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方法拍出别样树林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c8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营造氛围


  通常情况下,风光摄影是“靠天吃饭”的。火烧云自然是最受摄影人喜爱的天气条件,但是由于构图的原因,树林这种题材通常画面中少有天空,因此,漫天红云发挥不出它的优势。
  雾和雪这两种天气特别适合营造氛围,不但可以创造出安详、宁静的意境,还有助于掩盖杂乱的细节,起到简化画面的作用。
  有雾的清晨出现丁达尔现象的概率也很高,当太阳升起后,在林中会看到一道道光柱从枝叶间倾斜而下,这种现象就是丁达尔现象。
《暖冬》拍摄于冬日清晨,透过薄雾,光线投射在林间,平添了一缕温情,光影的到来令画面瞬间生动了起来。

光线——塑造层次感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光色之韵会为画面带来点睛一笔,还可以渲染艺术效果。表现树林的立体感、层次感和质感都离不开光线的作用。
侧逆光光源与相机的拍摄方向成钝角、夹角关系,侧逆光非常有助于塑造画面的层次感和物体的立体感。

  光线条件不同,照片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自然光线条件是不可控的,但是懂得合理利用则会有助于主题的表达,使作品跃上一个层次。
顺光光线与镜头同一方向,物体受光均匀,细节完整,真实客观地还原场景,但画面平淡,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然而,当太阳刚刚升起时,光线从地平线上方照射到林中,特别适合表现树木的线条感。此图就是顺光条件拍摄,后期转换成单色调以突出线条。
散射光散射光的特征是被摄体没有明显的光影对比,景物反差小,立体感不强,适合表现空间透视感。由于光线效果平淡柔和,特别有助于呈现静谧的氛围。
逆光光线与镜头方向相反,画面明暗反差大,前景与背景对比强烈,物体边缘有轮廓光。善用逆光可以营造出有特殊魅力的视觉效果,一些人眼难以察觉的光感气氛均可以在逆光下拍摄到。拍摄时应注意控制镜头眩光。

非常规视角的运用


  置身于林中,不妨抬头望望天,低头看看地,通过这些非常规视角,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景致。
  仰拍:以干净的天空为背景,避免干扰,可以更好地突出被摄主体,更好地表现树枝的形态。
  俯拍:拍摄树木在水潭中的倒影、在地面上的影子等,可以表现倒影的丰富细节以及错落有致的纹理。构图时可以考虑舍弃周边景物,让影子充满整个画面,更有利于主体的突出。
  航拍:无人机给风光摄影增加了一个维度,令我们有机会以“上帝视角”看世界。航拍之前要用相关APP查询所在地区是否可以使用无人机,同时也要注意风速和风向,如遇大风不要贸然起飞,以免无人机发生意外。

焦段——大景和小景


  拍摄树林可以通过不同的焦段来打造不同的畫面效果,例如用广角拍摄整片树林,而用长焦则可以呈现树林的压缩感。

利用“突变”增加亮点


  突变是平面构成的主要美学原理之一,是指在重复和同类的元素中,突然出现一个异类,或者出现很大变化,与其他内容形成了对比。既可以是形态不同,也可以是色彩不同。
  突变的元素通常很有趣,会非常有效地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点上。

发现规律线条

长焦效果:70-200mm焦段拍摄,呈现出树干之间紧密的压缩感。
广角效果:16-35mm广角端拍摄,表现出高大挺拔的整片树林全貌。
俯拍树木在水潭中的倒影,漂浮于水面的缤纷落英为画面带来浪漫柔美的气息,后期处理成画意效果。
利用“突变”这个技巧,在整片树林中发现不一样的形态和色彩。后期处理时对这一“突变”进行了突出和强化。
用长焦镜头捕捉局部有规律的图案。虽然是白天拍摄,但多云的天气令光线非常柔和。后期调整白平衡呈现冷色调,统一色彩更突出表现树林的纹理。

  大自然中一些排列规律的点线面组合非常有趣,捕捉这种规律性的排列,是拍摄小景的常用手法之一。重点是如何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发现这些节奏和律动,这非常考验拍摄者的观察力。

抽象画面


  有时我们会遇到非常杂乱的拍摄场景,无论怎么取景,都不能避开干扰画面的杂物。遇到这类情况时,可以尝试用长焦镜头,拍摄有特色的局部,化繁为简表现抽象画面。
  这种表现方式不一定有具象的主体,但要有吸引眼球的亮点,例如特别的纹理或跳跃的色彩等。

