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NKI数据的汉语、蒙古语依存语法研究对比分析

来源 :语文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ju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80年代,汉语信息处理研究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而蒙古语信息处理的研究工作则属于起步阶段.本文梳理汉语、蒙古语依存语法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及关键问题,对比汉语、蒙古语依存语法研究概况.本文使用知网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从中选取关于汉语依存语法的文献100篇,关于蒙古语依存语法的文献10篇.在此基础上构建“汉语、蒙古语依存语法文献综述数据库”,并加以分析.
其他文献
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地基基础选择影响较大,复杂地基的基础选型关乎建筑安全性和经济性,合理的基础形式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可极大缩减成本,经济效益明显.结合贵州都匀地区工程案例,通过多种勘察手段,查明都匀山区河谷地基的岩土层特性、地层分布特征,选择合理经济的基础形式,对该类型地基的基础选型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周勋初《文心雕龙解析》认为,《文心雕龙》中的《史传》和《诸子》具有“亚枢纽”的作用.理由有二:一是刘勰对《史传》和《诸子》的论述不符合他提出的论述文体的四原则;二是子、史对文士的影响巨大.周先生提出的理由,不能成为判断《史传》和《诸子》属于“亚枢纽”的充要条件.周先生的判断没有注意到子、史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与《史传》和《诸子》论述史书和诸子的写作规范,立论角度的差异.另外,从刘勰的文学观念也能证明《史传》和《诸子》属于文体论.
《文心雕龙·神思》可以视为“言为文之用心”的专论.刘勰指出构思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其特点是“神与物游”.对于构思的培养,刘勰提出要“秉心养术”,从“志气”和“辞令”两个方面完美解决了陆机《文赋》中悬而未决的关于文思通塞原因的难题.最后,刘勰提出了各体文章写作的总要求:“博练”和“博而能一”,为以下各章“昌论文心”奠定了基础.
通过分析我国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的意义、发展内容和历史,将中国的语言信息化过程分为科技发展统一规划期、管理工作探索期和系统规划推进期,指出目前我国语言信息化发展存在包括理论基础薄弱、语言资源建设不足、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古代汉语的信息化发展落后、不同语言变体的语言信息化发展速度不均衡等问题,认为有针对性地加强语言学理论基础建设、语言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注重均衡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视觉文化背景下的符号传播成为媒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建立起虞舜影像呈现方式.典籍文献中虞舜形象有一个演绎的过程,成为虞舜媒介形象的来源.虞舜形象的传统媒介传播路径有电视剧、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动漫片;虞舜形象的新媒体传播路径有新技术电影传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等.现代媒介以影像化表达形式建构了虞舜圣明君主、孝悌和顺、仁德、传奇的媒介形象.虞舜媒介形象建构与传播具有视觉化表达、融合媒体传播和视觉社会价值的特征.
采用微波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种类别食品所含的磷.样品采用微波消解,以2,4-二硝基酚为指示剂,用钒钼酸铵做显色剂,在400 nm波长处测定食品中磷的含量.经方法实践,测定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0882x+0.0144,相关系数R2=0.9995,线性范围0-16 ug/mL,检出限25.36 mg/100g,RSD为8.93%,加标回收率98.45%-102.04%.所选的常见食品中磷的含量为:大豆>花生>鸡肉>鸡蛋>鸭肉>草鱼>牛肉>猪肉>牛奶>玉米>大米,发现高脂食品其磷含量也比较高,且低脂食品的
《对类》为诗词(对仗)、对联语词汇编性质的类书,收录天文、地理、节令等二十个门类的语词约五万条,每类语词按音节多少依次排列,部分语词下有释义或例词性质的文字.《对类》中的四音节语词多达2083条,从构词法的角度看,四并式的并列式语词特别丰富.从造词法的角度看,《对类》四音节语词源自上古时期、多见于《诗经》《尚书》,源于中古时期的多见于经典文学作品.《对类》四音节语词立目收词存在孤证、无证、重复等问题.
双音词“豪横”产生于中古汉语,在近代汉语中发展出三个义位:强暴蛮横;犹豪放,爽朗有力;强暴蛮横的人.后两个义位在清代中期以后很少使用,只有本义“强暴蛮横”保留下来.民国时期“豪横”发展出方言词义“性格刚强,有骨气”,用于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中,读音上也与共同语中的不同.近来受到热播电视剧的影响,使用频率较低的“豪横”逐渐成为一个热词,原有的词义也产生了很多新的义位变体.无论“豪横”的词义如何发展,它们都受到核心义“有所依仗而无视规则”的制约而不能随意引申.至于新产生的义位变体能否成为独立的义位,还需要时间来
《乐书》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宋代及之前的中国古代音乐的面貌,对于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亦多有关注,具有重要的音乐史料价值.在中国古代音乐的研究中,存在重乐教而忽视本体、割裂民间与宫廷、不重视音乐文化观念的演变等问题.然而,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文化内部的各部分相互关联、互有制约,形成具有关系转换性的结构系统.《乐书》呈现出的整体性的文化视角,不仅有助于当代学者从社会的、功能的、综合的维度去认识古代音乐世界的全貌,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积极意义.
在深入剖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基础上,指出两大战略有机衔接面临任务目标与对象衔接滞后、扶贫资产与产业发展衔接滞后、规划与区域衔接滞后、政策与组织经验衔接滞后的现实困境.建议在乡村振兴任务目标与对象、扶贫资产与产业发展、规划与区域发展、顶层设计与微观政策、组织体系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