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四个优化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应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环节从四个方面进行合理优化,为学生思维训练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优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要利用教材资源,创造性地设计导语,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语文的认同感,唤醒学生的内驱力。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导入,给学生以多角度多维度的思维冲击,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语文学习之中。
  语文课堂导入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实现教材与学生认知的有效衔接。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我早晨刚出门就看到一个场景,一位妈妈身后跟着一个小男孩,这孩子不过两三岁。小男孩被什么东西绊倒了,趴在地上直哭。妈妈回转身来,并没有去搀扶孩子,而是催促道:‘自己起来,男子汉哭什么,真是没有出息。’小男孩
  哭了半天,看妈妈没有拉他的意思,只好自己爬起来了,而且止住了哭声。同学们说说这位妈妈的做法合适吗?”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教师马上转移话题,说:“同学们不要急于评论,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和我讲的这个事情差不多,大家看完之后就会有答案了。”这个导语设计很有现实意义,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自然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二、优化感知,巧妙设置阅读问题
  课堂导入之后,很快就要对教材进行初读感知。在这个环节,教师一般都是让学生熟读课文,梳理文字,疏通文意。学生对这些常规性要求常常是熟视无睹,读课文就是读文字,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因此,教师要对这个环节进行改进,设置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学生自然会提高阅读的针对性。阅读问题设置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适中性。
  学习《看云识天气》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初读感知问题:看看天上的云彩就能够知道天气变化趋势,这是不是成了诸葛亮?这篇文章是怎样的结构形式?文章中有很多处精彩描写,画出来体会其作用。本文用词也极为贴切,你能够找几个典型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吗?有一种句子叫中心句,你能够从文章中找几个这样的句子吗?当笔者将这些问题投放出来之后,学生迅速展开阅读,而且有了明确的方向。从这个教学设计来看,给学生提出具体问题去阅读,学生阅读目的性更强,学习效果自然更显著。
  三、优化训练,注重语文能力培养
  教学中课堂练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教师在这个环节要注意训练的手段,特别要对练习形式和题目设置方式进行优化。语文课堂训练不能只围绕字词句常识方面进行,这只是语文知识的识记,是低层次的语文能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小学阶段,要注意学生认知能力的开发、提升。
  学习《羚羊木雕》时,在课堂练习环节,笔者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如下思考题:爸爸将贵重的羚羊给了“我”,在没有征得爸爸同意的情况下,“我”将羚羊木雕转送给好朋友了,这样做可取吗?为什么?爸妈执意要回羚羊木雕,奶奶却不同意,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你认为怎样处理这件事比较妥当呢?很明显,这几个思考题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才能完成,含金量自然是很高的。有些问题甚至还需要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大家讨论才能完成。这个训练就显得更有价值。
  四、优化活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思维实际,设计思维度更高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不能单纯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要注意追求训练价值,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触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认识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教学活动设计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有效参与。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自然要设计表演活动。为让学生活动更充分,笔者决定用课本剧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是自愿报名,然后分配好角色,改编台词,课下彩排训练,最后是在课堂上表演。由于准备充分,表演十分成功,学生对角色的理解都比较到位。虽然有几个地方出现了一些生涩,但总体效果很好。不管是参与演出的还是充当观众的,大家都非常投入。通过这个课本剧,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上升了一个档次。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并不是要改变现行课堂教学模式,而是要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深透认知,还需要对学生认知规律有充分了解。教师要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这样才能创设出适用、高效的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第七中学(264200)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问卷测查了国内42所高校4300名大学生的学习惰性情况。这是国内第一次以如此深度以及广度研究高校大学生的惰性情况。结果显示,国内大学生都因惰性而影响自身理想的
摘 要:为了正确了解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把握学生群体思想意识的特点,使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本文采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结合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便于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调查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工作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者寻找有效教育方式方法和深入应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研究 面临问题 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
摘 要:提高教材對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学改革的目标。笔者在实践中探索,认为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提高其有效性: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实现生活学习再整合;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教学素材再调整;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教材内容再丰富;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实现教材资源再拓展。  关键词:教材 数学学习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新课程标准虽然强调的是把自由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但这并不等同于学生的写作可以天马行空、任意驰骋而无所束缚。  作为一名新课程研究与实践的语文教师,我在充分学习了《新课程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之后,认真领悟了其精髓;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进行了大胆的
幼儿德育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阶段接受的道德教育往往能够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但是,幼儿德育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越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在幼
摘 要:为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要求,韩国政府支持网络大学,试图运用各种技术使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韩国在发展网络教育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由此我们应该借鉴韩国网络教育的发展来反省我国网络教育,对存在的相同或相似问题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推进信息化技术的不断革新,进而提高我国网络教育水平,提高全国民的素质,为网络技术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韩国 网络教育
摘 要:心理效应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借助心理沟通或心理刺激等方法,使人们的社会活动发生某些积极的变化,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实践效果。本文主要探讨青年教师面对各种困惑,如何利用心理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适应高校扩招的形势需要。  关键词:心理效应 教学 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
艺术类中专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一些特殊问题。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让艺术类中专学生更好地成长,是每一个中专艺术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