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的原生形态及其质文递变

来源 :东南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qu8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历史"与"史学"严格区隔开来,具有建构史学知识论以及历史阐释理论的基础性和始源性意义,但中文"史"字原只具有"史学"之意,而以"事"字表达客观历史.古代史家对"史"的定义,内在地蕴含着史学知识论的体系,主体属性鲜明,阐释学意蕴深厚.上古时期,以诗性思维与诗性文体记事,是为世界史学发生和演变的通则.从先秦文献透露的信息可知,以东西周为界,中国史学发生了从以诗记事到以史记事的转型.这是一个去巫术化和诗性化而走向人文化、科学化的过程.
其他文献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越来越引起马克思主义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首先,关于它的批判主要有四种:它的非人类行动者问题、非还原论问题、它对社会结构分析进路的忽视及其本体论政治意义的争议.其次,它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价值意蕴主要有三点:一是非人类行动者有其自身的能动性和生命力,二是非还原论的强烈意识,三是辩证本体论的生态洞见.最后,针对它们之间复杂关联与分歧,采取批判实在论的进路进行融合是可行的:以超验实在论融合ANT的行动本体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以批判自然主义整合ANT的实践建构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
西方哲学史和语言观的演变以形而上学哲学为轴心,语言的主观性属性受到客观主义哲学的排挤.语言是一种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象征性概念及概念结构,其本质是主体动态的建构性思维对现实语境进行语符化的身体体验和认知加工的主观化建构体,认知推理在现实语境语符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语言主观化建构的认知哲学是强调主客体互动的新经验主义,认知心理是对身体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的完形感知,认知动因是以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推理.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部分,产生于经济社会基础之上并为经济社会服务.由社会大分工造成的传统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一家一户的家户制是其突出特征,由此决定了传统中国法律的家户性.这包括维护家长的权力和地位,强化家户成员孝老爱亲的人伦情感,注重家户成员间的相互责任,以户籍制度巩固和维护家户制度,注重发挥家户自我调节功能,国家法律不轻易介入家庭事务等.近代社会以来,传统中国法律的家户性得到根本性改造,现代法律具有个体化的特性.在个体化趋势日益猛烈的当下,有必要重新认识传统中国法律的家户性,并从中发掘当代价值.
隐私权乃维系人类文明之基石,然而数字时代的科技革命全面打破了隐私权功能赖以发挥的传统社会场景与制度规范,深刻瓦解了隐私权的功效,致使隐私保护问题在数字社会成为全球性的公共问题.面对愈演愈烈的隐私危机以及基本失效的隐私权,欧盟与美国分别另行建构风格迥异的个人数据/信息保护体系,将其作为隐私保护的先导机制.我国采取与欧美类似路径,淡化隐私权的作用,另辟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承接数字社会隐私保护的重任,虽有巨大的时代进步性,但仍需重点关注现存的法律体系结构混乱、碎片化立法等问题.
目前的文化产业呈现传统文化产业头部企业融资需求弱、新赛道文化企业融资难的投融资态势,面临着投资主体单一、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尤以内容端企业融资障碍最为明显.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与文化产业产品的输出不确定性大、技术迭代速度快、标的物流动性较差等相关,导致投资机构对文化产业不能快速作出判断.文章以文化企业融资障碍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分析世界范围内成熟的文化企业融资模式,探索文化产业头部企业发展转型的现实意义和实现路径,以期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相关借鉴经验.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近代以来的哲学基本问题.哈贝马斯与布兰顿的直接交锋显现了处理这一问题的困难.他们从交互主体出发来把握世界,前者继承了康德的分离立场,后者从黑格尔的整体思想中汲取理论资源.二者虽然在概念、知觉与世界,交互主体内的人称视角,事实与规范等主题上冲突重重,但最终不可避免地在概念化世界的理论根基上走向一致,这意味着思维吞没了存在.如何妥善处理思维与存在这个近代以来的关键问题,仍然是一项未竟的事业.
中华梅审美首先可以分为果的时代与花的时代.对前者而言,梅首先是基础性调味材料,因而在中华早期饮食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次,梅果才作为旺盛生命之象征而得到先民赞誉.先秦乃中华梅审美之萌芽期,作为比兴之资,它已然进入先民之精神生活.魏晋时期的南朝乃中华梅审美之自觉期.在本时期,梅花成为梅审美之焦点,社会上出现了赏梅、咏梅、画梅,乃至折枝赠梅之习.在客观的路径上,梅审美围绕梅花之形色气味与梅早花耐寒之生物特性展开;在主观的路径上,梅审美表现为以梅喻人和借梅抒情的传统.在自觉期,梅审美已从自然审美拓展到工艺审美和艺
缅甸政治与军事冲突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极有可能对我国多方面造成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缅甸危机蕴藏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人口等各类不确定因素,同时又受到难以确定的各类内外环境影响,对其危机的风险预测及研判充满困难.因此,要在不确定性的信息条件下去识别、预测和评价缅甸危机对我国带来的风险,须经过一系列审慎的科学评估.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思想,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采用XGBoost与马尔科夫链等算法,力求超越经典范式的因果推断、相关性分析、机制解释以及依赖回归模型的传统量化预测手段,为缅甸危机可能带给我国的影响构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对版权交易与保护具有重要价值,但该制度目前却面临难以适应数字时代下网络创作的高速发展、管理费用及收益分配受质疑、版权作品定价标准制定主体不全面、许可模式过于单一等困境.将区块链智能合约介入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与该制度的设计理念相契合,不仅能够协助解决信任危机、破解现存的网络版权交易中的难题,还符合版权人的实质利益.域外的一些数字化著作权管理系统,可以为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引入新技术,为优化管理提供有益借鉴.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建立的数字化著作权管理系统,运行著作
20世纪后半期,人类社会整体进入风险社会中.延续了之前工业社会决策技术化的思路,风险社会也强调技术知识在决策过程中的应用.但是,技术知识无法穷尽风险的完整内涵且陷入应用困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因素,要求决策知识类型发生变化并推动知识生产体系的变迁.具体来说,除了技术知识之外,包括政治知识、社会知识以及个人知识等都成为风险社会中决策知识的重要构成,这些知识由于具有实践导向可被纳入经验知识的范畴.技术知识与经验知识相互补充,形成了决策过程中的完整知识体系.决策知识类型多元化,带来了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