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K—12学校的有效融合:基本条件与评价量规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as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技术的使用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巨大潜力——这点是学界共识。然而,由于存在某些障碍和缺乏指导,在很多K-12学校中技术的用途非常有限。本研究旨在为K-12教育采用和融合技术提供一套基于研究的准则。研究者首先组织具有教学和技术背景的专家参加专题讨论并收集最佳实践经验,然后由专家组成的焦点小组采用亲和图方法进行归类。研究结果包括一套设计原则和一个评价量规。这个评价量规用于自我评估K-12教育采用和融合数字化技术的情况,而设计原则用于指导评价量规的编制,因此,我们的评价量规也体现了这些原则。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从事教学研究的学者、教师、课程设计者和学校行政管理者应该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标准;技术融合;最佳实践;设计原则;评价量规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6)08—0027—10
  导读:(信息/数字化)技术与(基础)教育的融合,不管是从政策(政府)层面、学校(管理)层面抑或是教与学(实际应用)成效层面讲,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历史的角度看,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从一味强调硬件建设(缩小技术鸿沟)、教师个人层面的技术应用、学科层面的技术应用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可以说,我们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付出了代价,也吸取了经验教训,因此我们对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才有越来越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最终提出两者必须深度融合这个目标。换言之,技术应用之于教育应该是一种常态。只有达到这种状态,我们才能真正从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或者说从人类认知特点和规律的角度最大限度发挥技术促进学习的优势和潜能。
  其实人们并不是到了今天才认识到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过去20年,不断有学者提出类似观点。比如,早在1998年,教育技术领域先行者、美国学者马克·沃舒尔(Mark Warshauer)就指出:“计算机应该成为语言学习和运用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同书本、笔和图书馆一样,而不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我们没有所谓的‘书本辅助语言学习’(book-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没有‘笔辅助语言学习’(pen-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也没有‘图书馆辅助语言学习’(library-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因此,只有计算机的使用与语言学习和运用密不可分,才不再有‘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的说法。”①2003年,英国学者史蒂芬·巴克斯(Stephen Bax)用“常态化”(normalization)指“学生和老师把计算机的使用作为教与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像使用笔和书本一样,自然不过,不会引起特别的关注,也没有夸大它的作用”。②后来他和同事安德里亚·钱伯斯(Andrea Chambers)还专门研究“常态化”的障碍。③无独有偶,澳大利亚《远程教育》主编索姆·奈杜(Som Naidu)博士在2015(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上的发言中也谈到他对中国学界的热词——“‘互联网 ’教育”的看法,他说鉴于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或不可或缺的工具,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用“互联网 ”或“基于因特网”这一类的表述修饰“教育”,这样可能反而会禁锢我们的思维,妨碍我们从教育的角度设计技术的用途。
  然而,虽然今天的教育利益相关各方都已经认识到技术与(基础)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对于这种融合的基本条件也取得一些共识(起码是一定范围内或背景下的共识),对影响融合的障碍也有了一定了解,但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实效似乎与理想的目标还有一段明显距离。“在很多学校中数字化技术的用途仍然非常有限,远远落后于社会对技术的接受程度。”从相关研究和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等的调查报告看,这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各国情况大同小异,未见具有普及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模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一种合乎逻辑的观点是:学校使用技术的人不懂得如何评估本校是否满足这些基本条件。”鉴于此,以海伦·克朗普顿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一项研究,目的是“制订一套设计原则,以指导编制自我评估K-12教育采用和融合数字化技术情况的评价量规”和“运用这些设计原则编制一个评价量规”,希望这项研究既有助于“客观评估技术与K-12教育融合的现状,也有助于用户发现不足并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本研究以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此前所提出并被广泛认可的技术与教育融合的14个基本条件为基础,组织12位有不同专长背景的业界专业人士以焦点小组专题研讨的形式深入讨论这些基本条件的实际内容以及如何评估不同融合程度。研究者根据这些专家的意见、建议、实践经验等归纳了评价量规的6条设计原则,并以此为指导组织专家们制订了一个评价量规。当然,诚如文中所指出的,这个评价量规和这些设计原则虽然从理论上讲可行性较高,但仍需通过实际应用(尤其是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教育环境下的应用)加以检验和完善。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中国研究者和实践者一些有益启示。
