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既体现在阅读理解上,又体现在书面表达上,同时也体现在口语交际能力上。由“听话说话”到“口语交际”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一次突破。口语交际与以往听说训练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后者突出听和说的单向技能发展,而前者在要求听、说能力协调发展的同时强调“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注重情意态度方面的要求,注重交际中的文明素养。
一、亲近学生,对等中共存
1、多一些童心。
孩子和成人并不拥有同一片天空,孩子有着迥异于成人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拥有活泼的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只有变成孩子才能将语言童化、趣化,才能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为他们接受。实践证明,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们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儿童化的语言易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使学生生活在浓浓的自己可以接受的语言氛围中。
2、多一点沟通。
刚上学的孩子,只要适应了学习环境,每个人都是活泼可爱的,只要你有耐心坐在那儿,你就会听到讲不完的话。所以,课间十分钟我常常坐在小朋友中间,选一些他们喜欢、熟悉的话题听他们讲。给学生以自信,引导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愿怎么说,就怎么说,不拘于形式,以兴趣激发兴趣,以思想点燃思想,以交际促进交际,触动学生说话的“兴奋点”,鼓励学生有信心、有勇气地进行口语交际,实现从听到说的转变,实现从观众到演员的转变。
二、贴近学生,对接中共鸣
(一)引话“源”,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要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这是全国小语学会理事长崔峦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口语交际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听话”、“说话”练习,而是师生心灵间的对话和交流。只有营造轻松自如的交际氛围,学生才能迫不及待地打开“话匣子”。
创造性地设计口语交际的内容。为了使学生练在平时,练在全体,可以把每日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设为“五分钟演讲”时间。形式不拘,内容不限。阅读收获、亲历趣事、今日要闻、诗歌故事等,把它做为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个机会。同学说完,下面的同学给予评议。刚开始,学生评议时可能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一长,从每个小评论员嘴中都能说出一套流利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说”的要求应当不断提高,开始从语调高低、音色圆润、有表情、声音抑扬顿挫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使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巧设计,构件建学生表达的平台
1、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再现,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景
如《山羊过桥》一课,这是一篇较为有趣的童话故事。教学时,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先出示课文中的两幅图画,告诉学生要进行看图讲故事比赛。接着指导学生看清图上画的是些什么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他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结果会怎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很高。最后,让学生把两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并鼓励学生尽可能和别人说的不同,但要合理,前后能说得通。
三、走进学生,对流中共享
口语交际会不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关注口语交际的个性化,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将人文教育贯穿于口语交际的始终,会促进学生从中享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口语交际的互动,需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话题,去体悟,去感受,去开创口语交际实践的新天地,让口语对流成为充分展示学生人文个性的试验场。
如在教学《毕业赠言》时,教师作了这样的开场白:
“老师这里有几句赠言想送给同学们。首先祝贺同学们圆满地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还记得6年前,你们带着稚气,怀着童心,睁着一双双好奇的大眼睛投入了学校的怀抱。如今,雏鹰已初试身手,即将跨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作为你们的老师,我要告诫你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希望你们抓紧时光,在人生最灿烂的年华里,尽情展现你们的才华。”
生:(鼓掌)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确定赠言对象,写下赠言内容,然后想想你为什么要这样写。
(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准备)
生1:我有举名言要送给大家:地球是圆的,今天,我们在这里分别,明天,我们会在那里聚首。因为我想暑假过后,我们可能还会成为同学,只是学校换了,老师换了。
生2:我想送给大家的赠言是《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珍惜时间,完成当天的事。
生3:再见了!和我离别但彼此依然心与心紧紧相连的母校!再见了!伴我度过美好童年的母校!再见了!愿你创造出更多辉煌的母校!
生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我们会再来看望您!
