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视下开放鼻截骨技术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鼻背外侧截骨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对梨状孔周围组织的充分剥离,达到在直视下进行鼻骨截骨的操作;整个操作过程截骨线的走行可见,为术中截骨程度的掌握提供更可靠的控制,也使得术后的转归具有更大的可预见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为改善鼻部外观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就诊的鼻整形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采用直视下开放外截骨联合自体肋软骨植入隆鼻术(伴或不伴驼峰鼻矫正术)。术中显露鼻骨及上颌骨额突,截骨过程全程在直视下进行,达到对于截骨线走行即时评估的目的。手术后对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鼻部形态进行随访。由患者对手术效果进行满意度自评;同时,根据术前和随访时的照片,由第三方医生进行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评分(IGAIS)的评价。

结果

本组共纳入3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34岁,平均25岁。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局部均有不同程度肿胀。随访时间为3~18个月,3个月后鼻部轮廓及曲线基本稳定。所有患者未发生感染,以及鼻泪管、泪囊、内眦韧带、神经损伤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有2例患者术后半年随访时发现鼻骨有轻度增宽的表现,但患者本人未要求行二次手术干预。患者外鼻形态均一次性得到较大改善。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感到满意,自评情况为:非常满意24例(72.7%),满意9例(27.3%)。医生的IGAIS评估结果亦得到正面评价:33例患者的评分为(1.26±0.34)分,其中1分30例(90.9%),2分3例(9.1%)。

结论

在直视下进行截骨操作相较盲视操作的精度更高,效果更可靠。无论是对初入鼻整形领域的青年医师,亦或是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而言,操作过程更安全,具有更好的临床实践可行性。

其他文献
1例8岁女性患儿,因阵发性呼吸困难,于2019年7月19日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完善检查后考虑为肺淋巴管瘤,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瘤体弥漫分布,切取部分组织行病理检查。结合病史、CT影像及术后病理,患儿被诊断为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尝试口服西罗莫司治疗,起始剂量为每12h0.9mg,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并调整药物剂量使浓度维持在10~15ng/ml,2周后患儿呼吸困难得到改善,但出现顽固性乳糜胸,考虑与手术形成创面有关。患儿长时间带胸腔引流管,予以10mg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溶解于20ml生理盐水中,注
新生儿巨大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并不常见,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鉴于新生儿生理特点,治疗意义重大。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1例面、颈部巨大淋巴血管畸形伴囊内出血新生儿,出生后1h,男性。精准手术切除巨大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达到临床根治,效果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病变无复发,功能良好,外形美观。
目的比较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与丛状血管瘤(TA)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KHE患者和T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疾病在性别及发病年龄、临床特征、并发症、组织病理学、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及预后等指标上的异同。两组定量资料因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分析,定性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以P
目的探讨口服阿替洛尔对比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在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及参考。方法全面搜索2008年1月至2021年6月英文数据库WebofScience、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平台(https://clinicaltrials.gov)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万方数据中收录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关于口服阿替洛尔对比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坐骨神经区域脉管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坐骨神经区域疼痛、有功能障碍的脉管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进行随访,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和术后出院时疼痛强度,0%为无痛,10为剧痛。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前、术后随访时疼痛和肢体功能,0%为正常,越接近100%,功能障碍越严重。结果共纳入7
目的探讨超声鉴别肢体法瓦病与静脉畸形(VMs)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下肢法瓦病患者作为法瓦病组,选取经病理确诊的下肢VMs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和超声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两组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筛选对鉴别法瓦病和VMs可能有价值的超声影像学指标,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有鉴别诊断价值的指标,并构建多因素联合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评价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纳入法瓦病
目的介绍一种取自示指桡背侧和拇指尺背侧的双旋转皮瓣治疗先天性扣拇畸形方法,评估这种皮瓣设计对开大虎口、松解拇指掌指关节掌侧皮肤挛缩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治疗的先天性扣拇畸形患儿资料。术中设计示指桡背侧长三角形皮瓣,转位后主要用于开大、加深虎口;取拇指尺背侧三角形皮瓣,转位后主要用于覆盖掌侧缺损皮肤。根据肌腱发育异常及肌肉挛缩情况,分别行不同程度的拇短伸肌腱紧缩或重建,以及拇指内在肌松解。术后石膏固定1个月,随后开始规律的手功能康复锻炼。术后随访皮瓣存
目的总结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6月任丘市人民医院采用拇指指固有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资料。设计切取同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术中将供应皮瓣血运的穿支血管近端的指动脉切断结扎,以指动脉为蒂逆行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缺损。以9-0无创缝合线将皮瓣携带的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游离植皮修复。随访受区皮瓣、供区植皮存活情况,及修复指腹外观、感觉情况。结果共纳入68例拇指指腹缺损患者,均伴有末节指骨肌腱外露。男39例,女29
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修复手部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徐州仁慈医院采用游离MSAP修复手部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修复足部创面时,皮瓣供区选同侧下肢;修复手部创面时,皮瓣供区选用同侧或对侧下肢。术后通过门诊复查、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定期随访。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对手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足部功能评定。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男5例,女5例,年龄16~56岁,平均44.
目的探讨供皮区皮片打孔扩张原位回植取皮术在中小面积皮肤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A组,以鼓式取皮机于供皮区切取一整鼓中厚皮片,面积200~220cm2,取皮机根部皮片不予离断,根据所需面积获取取皮机游离部皮片,移植于术区创面,间断缝合,打包包扎;供皮区剩余皮片则以15号手术刀片均匀打孔后,覆盖所有供区创面,间断缝合,加压包扎。选择同期同一科室其他医疗组收治的同类患者,供皮区采用传统直接暴露法包扎,为B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