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还课堂于学生这是新时期英语教学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但是如何真正做到这一点,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研究的话题。我们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研究我们的课堂、老师和教材,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内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与研究。新课程标准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个过程,它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加大学生实践和观察能力培养的力度,教师对讲课的时间要把握好,讲的过多势必会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多东西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轻松地获得结论,教师完全没必要讲,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英语课堂的45分钟应当是由英语教师支配,但不能为英语教师独霸。教学活动的全部,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为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时间总量上深考虑、加限制,在课堂时间总量的分配上大胆革新。课堂教学要真正把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就必须认真对待一个看似极为平常的问题:保证“教”的时间还是保证“学”的时间?除了时间总量的再分配以外,还得搞训练总量的再分配,用句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要提高学习活动和训练活动的含金量。在按照大纲教材要求保底的基础上,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2 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教师的教学就会毫无头绪。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形成有自身特点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理论。从心理学角度看,一般的学生很难保证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以上。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5分钟,学生连续活动时间不少于5分钟。合理调控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导学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做到教师课前忙,课上闲,学生课上忙,课后闲,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就要求课前准备分两方面,一是教师的准备,二是学生的准备。教师要备好课,设计好教学思路,学生要提前做好预习,对所讲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哪些容易哪些难,心中有数。有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时间的划分就不是一个定数了,而是灵活机动的,是在确保有效教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资源,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words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斩新国.主编《空中英语教室》
[2]王刚.主编《读写算》教育进行研究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还课堂于学生这是新时期英语教学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但是如何真正做到这一点,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研究的话题。我们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研究我们的课堂、老师和教材,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内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与研究。新课程标准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个过程,它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加大学生实践和观察能力培养的力度,教师对讲课的时间要把握好,讲的过多势必会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多东西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轻松地获得结论,教师完全没必要讲,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英语课堂的45分钟应当是由英语教师支配,但不能为英语教师独霸。教学活动的全部,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为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时间总量上深考虑、加限制,在课堂时间总量的分配上大胆革新。课堂教学要真正把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就必须认真对待一个看似极为平常的问题:保证“教”的时间还是保证“学”的时间?除了时间总量的再分配以外,还得搞训练总量的再分配,用句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要提高学习活动和训练活动的含金量。在按照大纲教材要求保底的基础上,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2 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教师的教学就会毫无头绪。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形成有自身特点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理论。从心理学角度看,一般的学生很难保证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以上。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5分钟,学生连续活动时间不少于5分钟。合理调控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导学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做到教师课前忙,课上闲,学生课上忙,课后闲,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就要求课前准备分两方面,一是教师的准备,二是学生的准备。教师要备好课,设计好教学思路,学生要提前做好预习,对所讲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哪些容易哪些难,心中有数。有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时间的划分就不是一个定数了,而是灵活机动的,是在确保有效教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资源,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words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斩新国.主编《空中英语教室》
[2]王刚.主编《读写算》教育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