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统编本教材在教学设定上的指令性与开放性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1988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进行统计,阅读教学领域的成果应该相当占优势。事实看得见:阅读教学几乎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家常饭”,天天都得“吃”。因此,相当数量的小学语文教师将自己的工作热情奉献给了阅读教学。
  尽管如此倾情努力,当我们直面“吕叔湘之问”时,还是会觉得底气不足。这种感觉,让人感到别扭:一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巨大;另一方面,产出却不如预期。这是怎么造成的?很可能跟语文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的功能属性认识不足有关。
  要把这个问题说得清楚些,首先应该看看学科教学是怎么一步步变成现实的。课程—教材—教师—学情—教学,是一般的发生流程。有人认为,在这个流程中,课程的变异一直存在,但最大的变异节点是“教师”。这或许由教师工作的私密性导致。教师在同行眼皮底下工作的机会相当少,教学随意性也会滋生——语文教师在处理阅读教学内容时“各自以意为之”的行为倾向,是叶圣陶先生在1984年就指出过的事实。
  为预防课程在教师这个节点发生大幅变异,编“教材”就是个办法。通过教材,把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固定下来,排好次序,明示给教师有序实施。可以这么说,依据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教材,都存在着为达成课程目标而设定的指令性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要教,不可以随意变更。逻辑很清楚:从课程的视角看,是依据目标组编了教学内容;从教材的视角看,所选择的这些教学内容是为了达成设定的课程目标。目标选择内容,内容达成目标——教师如果随意更换教材组编的教学内容,就极可能导致课程目标不能达成。统编本教材单元提示中的语文要素、课文后面的习题、课文前面的导语,无一不在呈现着指令性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如果忽视它们,旁置不顾,而用课文去教自作主张的内容,这极可能是误用了自己的专业权利,会导致课程目标落空。我想,教师凭借教材实施语文教学的底线,应该是首先保证把指令性教学内容落实到位,不折不扣。确立了这样的教师专业行为规范,课堂中才会有课标语文课程的存在。应当形成一种共识:在落实教材指令性教学内容时,教师在专业权利上没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我以为,让教师“看见”教材教学内容不可随意变更的“指令”,这对于回答“吕叔湘之问”会有意义。
  然而,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学情是复杂的。教材中指令性的阅读教学内容,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会“吃不饱”。这就需要教材教学内容在具有指令性的同时还兼具开放性。统编本教材设定的“快乐读书吧”可能是一个和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端口。教师如果觉得指令性教学内容没能让学生“吃饱”,想在阅读教学方面有进一步作为,“快乐读书吧”正可以满足这种需要。粗略地看,统编本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在编撰时考虑了文体:或要求读童话,或要求读寓言,或要求读诗歌,或要求读小说……教师如有文体阅读相关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把“快乐读书吧”开设为以文体为中心的专题阅读课程。“快乐读书吧”为教师教授有别于指令性阅读的另一种阅读提供了可能。
  在统编本教材中,课后习题承载的指令性阅读教学内容和“快乐读书吧”承载的开放性阅读教学内容是应该有所不同的。教师要是将二者所承载的阅读教学内容处理为一个模样,那可能是误解了教材的编撰意图。我们以小说为例来看这个问题。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穷人》,其指令性的阅读教学内容有:写字、学词、练习默读、概括主要内容、抓对话和心理感受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小说是虚构性文本。但如果作为短篇小说放置在“快乐讀书吧”中,教师则可撇开这些指令,自主择定教学内容:可以教小说制造灾难发展情节这一基本方法,可以教小说情节的因果相依特性,可以教小说人物性格的差异与统一,可以教小说将人物置于灾难之中塑造其形象的方法,可以教小说如何通过虚构达到真实,可以教小说对话隐含着的风暴,可以教心理描写与外围环境紧密契合……只要教师有可用的方法把学生教明白,在“教什么”上就拥有广阔的自由。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快乐读书吧”使阅读向着更高的维度展开,实现自己的教学主张,教一种有别于指令的,更为开放、更为自我的阅读。
  统编本教材对教学内容的设定,指令性和开放性是兼顾的。网上流传着“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说法,我认为,统编本教材在阅读教学内容上这种指令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设定方式,就是一种“双全法”。统编本教材全覆盖,但各地区的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指令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对于语文教学在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是有利的。我想,教师如果能“看见”教材对教学内容功能属性的这种双全设定,对于直面“吕叔湘之问”一定有帮助:提起这些语文,全国的学生都学过,这说明教师扎扎实实地将教材设定的指令性教学内容教授到位了,没有打折扣;测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发现有超越课程标准水平线的表现,那可能说明教材所设定的开放性内容,也有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做过研习。让指令的归指令,开放的归开放,不撇开指令,也不阻塞开放,不把指令误作开放,也不把开放误作指令,让不同功能属性的教材内容发挥不同的教学功能,教师才可以说自己的教学是合法合理地执行了《语文课程标准》,正确理解了教材编者的编撰意图。某种意义上,这也有助于避免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之间在“教什么”这个问题上发生专业对峙。