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思促进新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n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美术课堂教学体会,围绕从课题导入、学生差异性、教学过程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作业评价四个方面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从而探索新教师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教师 美术教学 能力提升
  作为新教师的我们面临教学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因差异性而理解不到位、课堂调控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在勇于探索的同时,更要及时做好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正视并解决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以期实现美术课堂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反思一:营造多元化的教学导入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美术课多是安排在主课之后,一般为上午的第三节,或者是下午时间段中,这些时间段学生已到了一定的倦怠期,或者说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教师如何有效的将课题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挣脱出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浓厚兴趣,将孩子天性中的好奇、求知、探索释放出来,十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铺展。笔者在上低年级段的《春天来了》一课时曾经发现,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很多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个情况笔者采用音乐《春天在哪里》的视频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一边哼着这个耳熟能详的曲调,一边看着画面中不断变化的春天景象,从而可以唤醒孩子们记忆中的春天,当提问到关于春天的相关问题的时,学生能够很快融入教学气氛中,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争相告知自己印象中美好的春天。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但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发言,让整个本来昏昏欲睡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且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为之后的绘画创作提供广泛素材,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关系。
  反思二: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性
  像世界万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样,学生们由于他们先天素质和后天所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针对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性、性格多样性,在美术教学中要尊重差异、合理运用差异性,将学生间的差异视为一种闪光点来进行开发,从而实施一定程度有差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质,促进个性发展,这在美术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新教师课前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而所谓的备课不只是要备教材、备教法、做课件、准备范画,更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做好相应准备,学会分析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因班施教,所以对授课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也是我们新美术教师的备课内容之一。因为新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更多的是理论方法,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方法终究只是纸上谈兵。如在《美丽的家乡》这一课的教学中,课前笔者了解到班级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各个省市、五湖四海的孩子,基于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笔者以“介绍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美景”这一话题进行导入,教师没有直接关于家乡固有场景的灌输,而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得到充分发挥,在交流的过程中开拓学生们的创作思路,让家乡场景不局限于高楼大厦,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场景,例如:林荫小道、小桥流水人家、山乡村野、四合院等家乡场景,为之后的创作给学生留下个性发挥的空间,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丰富情感体验。
  反思三:尽情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常用的教学模式以临摹为主,让学生模仿着画画,看谁画得最像,画得最仔细就是好的、合格的作品。这是对学生模式化的教学,脱离了学生属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的情感表达。学生在机械的作画练习中,会丧失属于自己的创作意识和学习兴趣,创作能力逐渐下降,也将越来越依赖于老师的灌输,懒于自己去想象和创造。因而作为新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发展。笔者曾经上过《夸张的脸》,并在高年级段中选二个班,做过不同教学模式的尝试。一个班级主要以教师讲述为主,将脸部的各个细节都详细地讲述一遍,比如五官应该如何制作,陶泥搓揉捏手法等等;而另一个班级则采用相反的模式,以学生讲述为主,让学生通过欣赏作品来讲述制作的方式,在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师生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得出制作方法,这样学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领悟制作原理和过程。两个班级在不同教学模式前提下,第二个班级的作品比第一个班级的作品脸部表情更加丰富,并且笔者还意外发现一些造型新颖而形态奇特的脸部表情,而第一个班级的学生作品基本以笔者讲述的样式为主,变化和创新鲜有。由此可见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越到高年级段越容易被束缚,越将老师的直接灌输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个理所当然,对今后老师的突然放手,要求进行独立和创新性的思考时,会不知所措,想象的区域会变得狭窄,内容死板空洞,仅局限于老师曾经所讲授的范围,犹如围城,不再愿意动脑筋去突破思维的固有模式和枷锁。
  所以新教师应该紧贴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想法无尽地挖掘出来,让他们能够走近生活去感受作品,将生活实践中的感悟展现在作品中。话说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创作的起点,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就要求让美术回到学生的生活中,体现生活的情境。在现代社会中,美术不仅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了解美术其实是渗透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不是美术课结束了就停止了,而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的。这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丹说的这句话——“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反思四:提倡多形式作业评价手段
