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制度化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k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整合各方培训资源,结合本市培训形势,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探索农民田间学校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并按程序进行认定,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截至2017年12月底,经认定公示,青岛市共发展农民田间学校118处。
  一、出台管理办法,严格建设标准
  (一)加强农民田间学校管理制度建设
  2016年,青岛市出台《青岛市农民田间学校管理办法》,从田间学校建设主体、认定主体、申报基本条件、认定程序、硬件要求、师资要求、培训实施要求以及动态管理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并由青岛市农委和市财政局联合行文下发。2017年,青岛市出台政府规章《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招投标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参与政府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培训机构,并向社会公布”,规定了培训机构的社会范围以及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活动的师资、教材、培训对象等内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规范农民田间学校等培训机构管理,更好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府购买服务,青岛市农委出台规范性文件《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公共服务规定》,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公平竞争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府购买服务供给市场,切实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对承接主体承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要求,以及设立农民田间学校、申请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等作出资质、条件、动态管理等规定。
  (二)建设标准要求达到“五个一”
  一个标准教室,要求能够容纳不少于50人,并配备课桌椅、白板、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施设备。一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培训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一套标牌标识,要求悬挂农民田间学校标识牌,主要交通路口设立导示牌。一套教具学具,主要包括农民田间课堂活动日专用箱,箱内备齐教学用具。一处实训基地,要求根据产业需要建设适度规模的实践教学基地,便于学员试验、实践。
  (三)严格农民田间学校认定程序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实用原则,各区市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农民田间学校管理办法》《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公共服务规定》等,制定农民田间学校认定标准并发布公告,以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为建设主体,利用已有条件加以完善,向区市农业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区市农业主管部门按认定标准择优认定,并将确定的农民田间学校名单向社会公示。
  二、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实行动态化管理
  (一)制度建設
  为规范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制定了《农民田间学校工作规范》,内容主要包括田间学校培训流程、活动日流程及师资、学员、经费、档案、安全生产等工作制度,用以规范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各项农民培训活动。
  (二)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田间学校管理队伍,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民培训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求每个田间学校要配备1~2名辅导员,主要负责培训需求调研、学员组织报名、计划制定、课堂组织、档案管理以及绩效评估等。各个农民田间学校情况不同,辅导员水平不一。为提高辅导员“五大管理”能力(培训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管理、宣传管理、绩效管理能力),使其在农民培育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青岛市每年举办2期以上管理人员培训班,全市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以及农广校相关工作人员参加,采取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向辅导员演示农民田间活动日流程,介绍实用培训方法及田间学校规范管理相关要求。辅导员们对农民田间活动日进行演练并得到专家点评。同时对农民田间学校管理队伍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操作、工作宣传以及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全市农民田间学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对农民田间学校实行动态管理
  对已认定的农民田间学校,实行动态化管理。根据田间学校创办的条件、培训组织能力、培训管理能力、培训质量和效果进行综合考评,对于达不到标准的,不再分配下一年度培训任务,待其整改到位后再重新认定。
  三、依托田间学校全面开展农民培训工作
  青岛市所建118处农民田间学校各有特色,涉及良种研发、种苗推广、设施蔬菜栽培、农产品加工等,包含种植业、养殖业、农机等行业,开展农民培训形式多种多样,每年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农民培训达10000余人。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了“ 五大结合”:
  (一)农民田间学校与基地相结合
  农民田间学校充分利用靠近各类农业产业基地优势,努力探索“边学边实习”。如青岛乐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尊重农民意愿、顺应务农农民的学习规律,充分利用基地优势,采取“就地就近”“农学结合”等灵活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年组织培训活动50余次,服务农民1000人次。基地以蔬菜、果树种苗培育、新品种示范、技术推广为特色,带动周边农民实现了高收益。
  (二)农民田间学校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结合
  主导产业的集中,有利于组织同类培训需求的农民参加培训。如即墨市圆尔植保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以种植富硒产品为主要特色,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是富硒西红柿和富硒黄瓜。田间学校在组织农民培训时重点突出这两种产业,做到了“精”“准”“快”。周边农民所种的西红柿、黄瓜等产品品质得到了极大提高,产品供不应求。
  (三)农民田间学校和扶贫攻坚及创业孵化相结合
  农民田间学校最大优势就在于其引领、示范及辐射带动作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及想创业的人员可利用田间学校培训基地和孵化条件,实现创业和脱贫。青岛平度市廖兰镇杨家顶子农民田间学校依托生态园区而建,园区集高效蔬菜种植、温室育苗、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储藏、休闲观光采摘旅游、电商孵化、科技培训等于一体,每年培训周边农民达200多人。在这里,学员可以参加集中培训学理论,同时到实习基地边打工边学习,直到真正掌握所学技能。通过培训引导,今年已实现周边12个村18户农户脱贫,园区被确定为青岛市扶贫创业园。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田间学校,通过建设食用菌光伏大棚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向农民提供设施、农业种苗、技术指导、金融支持、统一包销等支持,让有想法的农民可以在园区内创业,所建创客空间更是为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种植能手提供了孵化创业的条件。每年参与培训和创业孵化的人员达800人次。
  (四)农民田间学校与各涉农部门农技项目相结合
  争取县级政府及乡镇政府支持,统筹农业、畜牧、林业、人社、教育等部门资源,有效结合农业技术项目,如农业标志性示范工程项目、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及粮食高产创建等,实现资源整合和成本节约。
  (五)农民田间学校与作物生产农时相结合
  田间学校的开办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需求为核心,因此,应选择适宜的时间开展培训,结合适宜农民学习的农时制定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和活动计划。如青岛胶州市马铃薯和大白菜种植规模很大,当地农民田间学校有效结合行业协会等,在育苗期、生长期及收获期等生产环节开展农民培训,进行技术指导,有针对性地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市通过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培训,真正实现了农民就近培训,针对性强,涉及面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参与性、主动性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作者单位:青岛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其他文献
胆囊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结石胆囊炎的常用手段,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该术式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术后受手术应激影响,能一定程度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基于此,加强术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需要对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重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有着积极作用.本
河南省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先后经历了“启动建设阶段”“推动建设阶段”“规范建设阶段”和“分层建设阶段”四个阶段,基本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和区域全覆盖。为推动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发展,2017年,河南省农广校继续完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进一步优中选优,提质增效,打造品牌,下发了《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关于落实建设100所农民田间学校的通知》,明确指出围绕四个方向进行建设:一是突出地域特色,形成“特色立
期刊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土地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土地宏观管理的关键措施,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规划与管
针对目前学生厌学思想,通过教师、家长的引导,学生的自我调控,实现主动、轻松、愉快的学习.
一、组建班子调好研rn根据中央农广校《关于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意见》和江苏省农委《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淮安市各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实施主体单位主动争取
期刊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杜区为范围、需求为向导,一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慢性病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的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需求为目的,融
本文主要从翻转课堂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入手,进一步探究了具体的教学优化措施,以期为深化对于社区护理学“翻转课堂”的认识,为学生创设高效、有趣的翻转课堂环境建言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产褥感染,产褥感染指的是分娩时的产妇或者在产褥期间,由于生殖道内侵入了致病菌,引起了局部或者全身的炎症病变.产褥感染已经成为了威胁产妇生命的因素之
期刊
煤气是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的主要部分,几乎涉及整个钢铁企业的各个工序.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富余煤气,包括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中高炉煤气由于其热值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