其实,教材已设“双全法”,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看见”并兼顾教材内容的指令性与开放的话,是能让语文教学做到不负“如来”(课程、学生)不负“卿”(教师)的。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寮步镇香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我们倡导在语文课堂中引领“儿童诗意表达”,就是要通过营造“语场”环境,把握“语旨”特质,梳理“语式”类别,来唤醒儿童固有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使之得到良好的养护和培植,让他们的言语才能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能拥有自己的言语个性和浪漫情怀,尽情地放飞想象和幻想,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和快乐,从而在言语的发展、创造中成为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自我实现”的人。  一、营造“语场”环境,呵护儿童自然表达 
摘 要: 志愿服务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互联网 高校志愿服务”背景下,分析高校志愿服务应课程化构建志愿服务管理、项目化打造志愿服务专业品牌、多元化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新发展趋势,具体创新路径有:营造开放包容的志愿服务环境,构建网络志愿服务专题信息模块,完善志愿服务评价激励体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互联网 ” 志愿服务 创新  一
摘 要: 莫里哀的剧作《悭吝人》为读者和观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守财奴形象——阿巴公,这个人物形象几乎成为吝啬人物的代表。作者之所以能将他刻画得如此深入观众和读者的内心,其中一个原因是作者将极端化手法成功地运用到人物塑造中、将偶然性因素成功地运用到人物关系的设置中。  关键词: 《悭吝人》 极端性 偶然性 主人公性格 人物设置  《悭吝人》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的著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
想象类习作,最能体现学生言语的“创造力”。统编本教材中想象类习作共有12篇,与以往版本的教材相比,所占篇幅比重增大。以往教材,想象类习作主要分布在中年级,到了高年级寥寥无几,而统编本教材却一反常态,在高年级安排了5篇,走出了以往“动物童话”格局,明确提出了“虚构故事”,重视习作主体“我”的融入,引入科幻、历险等要素,从“编童话”走向“故事创作”,使得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充满了“创造感”。显而易见,重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强、吭”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学习通过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以及按照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3.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感悟“男子汉”的天真、可爱、独立、沉着以及成长,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识“男子汉”  1.板书课题,提示学生在本子上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2.在你心中,“男子汉”是
统编本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学用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优秀语文教研员、知名教师、骨干教师等,经过长期试教、研磨,按照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编写的教师教学的指导用书。是语文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参考资料,能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理解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怎样才能真正用好这套《教学用书》呢?下面笔者
说起书声琅琅,我们头脑中想到的画面是什么样?朝阳初升,教室里学生手捧书本,投入地朗读着,声音清朗而响亮……这本应是再正常不过的场景,但现实未必如此,系统化、自主化的朗读学习并未出现。  一、现状及问题  基于前期关于E时代下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策略的课题研究,笔者发现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存在以下现象:  1.学生习惯欠缺  学生没有晨起而诵的意识,特别是有些班级学生来得虽早,但你会看到他们是在廊道里做
[嘉 宾] 马基德·马基迪  [对话嘉宾] 路春艳  [整 理] 代 硕 孔 媛  一、儿童电影创作缘起  路春艳: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可能是您在20世纪末拍的《小鞋子》(1997)。我们注意到,从这部影片开始,您的创作视角通常都是集中在孩子身上,您在影片当中通常讲述孩童和他们的家庭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之间的温情和成长,您的这种创作偏向因何而起?  马基德·马基迪(以下简称马基迪):首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不教也是教”。双方可以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对新课程理念有深刻的
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首先是数量多,《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会写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其中小学阶段要求会写2500个左右,占总数量的70%。其次是要求高,课标在学段具体目标中要求能按笔顺规则写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等。第三是意义重,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