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型一家系八例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renw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线粒体遗传病是由于线粒体及其DNA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引起以能量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代谢性疾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异常可表现为点突变、缺失或重排及线粒体DNA耗竭等,进而影响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氧化磷酸化功能。mtDNA突变的调控因素众多,导致线粒体病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和临床异质性,加之线粒体病的单一病种发病率较低,造成此类疾病易发生误诊和延诊。本文回
目的对1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遗传学分析,寻找其致病原因。方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常规染色体G显带核型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再以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对该患儿进行检测,并以定量PCR对可疑突变进行检测验证。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确定患儿为47, XYY,未见其他染色体异常,其父母核型正常;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显示患儿X染色体单拷贝缺失,Y染色体探针覆盖区呈双拷贝重复,同时发现一
目的探讨改良的绒毛细胞培养方法在分析早期自然流产原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长期培养法联合旧培养基内的活细胞(组织块)传代培养及4℃保存旧培养基内种细胞的方法,对46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46例自然流产绒毛细胞全部培养成功。共检出异常核型30例(65.2%),以非整倍体多见,共16例,占异常核型的53.3%[其中,常染色体三体8例,双重三体2例,性染色体单体(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是细菌和古细菌为应对病毒和质粒的攻击演化而来的获得性免疫防御机制。Cas9蛋白可在sgRNA的指导下对靶基因进行位点专一的双链断裂,细胞借助同源重组机制或非同源末端连接机制对断裂的DNA进行修复。CRISPR/Ca59技术简单、高效、精准
目的了解山东汉族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 HPA)1~16、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A、B位点的多态性分布。方法对山东地区588位无血缘关系的汉族血小板自愿捐献者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方法进行HPA1-16系统的基因分型,并采用PCR
期刊
期刊
目的对5种生物信息学软件(SIFT、PolyPhen2、MutationTaster、Provean、MutationAssessor)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估。方法从自有突变数据库、中文数据库、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dbSNP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121个具有明确功能学研究的错义突变以及121个家系分析提示具有致病性的错义突变作为阳性金标准,242个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上最小等位基因频率> 5%的错义突变作为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erum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以及血清酒石酸抗酸性磷酸酶(serum 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5b)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添加白细胞介素6的改良培养法对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进行V
目的对1个Citrin蛋白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家系进行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应用PCR扩增SLC25A13基因全部外显子及上下游序列,通过Sanger测序寻找致病突变。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SLC25A13基因存在第9外显子c.851_854delGTAT和第16内含子IVS16ins3kb复合杂合突变;患儿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