  作业评价不仅仅体现于课堂最后十分钟的点评,而是贯穿于整节课中。小学生还是孩子,因此有技巧的评价,有技巧的表扬,能够将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如何绘画鱼这一课中,给笔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小男孩,在绘画内容布置后的五分钟左右,他就完成了,将手扬得高高的,一脸急切地看着老师,嘴里嚷着“老师,我画完了,我画完了”。走近一看,大大的白纸上就画了一条孤零零的、没有着色的小鱼,并且是最简单的画法,而此时笔者奖励给他一个大拇指卡片,对他说:“你太棒了,能这么快就画出一条小鱼,但是你想想你平时玩的时候是不是有好多小伙伴啊,而你的小鱼它却孤零零地在这么大的一张纸上遨游,它也会想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你应该怎么帮助它呢?”以一种启发式的评价,将他绘画中的闪光点放大,并且引导他继续创作。随后不多时,他又一次扬起了手臂,发现原本空空的画纸上画满了小鱼,随后笔者又奖励他一个大拇指卡片,继续引导,让小男孩给小鱼儿们穿上美丽的花衣服——添上色彩,小男孩连续得到两个大拇指更加开心,更加专注地绘画,平时的小动作,讲空话也就都不见了。而他这一系列的表现,以及得到的奖励,也在无形中鼓舞了周边的一些小朋友,这个也可以说是班级中的一种“羊群效应”。
  而作业评价中最好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点评这三个点评方式递进进行。学生的自评,是让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作品的优点,以及创作的灵感来源,设计的意图,而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也有利于听的同学关于这一绘画主题创作思路的发散。学生互评,是让其他同学对于自己的作品提出想法和意见,这个过程是全班参与的过程,都积极思考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最后教师的总结点评,是一个主题升华的过程,教师可以联系学生作品中表现的普遍问题进行点评,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对作品在肯定的前提下提出一些可以变化的意见,而这个意见最好不局限于一种方式,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形成单一的模式化概念,才有利于他们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亚娜 《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考试周刊 2010.4
  [2]相毅敏 《美术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3]周冬梅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现代阅读》 2012.7
  (鄞州区高桥镇望春小学 浙江宁波)
其他文献
周宇辉 董以恒 胡雨绮
期刊
摘 要: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克服练习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及其带来的负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提出“四步练”教学模块:以说代练、自我演练、以评促练和赛中对练,意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练习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创设精讲精练的高效书法课堂。  关键词:硬笔书法 四步练 教学模块  练习是书法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点。诚然,若是机械反复地练习,可谓是徒劳无功,增加的是学生的负担和反感而已,所以书
期刊
象山县茅洋学校
期刊
“以学定教”是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来实施教学。在“以学定教”理念的指导下,很多老师不仅备教材,还开始备学生,能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形成有效的教案。但可惜很多老师以为有了这样的教案就落实“以学定教”了,在实施教案过程中容易忽视教学内容相同时,每一届学生学情在变;再完美的教案也不能完全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当面对课堂上学生不会回答、不肯举手或者学生提出刁难问题
期刊
摘 要:我们根据龙游当地民间及社区传统艺术文化特色和秀丽的自然风光等资源,进行了小学美术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开设了龙游西门小学美术地方资源校本课程和创编了校本教材,建立了美术地方课程资源库。并通过“课堂教学中渗透、单元式开课、专题讲座、活动式教学”等不同的形式对美术地方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为学生美术学习提供宽广的地方特色资源,推动了学校美术活动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程资源 开发
期刊
摘 要:绘画是常用的视觉造型形式,也是培养儿童基础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从小学高段开始很多学生对绘画产生焦虑心理。本文将探讨“绘画焦虑”的成因,以及其对学生个体发展和美术教育的影响,并思考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绘画焦虑 成因 影响  一、什么是“绘画焦虑”  从小学高段开始,很多学生对绘画充满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对绘画充满期待,另一方面又“担忧”“害怕”。他们的“担忧”表现在对绘
期刊
小学阶段的书法教育,不仅仅是对汉字书写技能的培养,更是为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创建了平台。因此,荷花庄小学积极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开展“笔正·行正·心正”书法教育特色的研究与实践,为树立良好的校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他们静心、专心、细心、耐心的品质奠定基础。  “笔正”,我们指导学生正确握笔、用笔,从一横一竖学起,写得工工整整,逐步做到用笔自如,写得一手好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写字是识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但有些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低,写字不规范,字迹潦草。本文深刻分析了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并根据平时的实践和尝试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写字教学 书法等级考试 主导作用  汉字有益于儿童智力开发。汉字的造字特点,汉字的形声规律,汉字组成的丰富的词汇,使学习汉字的人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有益的思维模式,有助
期刊
寿 洪 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副教授,书法教育学科研究方向负责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书法教育和研究,现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王冕研究会副会长。书法作品曾获浙江省教育系统节第二届艺术节银奖、浙江省书法美术教师中国书画比赛三等奖、入展第二、五届等全浙书法大展,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成果展、中国书法创作院主办的中国青年书法家十六人学术提
期刊
谢权熠 字锐甫,浙江绍兴人。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曾任《中国书法全集》编辑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兰亭书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品》学术主持等。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展览并获奖。参加多次兰亭论坛、全国书学讨论会等全国书法、美术学术研讨会,文章发表于《书法研究》《中国收藏》等。著有《清风徐来》《谢权熠书法篆刻集》《抚观烟云》《张照年表》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