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WHO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理分类及其进展

来源 :外科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7824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多见.在成人,PTC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85%,儿童占90%.美国PTC 诊断的中位年龄为50岁,90%的病人诊断年龄在20~74岁.近几十年来,全世界所有年龄组和所有病例中,PTC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报告的发病率与筛查和诊断方法有关[1].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FTC)、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发病率无明显变化[2].甲状腺癌的发生与大剂量外源性离子放射暴露、肥胖和环境污染等因子有关[3-4].PTC死亡率相对稳定[1, 5],但我国 PTC 10 年生存率(84.3%)与欧美国家(99.4%)相比,仍有较大差距[6].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9年2月—2021年4月纳入的12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及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干预后的患者疼痛及麻木等症状恢复情况及护理有效率、血糖水平、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及麻木、感觉减退症候积分、SAS及SDS评分、FPG及2 hP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
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发展至今已超过10年.越来越多专科医师参与其中,现时手术技术正被不断突破、完善并优化.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出现是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成果.同时,机器人手术作为医学科技的重要组成,在融入众多的未来科技后,将给传统的外科手术带来更多颠覆性变化.
目的 探讨血栓通联合依帕司他与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DNP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表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应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研究组49例在此基础上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传导功能指标与神经病变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中,研究组为93.88%较对照组的77.5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3,P<0.05).治疗后
目的 以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对该病症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收治的7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经入院顺序对患者平均分组后,观察组患者37例,接受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患者37例,接受单纯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93,P=0.00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分别为(181.74
技术的发展始终在引领医学的进步,正如电刀、超声刀的出现之于外科手术.20世纪末开始,腔镜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应用日渐广泛.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l thyroid cancer, DTC )表现出区别于其他恶性肿瘤的 3 大特点——发病率迅速增长[1-2]、死亡率呈持平或下降趋势[1]以及术后病人生活质量需求不断增加[3].因此,可实现个体化微创美容治疗需求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应时而生.就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而言,目前传统开放手术采用的颈部“低领式”或“L”形切口会在颈部留下较大的永久性瘢痕,手术创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也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主要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和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其中90%以上是DTC,国外报道其5年生存率超过97%,Ⅰ期和Ⅱ期病人5年生存率甚至接近100%[1].但我国统计2005 年甲状腺癌5 年生存率却仅为67.5%[2],究其原因可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肿瘤最大径≤1 cm 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1].近年来PTMC占新发病例50%以上[2].PTMC在目前甲状腺癌诊治工作中占有很大权重.大部分PTMC呈惰性特征,其1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9%,复发率为5%[3].但仍有少部分PTMC具有高侵袭性特征,侵出甲状腺被膜或侵犯周围重要组织,出现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甚至远
甲状腺癌中多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但仍有一部分复杂难治.这类病人包括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和髓样癌、甲状腺低分化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等.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是指肿瘤明显侵犯周围器官及结构,如喉返神经、食管、气管、喉,包绕颈部大血管、纵隔血管,以及广泛侵及皮肤、皮下软组织或颈部肌肉的甲状腺癌[1].
喉部神经保护一直是甲状腺手术中的焦点.纵观甲状腺术中神经保护200余年的发展史,神经保护理念历经“躲神经”“避神经”“找神经”以及“探神经”四个阶段.19世纪末,Billroth提出区域保护法(躲神经),强调远离神经走行区域,这使得甲状腺手术死亡率降低,但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RLN)损伤率仍占29.5%.20世纪初,Kocher提出RLN的被膜保护法(避神经),通过保留甲状腺背侧少许组织从而保护RLN.虽然RLN损伤率较前显著降低,但不能满足甲状腺全切除的彻底性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是一类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 18 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children,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CAYA)DTC占DTC病人的1.8%~5.0%,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