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都教在美洲的传播

来源 :世界宗教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z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伦布首航新大陆后,大西洋两岸的交流日益密切,非洲伏都教也随之传入美洲.伏都教在海地及北美南部尤为盛行;伏都教的传布既有奴隶贸易、移民流动和本土社会组织结构等外部原因,也有疾病防治功能以及包容性的内在因素;伏都教推广了非洲医药的应用、推动了海地奴隶解放运动、促进了新奥尔良商旅业发展,影响深远.
其他文献
通过对余敦康三代文化哲学思想的梳理,对影响中国哲学至深的“古之道术”这一原始思想基因及其发生、衍化、流变的历史过程加以提炼和深化.对三代宗教“多元一体”的凝聚进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文化凝结进程一致性及其“古之道术”的规定性进行了探析.在“共命运体-命运体”关系范畴的考察之下,讨论了《周易》两行营卫论问题.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7月18-19日,2021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
期刊
家国关系是承载中国文明古今之变的重要问题.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家国一体”观念是国家宗教的基础,它脱胎于西周的封建宗法制,儒家从中抽象出源于亲亲之爱的德之秩序,形成思想上的家国一体.近代以来,家被认为是压制个人自由的“万恶之源”和与国对立的一己之“私”,家庭制度与现代国家绝不相容.以上观念进入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视野.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重视家与国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强调领导干部要以“公德”规范家庭之“私”.“公德”构成领导干部“修身”的内容和“齐家”的准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初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阐述,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建设应该具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三大体系”的基本格局.其学科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史学、马克思主义宗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宗教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宗教文化学等分支学科.其学术体系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无神论和宗教社会批判等学术理论.其话语体系则包括论及“宗教”“神灵”“拜物教”和“异化”的话语等体系.
民国以降,藏传密宗佛教再次进入汉地传播,很多道家学者做了一些道密合流的阐释.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汉译藏密文献阙如,因而在道密比较和解读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误读.民国藏密学者陈健民先生在这方面是特出者,其汉文本藏密研究巨著《曲肱斋文集》其中一篇《中黄督脊辨》,对道家内丹学所涉“黄道周天修证系统”与藏密“中脉法身修证系统”做了道果上的详尽比较.但由于论题所限,其文对“道家黄道周天”所依据的哲理背景,和“藏密中脉法身”修证所依据哲理背景“随教唯识见”与“中观应成见”没有展开论述,留有微憾.本文试图在二者所依据的哲
中国文化走出去作为当今时代国际文化互动的常态,已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战略和行动逻辑.少林文化作为当代社会国际化过程的中西文化互动成果,不仅承载着以文化呈现国际交流的全球化目标,同时也形成了以民间文化助力公共外交的国家使命.少林寺作为少林文化的传播主体,多年来重视海外文化交流,积极主动走出国门,逐步形成了以少林功夫为中介的文化交流机制,进而在个体、群体、国家三个层次发挥出充分而有效的传播中介作用,结合不同的国际环境,大体形成了欧洲、美国、非洲三大发展模式.少林文化“走出去”具有可持续性的动力与活力,
无我思想是佛教区别于别教的核心主张,无论大乘、小乘理应都不违背.而四相(四见)是对“我”的四种妄执,与无我思想相牴牾.然而,鸠摩罗什所译《金刚经》的一句经文,却明言小乘信仰者执著于四相.在《金刚经》的六大汉译本中①,只有罗什译本与义净译本如此翻译,其余四个译本则将小乘信仰者与执著四相者并列,而现存梵本也支持这四种译法.那么,出现这种差异到底是因为翻译不同,还是因为彼此所据梵本不同?有无可能存在一种与什译吻合、直指小乘人执著四相的梵本?本文尝试从《金刚经》现世时的印度社会思想状况及佛教自身的处境出发,来对上
近年来,特洛尔奇研究在欧洲社会理论界复兴,为我们反思自身的文明历史和超越性价值提供了契机.本文旨在呈现特洛尔奇的宗教社会学思想整体图景,将他的思考置于世纪末的德意志帝国历史背景,在他看来,德国乃至欧洲的现代性危机源于基督教价值的瓦解;继而本文分别从现代个体的心性伦理和基督教社会的历史特质两个方面,探讨特洛尔奇对人性与社会的重新奠基以及他所创建的社会学的品格,以此展现其宗教社会学理论的精髓.
黑恶犯罪是司法实践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恶势力犯罪的统称.目前,恶势力犯罪在刑法中缺乏独立定位,导致司法适用时出现疑难问题.由于恶势力犯罪不是刑法的“制度性罪名”,其具体罪名需要依据刑法分则进行个别化认定,使得对恶势力犯罪的认定出现复杂化,所以,应在刑法上对恶势力给予明确定位.将恶势力犯罪作为一种独立的犯罪类型,既具有理论依据,也具有司法实践价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学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建设善于创新的智库研究队伍,以促进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世界宗教研究所在宗教学领域的突出优势,搭建宗教研究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