树林小景


  在林中细心观察,除了挺拔的树木,你会发现一些特别的图案和纹理,斑驳的树皮、树干的图案、凋零的树叶都是值得拍摄的题材。
其他文献
社会各行各业中都有摄影人的身影,他们以更为专业的视角,拍摄身边最为熟悉的场景和人物,将外人难以拍摄、呈现的行业特点用直观的影像表现出来。本文作者宋传东,将摄影这个爱好与自身的工作相结合,大到气势恢宏的工程场景,小到生动细腻的工人表情,全面立体地为我们展示出石油行业的风貌和动态。  ——编者  作为大庆油田设计院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大学毕业30多年来,我先后从事过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和工程总承包等工作,
像素翻倍的前提  随着传感器位移防抖技术的进步.相机的像素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你可以使用相机上特定的模式,让相机拍摄4-16张每张偏移0.5或1像素的照片,合成出2.5-4倍于原有像素水平的照片,从而让细节、质感大大提升。  这听起来很不错,但是别急,这种拍摄方法也有一些前提条件。  特定机型  只有特定型号的相机才支持像素位移合成拍摄,比如本文下面将会提到的奥林巴斯E-M1 Mark Ⅱ、松下LU
荒木经惟、森山大道……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似乎代表了日式街头摄影。  但日本的街头并不一定都是他们镜头里的那个样子。  这次就让我们跟随摄影师薇白的脚步,去日本探寻东京的另一种风情。  另一种玩法  很多人都知道秋天的日本超级美,在大家都选择去京都赏枫叶的时候,我选择带上一台轻便而专业的佳能EOS 80D,出走东京。因为它是一个融汇东西文化的奇妙大都市,可以说,去一千次东京,应该会有一千种不同样的玩
高調是一种经典的影调效果,风格高雅、清新、明朗、纯洁、轻快,但随着主题内容和环境变化,也可能产生惨淡、空虚的感觉。特点是画面中的亮区占有很大的面积。当现场很大面积元素较亮时,我们可以直接拍出来高调效果,或增加曝光补偿直接拍出高调效果。当现场不是很亮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后期工具做出来。高调作品中也不是一味地亮才好,而是需要搭配一些暗的元素形成适当的反差。本期征集的高调作品中,佳作不少,特此展示。
1960年代,拉尔夫·吉布森在军中服役结束,有机会成为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 的助手,之后又与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合作拍摄过影片。前者告诉他:拍摄要有出发点,要有目的,后者告诉他:你的拍摄要有原创性。于是,他开始发展自己的风格。他曾经试图拍摄媒体上常用的各类编辑类照片,试图成为商业摄影师,但就在他经济逐渐步入窘境的同时,他的照片却逐渐表现出一种梦幻般的
毗河·2017 黄森威 摄  近年来,反映乡村状态的作品越来越多,城镇化也成为研究课题的高频词。中国每天消失80-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瞠目,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原有的村庄也在急剧减少。进而很多摄影师镜头下的村落大多都是不安的、浮躁的、冲突的、迫切的。而黄森威所拍摄的成都西北一带的村落却看起来自然又安静,像是与世隔绝的老人,怀抱着美好的记忆虚度时光,又像是一块海绵,现代世界的喧嚣来到这里便被吸入
20世纪20年代,印度尼西亚传统武术表演者。  19世纪后半叶,西方列强展开了全新的殖民浪潮,亚洲迅速成为新殖民势力的角逐场,其中天然资源最为丰富的,便是荷兰于印度尼西亚所建立的荷属东印度殖民地,而这也.成为二战时期美国于此加强海军布署的原因之一。  印度尼西亚当地盛产橡胶、咖啡、可可、烟草、茶叶、椰子、花生、棕榈、石油、锡矿、煤矿以及黄金等,居民主要从事农業和采矿业。这些物产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殖
逄小威(右)在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和渔民黎成凯合影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社会缔造了中华文明史,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是读懂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起点。这是一个关于历史和现实的命题。我的农村生活  在我的生命经历中,曾经有过10年之久的农村生活(我10歲到20岁是在山东烟台农村度过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些朴素的“日常”早
夏季奥运会之后,冬季奥运会也已订约北京。“体育摄影”也会一如既往,以定格的瞬间为我们如期带来赛场内外的动态。  网络百科搜索“体育”二字,得到以下信息:如同大量我们熟悉的现代汉语词汇,“体育”取自日文,由清末留日学生带回,日人则取自英法,英文中体现这二字含义的physical education(缩写为初中课本上的PE或P.E.),大致产生于启蒙时期:人相信,通过追求真知,可以解决人类存在的基本问
通常是感光度越低画质越细腻,因此通用的规则是感光度尽量用能用的最低的。这没错,因为画质细腻了想变粗糙容易,添加颗粒、杂色就行了,但是反过来,画质粗糙了想变细腻,就没那么轻松了。很多人相机里的感光度范围很大,但是却不敢用比较高的感光度,因为一用就会出现噪点,如果后期降低噪点,画面质感会变得很模糊,觉得控制不好、不可接受。出现了上述问题,很可能是因为后期降噪、锐化的本领不强。如果补齐这块短板,你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