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水墨画的教学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zh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提出美术教育五大核心素养,是由美术学科从“双基”“三维”时代进入核心素养时代中,从“人”的角度出发的课程这个标准,美术教育者都将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的转变。在学校实践校本课程乡土水墨教学过程,尝试使用的水墨教学策略开展,适应时代背景下的美术教学,作为核心素养的践行者。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策略
  本校地处东江下游南沿,这里有着丰富地方文化资源,对于美术教育来说这是一个天然的艺术宝库。岭南版美术教材中多处涉及民俗乡土文化,可以借此将石排镇乡土文化渗透其中,而且每学期都会有一个单元涉及水墨课程教学,正好可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这是开展美术教学的宝库,课标中便要求小学生能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要求教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水墨画的特殊效果和风格,不仅融合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而且很适合表现本镇的民俗风情和古建遗存,同时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创意。
  美术教育五大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由美术学科从“双基”“三维”时代进入核心素养时代中,从“人”的角度出发的课程这个标准,美术教育者都将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的转变。在学校实践校本课程乡土水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的水墨教学策略:
  一、大单元主题水墨教学设计
  开展大单元主题水墨教学,增强水墨知识的连接性,整合成校本教材,提高学生整体解决问题的水平。形成每个学期一个水墨大单元教学,例如四年级以《树》作为一个单元,过去国画教学,可能是跟着画谱,来表现各种类型的树,和尝试画各类符号化的树叶。在开展这个主题单元教学时,用美术的方式去认识研究,表现树木,围绕着一个问题一个主题去展开多角度研究。以学校里面的树木作为教学情境,用美术的方法去了解各种类型的树,例如热带雨林、榕树、木棉树,通过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枝干的造型特点、质感,叶子分布特点,选择用合适的水墨语言来表现出这些树木。
  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逐步深化
  例如水墨单元《民俗活动》单元中,醒狮主题一课,主要是以水墨的方法来表现醒狮的主题,如果以简笔画的醒狮造型来进行水墨创作,很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局面,学生在造型的表现上似乎简单了,但是在体验上却变得枯燥无味。这个课主要是以水墨趣味性和醒狮的造型动态为主,通过这个过程来体味乡土民俗文化。这个课程先让学生体会国画的水墨趣,再通过视频观看,了解醒狮的特点,造型动态,以及纹饰特点,最后再进行创作中把握墨韵,以及水墨语言的表现,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是割裂的课堂。描绘一个具体的物象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物象去理解中国水墨的表现方式。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水墨表现语言可以举一反三去表达更多的物象。
  三、由技入道,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从水墨技法的层面上升到规律的总结。在传统水墨花鸟教学中,也是从四君子的教学把握规律从而衍生到其它花卉的教学。然而,在小学阶段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去教学肯定是行不通的。例如,在校本课程,《家乡的大榕树》一课,把课程 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从情理——绘画情感,物理——生长规律,画理——绘画技法。情理,通过视屏观看岭南树格展览短片,感受画家为什么要表达这类植物,理解国画的背后是表达画者的情感表现,是突出榕树的品质,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共鸣;接着利用图片呈现榕树的生长规律,主干的特点,树枝的特点,树叶的分布,整体的样貌,让学生对榕树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后用微课演示画法,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不呈现完成的步骤,把几个元素分解演示,中锋用笔画主干,树枝,通过墨点表现树叶。最后总结出国画一些构成规则,例如主次、疏密、干湿、浓淡。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在后面的两种树的学习就可以更深入的学习。
  四、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
  1.表现技法的探究
  中国有着独特绘画特点和感染力,通过墨的干湿浓淡来传到水墨精神。以校本课程《燕岭奇观》一课,通过图片呈现给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分解观察到的元素,直接触摸红石,感受其质感和肌理,用自己语言表达感受,感知红石的历史和沧桑。尝试通过体验式探究,引导帮助学生和物象建立联系,感受石头的粗糙纹理和边缘特点,在这些探究和体验的基础上,在根据自己所学的笔墨呈现出来。每个同学多石头的理解可能都不会很一致,可能是雄浑、俊逸、苍茫、庄重、沉稳。通过不同水墨表现,学生灵活运用笔墨创作,亲近水墨,乐于表现。
  2.画面构图的探究
  成人水墨画的画面组织比小学生要讲究。成人水墨画的画面呈现的疏密虚实都是通过自己有意识的表现出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对比”意识,疏密、黑白、大小、浓淡、干湿、通过设立问题情景,给学生探究画面的疏密虚实,让学生慢慢形成一种意识,再把这种意识内化成表现能力,把画面通过这种对比的辩证关系不断调整和转变。这些意识能够渗透到红石山的画面创作中来。中国画构图,丰富多样,不同题材、表现手法会使用各种构图模式。不同的构图形式产生不一样的画面效果,所有的审美规律都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优秀的画家的作品,从传统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
  美术课程改革中指出,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强调教师积极性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活动。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更清楚认识家乡的乡土文化,在有效促进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的同时,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先辈在这里遗留下的巨大“财富”,并以积极的态度参與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翟崇碧,杨宝霖.石排史抄[M].广东人民出版社.
