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场论BI“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anwe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物理场论BI是地球物理学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也是学生从高中到大学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的讲解过程当中加入思政元素,不但可以拓展学生多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热爱所学专业.本研究以地球物理场论BI作为基础,从挖掘课程当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着手,在课程实施当中以教师为载体,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改革课程教案、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的组织形式,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增强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专业.
其他文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对于老师的定义.老师担任培育祖国下一代的伟大重任.我们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这正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老师的知识、思维方式、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因此本文主要考虑了如何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角色游戏是适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教育活动.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材料投放的基础上,满足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游戏材料投放,最大限度丰富和拓展角色游戏,并通过适时的引导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以厦门理工学院《机械设计》课程为基础,介绍了该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与实践的思路与案例,通过凝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并使其成为有机整体,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和工程师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针对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开展了有关基于微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探讨,并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材料力学性能》为例,通过设计微课堂的内容及线下课题研讨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有效的把教学内容穿插在了视频和研讨的整个过程,进而把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了一起,促进了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介绍了通信工程专业专业方向课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优化、思政要素的挖掘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特点,提出将角色扮演用于网络原理教学.将网络设备流程化,让学生在扮演网络设备、参与信息流转的同时了解网络运行机理.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设计了教学流程,论述了实施方法,最后,利用总结环节提升理论层次,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强化了网络教学效率和效果.
食品烘焙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行业发展为引导,深化校企融合,围绕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体系、标准建设,搭建了技能竞赛、社会培训、技术技能、信息化资源和校企融合五大平台,打造了全国一流、集“学、训、研、赛”一体的示范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于创新人才的成长、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综合影响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具体探讨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科研能力阶段培养的现状与体会.
作为一把双刃剑,新媒体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必须要支持和传承高校校园文化中存在的财富.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承美好传统的同时,探索大学校园文化创新的新媒体环境和发展路径.因此,本文旨在传承校园文化的美好传统,同时针对当前新媒体环境提出创新发展措施和策略,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指引.
《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师生主观能动、案例教学认识、教学实践质量、课程考核评价四个方面的偏差.针对四个方面的问题,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形成“双融共育”教学实践模式,从能动式协同教学、建构一站式校内全媒体交互实践体系、实现双向融合式案例教学、实施亲历式企业行业教学实践、建立完整式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出发,有效解决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