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生活也有诗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z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见一老人,坐小马扎于月季花下,看人看花看云。花红花白,云卷云舒,老人神态安详,悠然自得。
  有时候,老人会打打太极,一招一式,舒缓而有节奏。他白衣白裤黑布鞋,仙风道骨。
  很多人从老人身边匆匆而过,有人忙着上班,有人忙着上学,有人忙着做生意……为名忙,为利忙,为生存忙,为理想忙。匆忙的日子,焦躁的心情,生活的重点被一个“忙”字束缚住。而这个老人像被忙碌遗忘下的一行诗句,在日复一日平庸的生活里成为一道柔和的风景。
  我总会被这样的一幕触动,匆忙的脚步不由得缓了下来,顺着老人的眼光去看看这天的月季花盛放的风姿。
  一个平常的下午,看到一篇文章的题目“淡黄的长裙海风吹”,一下子被吸引,说的是黄槿,一树的小黄花迎着海风摇头晃脑,仿佛淡黄的长裙被吹起裙角。作者浪漫诗意,拾起落花,在心形叶之下,摆出一个黄灿灿的爱心。
  我没有见过黄槿,但我身边的公园有很多紫色的木槿,和黄槿除了颜色不一样,花形外观都很像。有段时间,我早上去公园跑步,红砖道两旁的木槿正开得好,一树淡紫色,像画中的仙境一样。在那里跑步,是身也轻盈,心也轻盈。
  如今,我好久没跑步了,看到淡黄长裙的黄槿不禁怀念起淡紫色的木槿花。星期天的早上,换上那件淡紫色的長裙,去看看老朋友木槿花吧,让淡紫的长裙夏风吹。内心里悄悄安排着一场和木槿花的约会,一个下午的时光都是甜丝丝的。
  生活是一湖宁静的碧水,这些无心的小场景、小遇见、小想法……就是微风吹起的层层涟漪,让宁静的湖有了生机和趣味。
  张恨水在《果盘》里写他“不嗜水果,而酷爱供之。花瓶金鱼缸畔,随供一盘,每觉颜色调和,映带生姿。”夏日供桃李,冬日供橘,都是可以想到的。而没想到的是连家家厨房都有的萝卜也可以作为诗意的清供。张恨水先生的创意是这样的:“以杏黄彩龙大瓷盘,置天津大萝卜,斜剖之,翠皮而红瓤,置外向。其后置三雪梨,留蒂,上堆东北苹果二,红翠白三色润泽如玉,大于酒碗,尖端斜披玫瑰紫葡萄一串。水果空隙处,用指大北平红皮小萝卜,洗净使无纤尘,随意砌之,鲜红如服脂球,色调热闹之极。”
  生活里的瓜果菜蔬五颜六色,随意一摆弄,就是一盘诗意盎然。
  蒋勋有一年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他说,真是美丽的句子,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生活不仅仅是平淡的,更是美好的。我们不是诗人,却可以诗意地活着。而诗意在生活里随处皆可撷取。
  (编辑
其他文献
下班的地铁上,我站在临窗的位置看一本书,疲累感再加上拥挤的人群,有些心不在焉。  突然,眼前豁地明亮了起来。地铁上到了地面,这一趟地铁有五六站都是在地面上行驶的。虽然每天都会乘坐这趟车,但这种熟悉的明亮感依旧惊艳到了我。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人间大地到处都生长着茂盛的植物,浓烈的绿意翻滚着,简直要沸腾了似的。这五六站要经过一片浓密的树林和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河流两岸是一眼看不到边的翠绿的草甸,地铁刷
对任何人来说,排队都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然而,日本人却非常热衷于排队。在日本,从车站、电梯、厕所、收银台,还有各种餐厅的外卖窗口,到处都是井井有条的队伍。更让人惊讶的是,在日本民众心里,排队不是负担,不是麻烦,而是一种“文化”。  不过,日本人喜欢排队也是有原因的。日本人的团队意识比较强,但要很好地维持一个团队的秩序就唯有“人人平等”。那如何达到这种人人心中都承认的“平等”呢?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豆类和豆制品,是一类重要的食物。我们常吃的豆芽、豆浆、豆粥、豆腐,都富含营养,不可或缺。  可是,你知道吗?在汉代以前,豆字通常指的是一种容器,而不是我们吃的各种豆类食品。豆字在汉代以前,字形是这样的: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作为容器的豆的真实形象,又是怎样的呢?是这样的:  不用说,你早已经看出来了,豆字是一个象形字。豆的样子像高脚的盘子,大多有盖子,也有