  本文第一作者海伦·克朗普顿博士对于本刊“国际论坛”栏目的读者来讲应该不陌生,她和国际移动学习协会副会长、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教授约翰·特拉克斯勒(John Traxler)合作为本刊撰写过两篇文章。④⑤她本人曾在英国和美国的中小学当过教师,学士和硕士专业均是小学教育,后来又获得教育技术和数学教育博士学位。最近几年,克朗普顿博士的研究成果频频见诸很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仅2015年就与约翰·特拉克斯勒教授合作主编两本专著:《移动学习与数学:基础、设计和案例》⑥和《移动学习与STEM:实践案例》⑦,并多次应邀在英国国内及其他国家讲学并为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在内的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学术机构提供顾问咨询。由于在移动学习方面的突出贡献,她从2012年以来连续4年获得“美国总统义工服务奖”(The President’s Volunteer Service Award)。本文其他3位作者也均在学术领域有各自的建树。   我们衷心感谢4位博士选择《中国远程教育》发表这项研究成果!(肖俊洪)
  一、引言
  许多教育工作者及政府都提倡在K-12教育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如,Bereiter
其他文献
偶然的一次经历让他对魔术很感兴趣,但是成为一名真正的魔术师让他经历了千难万险……  题材 人物 体裁 记叙文 文章词数 437 建议用时 8 min  难词探意  1. venture /?vent??(r)/ v. 冒险  2. illusion /??lu??n/ n. 幻觉  3. dedicated /?ded?ke?t?d/ adj. 专注的  I became a magician b
Step 1 感知·閱读导航  话题导入  《奇迹男孩》讲述了一个面目丑陋、内心善良的男孩破茧成蝶的不凡故事,奥古斯特·普尔曼 (August Pullman)因为天生患有罕见疾病、面部畸形,十岁之前的他从未上过学。但是在中学的第一年,他选择迎接挑战,开始了他异常艰辛的校园生活。在学校里他会遇到怎样的人和事?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冲突中,他会如何继续向前?除主人公外,书中许多人物都闪耀着美好的光芒,故事
它們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能攀爬却不能飞行。它们被称为“世界上最蠢萌的鹦鹉”。  难词探意  1. plump /pl?mp/ adj. 微胖的;饱满的  2. triple /?tr?pl/ adj. 三倍的  3. breed /bri?d/ v. 繁殖;饲养  4. snugly /?sn?gli/ adv. 紧贴地  5. pellet /?pel?t/ n. 小球;小弹丸  6. po
在弗蘭肯斯坦早年的成长过程中,哪些人会改变他的成长轨迹呢?  For seventeen years my life was very happy. Then the first sad thing happened. My mother became very ill, and soon she knew that she was dying. Just before she died, she
【摘 要】  网络虚拟实验教学模式应用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环节,被认为是极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教学策略之一。北京邮电大学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在搭建网络虚拟实验平台方面进行了探索。在模拟电子电路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中进行了应用,满足了实验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极大地减少了实验成本和资源消耗,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探讨了协同虚拟实验环境的设计,对培养学生协作和沟通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虚拟远程实验室建
[编者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对于“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2年5月5日,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的“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
1.hype(Para. 3) v. 夸张地宣传(某事物)  The meeting was hyped up in the media as an important event.  媒体大肆宣传这次会议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2.subscription(Para. 6) n. 訂阅;捐款  The classic newspaper business is both a subscriptio
主题感知·素养解读  女性,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正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在新经济新时代背景下,绽放着精彩的“她力量”。今昔对比,“她力量”之贡献、“她魅力”之精彩、“她智慧”之非凡,也让一个结论愈发清晰:女性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置身中国,巾帼竞芳的“中国风采”,与蹄疾步稳的“中国力量”相比,同样令世人瞩目。  时代的每一次前行都离不开女性的力量,她们尽心履職的靓丽风采,注解着一个时代
獨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人长街锁不住,一颗拳拳中国心。  Hi everyone, hope everything is going well!  Its my second month to the USA, and I just came back from Chinatown, which is a really interesting place that I would lov
新年到了,快看看有哪些有創意的礼物可以表达对亲人、朋友、同学和老师们的祝福吧!  The New Year is often considered as new beginnings, new promises, new goals, new resolutions, new commitments, and a new self. With the New Year, comes new 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