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队伍建设之策,筑基础教育之“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校长论坛综述

来源 :上海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riving_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是学校绩效与学校改进领域的一个中心话题.为了更好地理解校长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于2021年5月7日至9日举办校长论坛,主题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本期论坛中较为广泛的共识包括:校长工作应该坚持道德引领与业务领导并重;校长的幸福感有助于驱动领导力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探索“重视制度优势与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并重的校长支持体系.
其他文献
何炳松翻译西方史学著作,开启了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的直接对话,为学术翻译树立了典范.何炳松尽职商务印书馆十一载,主持、审校众多社科类学术著作、学术译丛.《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引领了时代思想,为本土学术注入新鲜动力,是学术建设的坚实基石.何氏对于编译事业的思考,既有胸怀教育兴衰的使命感,也有肩负学术事业发展的责任感.何炳松的史学翻译服务教育、引领学术,有利于学术发展.此番何炳松翻译研究挖掘出被忽略的重要史实,从而扩展了翻译史的研究范围,同时也能给予历史学研究诸多思考与启示.
我国关于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研究在目的 、主体、标准、结果等方面存在争议:评价目的 的争议聚焦于中小学教师评价目的 是以奖惩为主还是以促进发展为主;评价主体的争议集中于多元化主体是否客观有效;评价标准争议的重点是共同统一还是关注个性差异;评价结果争议围绕注重自我反思还是注重专业指导.中小学教师评价作为一种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的专业指导,其存在是合理且必要的,而关于绩效奖惩的目的 则需客观看待,并加以科学论证.为此,明确中小学教师评价目的 、有针对性地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是当前相关职能部门应考虑的重要问题.争议之处反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79~2020年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发文数量、研究主题和研究演变三个主要类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期、迅猛攀升期和平缓上升期三个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探讨、教师发展、文化味、核心素养等内容是热点研究领域.研究历程呈现四个明显的演变:从课程管理走向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课程治理;从理论思辨走向本土理论关照下的实践改进;从学科碎片走向打破学科界限的跨界整合;从兴趣特长走向素养本位的系统设计.综上分析,建议未来校本课程开发
师生主体关系的争鸣历经“主-客体”关系到“主导-主体”关系,再到主体间性关系的演变,现今又出现他者性关系的新论调.它犹如摆钟,在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摆动,却难以回应现实师生关系中主体失落于外与封闭于内的悖论.师生主体关系的争鸣在本质上以主体哲学为基础,局限于教师主体或学生主体的立场来言说师生关系,以致形成师生关系研究的理论漩涡.事实上,师生关系的核心不是教师或学生的主体性,而是二者的关系.据此,“关系优先于主体”应是重新审思师生关系的方法论原则.
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教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主要依靠教师去实施.教师勾连起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生态环境的建设.本研究从教师活力的意蕴出发,对教师活力内涵和产生的动因进行解读,通过分析教师活力的制约因素,提出以学校发展规划“研制—实施—评估”的三阶段激发教师活力的可行性和方法路径.
美国中小学反欺凌项目的设计开发经历了“引入”“改良”“原创”三个阶段,相继开发了“别嘲笑我”“走向尊重”“杜绝校园欺凌”“权利在于选择”等多个反欺凌干预防治项目,逐步形成了主动、长效的欺凌预防干预体系.对美国中小学反欺凌项目的研究,有助于加强欺凌理论研究,为设计开发我国中小学反欺凌项目提供理论依据.对建构有针对性的主动反欺凌项目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多方力量协同治理的全系统干预模式,创建安全的学校环境等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座城市,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熙来攘往的游客,让他们在步履匆匆中快速感受到她的历史风韵和独特魅力?一座城市,以何种方式展示自己蓬勃的艺术创造力和生命力,彰显城市在与时俱进中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文化身份和印记?
期刊
目前,在欧美以及亚洲一些国家都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选课走班及学生评价体系.本文主要选取美国、英国、新加坡三国高中走班模式下的学生评价进行研究.他们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学生有很大的选择权,可以在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课程.在学生评价上,他们都采用学校内部评价和外部标准化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不光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同时还结合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这对我国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有很大借鉴意义,高中选课走班已经成为必然,综合素质评价也在蓬勃开展,我们可以从国际比较中
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物法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高等院校中有过项目化学习经历的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项目化学习中的教师素养包括四个维度:学习素养、设计素养、协作问题解决素养和评价与反馈素养.研究结果为教师培养与发展提供启示:第一,通过项目式教师教育,丰富教师自身的项目化学习体验;第二,通过循证式教师教育,提升教师的项目化学习设计、评价与研究能力;第三,通过混合式教师教育,提升教师的技术使用与学科整合能力.
叙事性课程评价是保证活动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内运用学习故事评价法时偏重“写故事”,以至于教师并不了解评价的真正过程.通过“大门”项目实例,可以了解运用学习故事进行正式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解决如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如何设计生成性活动课程的行动研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