听着这些富有个性的交流,怎能不为之喝彩?同窗六载,面临分别,依恋、惜别之情总会有的,加之课前教师有意识渲染别离氛围,学生情动于中,有说不完的赠言。
口语交际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作为教师:只要多一份智慧的引领、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多一点资源的整合,“轻松”与“自如”一定会灵动于口语交际教学之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一定会伴随着口语交际而得以有效利用。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江苏211156
一、亲近学生,对等中共存
1、多一些童心。
孩子和成人并不拥有同一片天空,孩子有着迥异于成人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拥有活泼的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只有变成孩子才能将语言童化、趣化,才能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为他们接受。实践证明,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们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儿童化的语言易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使学生生活在浓浓的自己可以接受的语言氛围中。
2、多一点沟通。
刚上学的孩子,只要适应了学习环境,每个人都是活泼可爱的,只要你有耐心坐在那儿,你就会听到讲不完的话。所以,课间十分钟我常常坐在小朋友中间,选一些他们喜欢、熟悉的话题听他们讲。给学生以自信,引导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愿怎么说,就怎么说,不拘于形式,以兴趣激发兴趣,以思想点燃思想,以交际促进交际,触动学生说话的“兴奋点”,鼓励学生有信心、有勇气地进行口语交际,实现从听到说的转变,实现从观众到演员的转变。
二、贴近学生,对接中共鸣
(一)引话“源”,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要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这是全国小语学会理事长崔峦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口语交际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听话”、“说话”练习,而是师生心灵间的对话和交流。只有营造轻松自如的交际氛围,学生才能迫不及待地打开“话匣子”。
创造性地设计口语交际的内容。为了使学生练在平时,练在全体,可以把每日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设为“五分钟演讲”时间。形式不拘,内容不限。阅读收获、亲历趣事、今日要闻、诗歌故事等,把它做为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个机会。同学说完,下面的同学给予评议。刚开始,学生评议时可能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一长,从每个小评论员嘴中都能说出一套流利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说”的要求应当不断提高,开始从语调高低、音色圆润、有表情、声音抑扬顿挫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使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巧设计,构件建学生表达的平台
1、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再现,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景
如《山羊过桥》一课,这是一篇较为有趣的童话故事。教学时,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先出示课文中的两幅图画,告诉学生要进行看图讲故事比赛。接着指导学生看清图上画的是些什么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他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结果会怎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很高。最后,让学生把两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并鼓励学生尽可能和别人说的不同,但要合理,前后能说得通。
三、走进学生,对流中共享
口语交际会不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关注口语交际的个性化,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将人文教育贯穿于口语交际的始终,会促进学生从中享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口语交际的互动,需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话题,去体悟,去感受,去开创口语交际实践的新天地,让口语对流成为充分展示学生人文个性的试验场。
如在教学《毕业赠言》时,教师作了这样的开场白:
“老师这里有几句赠言想送给同学们。首先祝贺同学们圆满地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还记得6年前,你们带着稚气,怀着童心,睁着一双双好奇的大眼睛投入了学校的怀抱。如今,雏鹰已初试身手,即将跨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作为你们的老师,我要告诫你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希望你们抓紧时光,在人生最灿烂的年华里,尽情展现你们的才华。”
生:(鼓掌)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确定赠言对象,写下赠言内容,然后想想你为什么要这样写。
(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准备)
生1:我有举名言要送给大家:地球是圆的,今天,我们在这里分别,明天,我们会在那里聚首。因为我想暑假过后,我们可能还会成为同学,只是学校换了,老师换了。
生2:我想送给大家的赠言是《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珍惜时间,完成当天的事。
生3:再见了!和我离别但彼此依然心与心紧紧相连的母校!再见了!伴我度过美好童年的母校!再见了!愿你创造出更多辉煌的母校!
生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我们会再来看望您!
听着这些富有个性的交流,怎能不为之喝彩?同窗六载,面临分别,依恋、惜别之情总会有的,加之课前教师有意识渲染别离氛围,学生情动于中,有说不完的赠言。
口语交际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作为教师:只要多一份智慧的引领、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多一点资源的整合,“轻松”与“自如”一定会灵动于口语交际教学之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一定会伴随着口语交际而得以有效利用。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江苏21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