有一种小花叫“勿忘我”,多年生草本植物,耐旱喜凉,开有浅蓝色的小花,看起来貌不惊人,却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被寓以十分美好的寄托。相传中世纪一位德国骑士与恋人漫步在多瑙河畔,瞥见河畔绽放着蓝色小花。骑士不顾危险探身摘花,不料失足掉入急流中。自知无法获救的骑士说了一句“勿忘我”, 把那朵蓝色的花扔向恋人,随即消失在水中。此后,骑士的恋人日夜在发际佩戴蓝色小花,以表明对爱人的不忘与忠贞。而那朵蓝色的花
有个老太太叫姜淑梅,1937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今年已经82岁了。  1960年,姜淑梅跑盲流时落脚黑龙江省安达市,做了二十多年临时工。早年读过几天书,据姜淑梅的女儿作家张爱玲(艾苓)介绍,二舅办小学的时候,娘五六岁,姥姥跟二舅说:“让她到学校玩吧,别掉坑里就行。”学校就她一个女孩子,她只能自己玩。虽说不会写,国语课本的前几课,她现在还能背下来。因为战乱,上学的路刚刚开始就断了。  上小学的时候,
前几天端午节放假,七岁的儿子问我:“妈妈,我们还要去外公家吗?”外公家?只是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一下子让我湿了眼眶,嘴上淡淡回應他:“外公去世了,咱不去外公家了。”而心底深处,我早已泪语凝噎,岁月多么残忍,嘀嘀嗒嗒之间,便轻易带走了我最珍爱的人。  于是便不由想起很多以前的事,想起父亲活着的时候,不管是什么节日,只要知道我们放假,父亲便会提前给我们打电话,问我们回去吗?让我们具体哪一天回去早早地告
曾昭安  相传,唐代诗人贺知章、王之涣、李白、杜甫四人,一日在京城相遇。诗朋酒友,得以会聚,欢欣之情,自不必说,于是摆下酒宴,畅谈酣饮,不觉天色已晚。  此时,蓝蓝的天空挂着一轮玉盘。这皎洁的月色,美好的夜景,激发了诗人们吟诗的雅兴。贺知章提议:“今日我等以圆月、酒杯为题,按年龄大小为序,每人一句,联诗一首。接不上者……”王之涣插言:“接不上者,罚酒三杯。”贺知章摇摇头,瞅了李白一眼,笑道:“若按
摘 要:体操传习所是日本近代最早的体育师资培养和体育研究机构,结合史实及历史社会状况,分析体操传习所设立的历史背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在日本近代学校体育创立中的作用。认为其建立与明治时期文明开化、教育改革、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需求以及陆军体操研究所的启示有密切关系。在其发展历程中逐渐表现出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反映了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重要特点。传习所对促进日本传统身体教育的转型、改变儒家教育传统中身体教
1929年,苏联海参崴列宁学校创办,当时被称为苏联远东的“中国党校”。  列宁学校的教育经费、教職员的工资和学生助学金,都是由苏联少数民族教育部发给。  党校也培养军事情报人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苏联红军总参情报局命令伯力远东红军司令部第四科(情报科)在中国东北建立情报网,搜集日军的军事情报。为了共同抗日,中共满洲省委决定和苏军伯力情报科一起建立东北的情报网,以便获得日军的活动情报。  党校
一天晚上,在公园遛弯,听到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朗诵白居易的诗歌:“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想,芒种已经过了三四天了,麦子也该熟了。于是我的脑际里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黄澄澄,齐刷刷,籽粒饱满的麦穗,在轻柔的夏风中摇曳多姿,给人们送来阵阵诱人的麦香。  特别是儿时记忆中的打麦场,那一方平整光滑的场面,那热闹非凡的打麦场景,在我的梦里摇曳、回眸,散落一地故乡泥土的情味。  故乡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