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题跋与元人群像论析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gu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社会对于知识的使用和依赖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知识与权力的相联,随着知识地位的日益提高成为现实。知识社会要把知识置于重要地位,同时,也必须强调知识的共享。知识社会应该选择走向民主而非新的精英统治,必须遵循一种“参与”、“共享”的“主体通性公认的规范”。  【关键词】知识社会 知识 权力 民主    知识含义的演变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什么是知识”这一问题曾经引发了无数
摘 要:李凖早期作品《不能走那条路》和《白杨树》在观察、表现互助组阶段引发的乡村社会多方面变化,特别是农民心理、意识、彼此关系感受的变化方面独具特色;在互助合作视野中思考、处理乡村家庭问题及对有关乡村干部工作方式等方面也有独到的体认。李凖对20世纪50年代农村、农民的观察与体认不乏启发意义:在生产和物质利益因素之外,还有哪些价值、要素可对引导农民的意识变化发挥作用。  关键词:互助合作;价值;心理
如今,新闻摄影已是一种主流的摄影模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需要通过这种形式将自身的商业模式、价值理念等推广出去。而在我国的50年代——聚焦建设而非战争等其他事件的时期,新闻摄影是如何介入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的?本文通过对50年代新闻摄影论争背后“真实性”的探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摄影早在工业化之前便已诞生,但人们对这新生事物并不习惯:“面对照片所展示之人像的清晰度人们感到不好意思,并以为照片上那些人的
编者的话 本刊2013年7月(上)“新产业革命与经济升级”专题中,许正中、丁元竹、戴吾三、朱启贵、关权等专家学人,分别从新一轮产业革命与中国的思维变革、社会创新、产业革命史叙述、中国经济升级的内涵路径等视角进行了全面而理性的分析。本期,我们又约请了两位著名学者,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这一议题作进一步探讨。敬请读者垂注。  摘要 当前的宏观经济走势表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历史拐点,经济增长开始进入
【关键词】中国 美国 文化交流 国家印象 国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9.003研究背景  作为当今国际秩序举足轻重的两股力量,中美两国是全球政治传播研究备受瞩目的对象。两国间关系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和平稳定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40年
摘 要:本文从陈子善先生关于现代文学文献史料的研究、现代文学的治学旨趣及其主办的现代文学研究刊物等方面,扼要介绍了陈先生40余年的学术业绩及其成就。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献;现代文学研究;《现代中文学刊》  三月初,偶然得到消息说,陈子善兄即将光荣退休,华东师大中文系将为劳苦功高的子善兄举办一个小型的荣退仪式和文献史料研讨会。我虽然是一个怕出行、寡交游的懒人,但子善兄却是我极爱重因而乐于交往的好朋
摘 要:普拉东诺夫的《基坑》与墨白的《风车》在文学语言、审美表达、意象营造方面极为相似,墨白与普拉东诺夫都以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以隐喻和象征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各自对革命与建设、生活与政治、人性与欲望的深刻思考。每一个文化主体总是要不断通过了解“他者”以审视“自我”,同时也要不断反观“自我”以界定“他者”,这种互为镜像的观照方式既是丰富自身文化的内在需求,也是每一种文化主体走向世界、积极融入世界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先后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恢复发展、90年代的快速发展和进入本世纪后的规范化、法制化发展等几个阶段。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国家节省了上千亿财政资金,扩大了就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为社会培养了数百万实用型人才。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已从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进入了以
【摘要】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中,对“民主”有着多种多样的误读,比如认为民主就是多党竞争和选举、现代政治就是民主政治、民主只有好處没有坏处等,形成这些误见的主要成因,是盲从西方政治理论、对民主政治的实践过程知之甚少、对民主政治的表现缺乏国际比较、把少数国家的特殊经验当成普遍原理等。民主政治研究应拓宽视野,创新理论范式。  【关键词】民主 误见 成因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DOI
今天的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接近两位数的持续高增长相比,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步入了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  作为一个超大规模国家、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事关全球经济格局,世界各国无不瞩目。经济增速放缓的中国,还能为世界经济提供持续而强劲的驱动力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