  [3]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3.
其他文献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认为学习情境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的区域地理的内容切合了学生的探奇心理,为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从对比学习情境、视听美感情境、问题情境、让旅行者的感受来传递知识信息四个方面阐述了学习情境的创设策略,以期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区域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地理课的学习是比较容易通过创设学习情境
【摘要】结合教学经验,探讨了TBLT模式下的自然拼读教学法:以故事情景做引领,以任务为依托,让学生通过故事导入、学习“辅音 元音 辅音”、听音写词和绘本阅读学习来掌握拼读规则,打破单一枯燥的拼读学习局面。  【关键词】TBLT模式;自然拼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语音、词汇及读写目标是: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
张槎中心小学位于佛山市禅城区西部,坐落在全国针织名镇张槎街道。现有43个教学班,学生2023人,教师105人。学校自2009年组建以来,确立了“让每一位学生享受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在发展、创新、超越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狮、书、画、乐”本土文化课程领衔的鲜明的适合教育办学特色。获得了国、省、市、区共四十多项集体荣誉,成为禅城区品牌标杆学校。  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得到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职业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琐琐碎碎,可看着孩子成长起来的那种满足感可以令你幸福很久,很久……  那天,我班的教室内传出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乍一听以为是在举行颁奖仪式,其实不然,那是声讨的掌声。原来我班的“凤辣子”借着口语交际的机会,对小晖同学的品行提出质疑,还言语尖锐地向他提出意见。谁知却道出大伙的心声,掌声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  此情此景,我还是头一次遇见,对一
【摘要】阅读是学生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方式,而阅读名著更是提升学生自身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化,丰富自身的知识,还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对于学生自身的修养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及研究策略,以提高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关键词】中学生;名著阅读;策略  阅读可使学生在学习读书的过程中,怡情养性,增长见识,理解体味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摘要】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微课,它可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课型予以设计。微课教学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它是通过视频或音频为主要媒体形式的一种数字教学资源,它有利于教与学有效促进,它能使到教育更好地转变,同时使得教育更均衡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思考与探究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微课就是指微型课,是根据全日制的课程特点而颁发的,并且对教学实际要求和各个科目知识结构特点(如每
【摘要】儿童是一个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要用特别的眼光去对待,不要随意否定孩子作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用鼓励的方法和赞美的眼光让他们认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真正享受美好的童年生活。  【关键词】儿童画评析;想象力;欣赏;作品创作  一说到儿童画,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色彩绚丽、夸张、各式各样浮想联翩的作品。所谓儿童画,顾名思义,就是儿童所创作出来的一些绘画及手工粘贴等作品,它从表
一、“融通理念”  “融通”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任昉的《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道识虚远,表里融通。”明朝宋濂《序》:“经乃圣人所定,实犹天然日月星辰之昭布,山川草木之森列,莫不系焉,覆焉,皆一气周流而融通之。”也有提及。“融通”意指融合通达。现代有融会贯通,相互沟通的意思。  “融通理念”是我们基于2004年的新课程注入了“以生为本”的新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逐步改变的基础上,
【摘要】本文以小课题“欣赏英语电影,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研究”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此小课题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深入分析。同时,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教师应该提高理论学习水平,深入科研,引领小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英语电影欣赏;英语听说能力;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研究对象的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研究方法。“小课题研究源于一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在新课改实践探索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本课题组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深圳市西乡中学等高中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调研深圳市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实践,提出了“四二三”创新课堂模式的构想,并通过实践检验,证明可行。  一、相关文献回顾  福建上杭一中陈曙霞老师曾提出“533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其中,“5”代表五环节,就是指将完整的教学流程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