板上快速摩擦,于是我们就会看到玻璃板下的小人会“跳舞”。然后对学生设问:小人为什么会“跳舞”呢?就这样,对知识的教学总是从学生们熟悉的日常情景切入,再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然后再提出疑问,以激发起大家的求知欲。然后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自己慢慢思考,最终找到答案或方法。像这样,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让课堂变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生动而有趣。
三、用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来激发兴趣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有必要去思考一下学生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教学的资源、哪些活动情景可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等,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桥梁,将“生活原型”与“物理模型”有机整合,让学生把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比如:如何收拾散落于地面上的钉子、如何使用启子开瓶盖更省力,又比如利用注射器、矿泉水瓶、废旧的铁粉等可以完成许多有趣的小实验,特别是用矿泉水瓶做物体沉浮条件的实验。这些实验各自不同地表现出“改变”、“放大”、“借用”、“替代”等创新技巧,对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让实验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焕发实验的活力、提高实验的实用性。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节时,在我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后,各小组激烈讨论后,提出了很多猜想,如“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积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等等。此时我把这些猜想分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并比一比哪组实验方案最佳。互相商讨后,不少同学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交了上来,而教师此时并不评定方案的优劣是否可行,通过实验验证自己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发现,实验的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都迫切希望自己的方案是最佳的,所以做实验时个个迫不及待、一丝不苟,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每一个实验数据。虽然他们探究的实验早有定论,但他们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去发现,真正体验和领悟到的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五、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期中期末考试复习,传统的方法都是老师串讲后测试,再讲评。这样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乏味。随着科学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丰富教学内涵,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注意利用实验、幻灯、多媒体课件、板画、教师生动的语言,以及图文并茂的插图等精心设计趣味横溢的情趣,刺激学生的感官,牵动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而兴趣是需要培养的,物理学教学中新的教学改革思想指导着教师不断的推陈出新,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的实效。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成为我们物理教师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贫困山区
初中物理
兴趣情境
学校本来是青少年的乐园,学习是青少年最有兴趣、最快乐的事。但在相当一部分中学学生中,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少数同学拿起课本就头晕,不上课精神抖擞,一上课就想打瞌睡。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山区农村中学学生,家长大都是农民,由于环境坚苦,许多家长外出打工,让他们变成留守儿童,心理上不得到健康发展,情感脆弱。2、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是“知识无用”论。二是受就业难。三是受校外网吧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3、学校、家庭要求过高。课业负担重、学习困难、学无收获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4、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跟不上。5、家庭因素。一是家长溺爱。二是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6、自身因素。一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不刻苦,基础差。二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责任心的弱化。三是学习习惯的欠缺。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认为要消除中学生对物理的厌学情绪,首要的是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我认为在实施新课改的物理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培养学习兴趣
由于贫困,许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学生主要就是缺失关怀和爱护。这就要求老师必需从心理上,生理上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用热情和真诚的人格特质去感染自己的学生,传递阳光心态。教育孩子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克服。经过自身的努力,当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们自然就会有学习的兴趣。
二、用教师的自身素质来提高学习兴趣
要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必须从教师本身人手,彻底转变教育思想,改变评价方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样是一堂课,有的老师总会有独特的方法让课堂变得生动鲜活,学生听得兴趣盎然,也自然会积极投入;这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重视创建教学情境。比如最简单的,讲授“摩擦生电”知识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入:今天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先拿来一块玻璃板放在桌面上,下面用两本书架空。然后将事先剪好的几个小纸人放在玻璃板下,接着用一块包着丝绸的长方形木块在玻璃板上快速摩擦,于是我们就会看到玻璃板下的小人会“跳舞”。然后对学生设问:小人为什么会“跳舞”呢?就这样,对知识的教学总是从学生们熟悉的日常情景切入,再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然后再提出疑问,以激发起大家的求知欲。然后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自己慢慢思考,最终找到答案或方法。像这样,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让课堂变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生动而有趣。
三、用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来激发兴趣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有必要去思考一下学生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教学的资源、哪些活动情景可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等,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桥梁,将“生活原型”与“物理模型”有机整合,让学生把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比如:如何收拾散落于地面上的钉子、如何使用启子开瓶盖更省力,又比如利用注射器、矿泉水瓶、废旧的铁粉等可以完成许多有趣的小实验,特别是用矿泉水瓶做物体沉浮条件的实验。这些实验各自不同地表现出“改变”、“放大”、“借用”、“替代”等创新技巧,对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让实验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焕发实验的活力、提高实验的实用性。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节时,在我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后,各小组激烈讨论后,提出了很多猜想,如“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积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等等。此时我把这些猜想分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并比一比哪组实验方案最佳。互相商讨后,不少同学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交了上来,而教师此时并不评定方案的优劣是否可行,通过实验验证自己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发现,实验的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都迫切希望自己的方案是最佳的,所以做实验时个个迫不及待、一丝不苟,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每一个实验数据。虽然他们探究的实验早有定论,但他们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去发现,真正体验和领悟到的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五、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期中期末考试复习,传统的方法都是老师串讲后测试,再讲评。这样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乏味。随着科学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丰富教学内涵,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注意利用实验、幻灯、多媒体课件、板画、教师生动的语言,以及图文并茂的插图等精心设计趣味横溢的情趣,刺激学生的感官,牵动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而兴趣是需要培养的,物理学教学中新的教学改革思想指导着教师不断的推陈出新,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的实效。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成为我们物理教师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