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文化特色饰品开发探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ccete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纪念品不仅是旅游业市场的延伸,还是潜在的高附加值产业。随着旅游收入的逐年增长,不断开发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树立青岛城市形象成为青岛旅游经济做大做强的突破口。具有文化传播性、时尚感、实用性的特色饰品会使地区特色更具标志性,更容易吸引消费者。
  关键词:时尚;特色;实用性;标志性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青岛作为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和乘数效应。青岛市数千年的文明积淀留下了无数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现有包括道教名山崂山、栈桥、五四广场、奥帆中心等著名景点。每年举办的国际啤酒节、国际海洋节、钢琴小提琴大赛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残奥会帆船比赛,连续举办两届世界杯帆船赛、世界园艺博览会等世界性的比赛盛会,这些都在创造“旅游城市注意力经济”方面发挥着领军作用,同时将在大众心目中建构和传播一个具有时尚气质和强大感召力的旅游城市形象。构建区域创新旅游纪念品对实施文化强市的方针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和意义。
  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传播本地文化,提高本地文化和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推动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增加本地的旅游收入,从而为旅游业向纵深和高层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树立青岛城市形象成为旅游经济做大做强的突破口。创新旅游纪念品形象,需要彰显特色,好的旅游纪念品根植于本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按照消费者对纪念性、审美性、时尚性、实用性的需求进行开发。个性化的设计会使产品更具标志性,更容易吸引消费者。
  目前我国旅游纪念品主要存在几点问题:
  (1)文化含量低。不能体现本地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没有民族性和地方性。
  (2)时尚感差。特色景点的视觉化体现目前都流于写实形象的再现,缺少艺术化的处理。再者,在表现载体上缺少更为时尚、更能引发购买欲、更具有实用性的创新产品的开发。在地区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是一个新的亮点。也将会给青岛地区旅游经济的推动带来实际的应用价值。
  (3)缺乏实用性。消费者对纪念品的需求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对景点的留念需求,同时也注重它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因此我们决定以青岛市旅游文化标志性形象为原型进行特色饰品开发。人们不仅可以把它当做一件美观的纪念品,还可以将其使用到生活中,作为具有时尚美感的装饰品,从而真真实实的让旅游景点和地区文化植入人心。
  如以青岛市旅游文化标志性形象为原型打造一系列特色饰品,推广青岛地区的景点形象和旅游文化,使青岛地区的景点形象在游客离开之后还能深入人心、加强记忆,并使之深刻体会地区时尚文化的特色方面。本项目试图从山东省青岛市标志性建筑或雕塑、自然景区、文化景区、大型旅游节庆纪念活动、文化故事传承几方面为脉络入手,通过反映区域的历史文化, 找出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深刻的印象、能代表区域的典型事或物,对其形象在首饰设计中进行创新性的开发和延展,创作出一系列特色性的旅游文化纪念品,体现现代城市的时尚美感,同时也能提高纪念品的价值,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将青岛市标志性建筑或雕塑、自然景区、文化景区、文化故事传承等作为首饰形象的创作基础,比如:八大关、栈桥、崂山、五月风等等,以各个景点特色为设计脉络,经过提炼和筛选、整合出一系列的城市资源。另外,还有区域内的大型旅游节庆纪念活动,比如奥运会帆船赛、世园会、啤酒节、糖球会、祭海节等一系列的城市旅游节庆活动为特别纪念款,将他们以多种材料、多种形式的首饰作品呈现,在造型上也将提取其主要特征形象,将其与首饰功能相结合,设计一系列的时尚感新型旅游纪念品。满足消费者寄予特殊感情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景区的知名度,有利于整体宣传本地地域特色和地区文化的。
  以青岛市旅游文化标志性形象为原型进行特色饰品开发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⑴产品通过外形创新设计使之具有:流通商品的通俗性和功能性;较高的美感呈现;符合人体工学的适配性。
  ⑵产品通过对有形和无形的地区文化特点进行了特殊呈现方式和时尚表达方式,加强了与购买者互动,进而希望更深层次的促进观者对于城市文化、城市标志性景区和建筑的视觉印象的加深和文化内涵理解。
  ⑶此系列首饰设计不仅呈现了城市意象的表象形态,又凝聚着一个地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对于旅游城市的长远发展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也加强了地区旅游的经济效益。
  这三个层次都要在同一个产品中集中的体现展示,难点在于实用性和形象的创新性要求都非常高,而且对于青岛地区的景点、建筑和文化要有深刻的了解和艺术感悟,并且对整体开发的连续性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旅游纪念品代表的文化符号是消费者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在纪念品开发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物美价廉、品质保障的具有实用性和创意性的产品,又注重融合当地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青岛自己的旅游特色品纪念品牌。
  参考文献:
  [1]晁鹏,宋洪波,浅析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及开发,科技创新导报。
  [2]钟蕾,张薇,以使用对象为切入点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艺术与设计(理论)。
  [3]孙晓燕,文化性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大众文艺(理论)。
  [4]赵伟兵,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魏华,张立生,旅游标志设计原则研究,装饰。
  [6]张莉,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城市。
  [7]唐礼智,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浅议,发展研究。
其他文献
在兴安杜鹃绚烂多彩的枝头上  我看见,有一首歌谣在倾情传唱  在雅鲁河畔稻香旖旎的旋律中  我看见,有一个梦想在拔节生长  在父老乡亲望眼欲穿的期待里  我看见,有一行脚印在铿锵作响  在鱼水情深丹心绘就的蓝图上  我看见,有一面党旗在迎风飘扬  春和景明,东风浩荡  在广袤的龙江大地,迸发出磅礴的力量  走出机关大楼的扶贫干部,焕发出无限的激情  质朴的山村,从此绽放出浓墨重彩的脱贫画卷  扶贫
摘 要:电影《抢钱至尊》讲述了美国后工业时代一家传统的制造企业被华尔街投资商收购清算的过程,充分展现了美国自由主义经济传统下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商业画卷。在这幅画卷中,不管掠夺者和被掠夺者有何立场和动机,使用何种手段,他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或屈从于丛林法则。  关键词:收购;反收购;别人的钱;自由主义经济  作者简介:韦美璇(1972.11-),女,广西人,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讲师,主
岁月掀开了渴望的面纱  桃花润红了苍白的脸颊  青砖黛瓦  小桥倒映着流逝的霜华  六千余年的延续变化  丝绸之府的不朽神话  鱼米之乡  富足了两岸灯火人家  白驹过隙纵横天涯  浅笑低眉信手涂鸦  一壶清茶  携尽天下孤寂繁华  银镰割尽了相思的童话  煎熬着两地书一纸泪花  西窗的灯花诉说了  独爱的美 渗入鬓发  揭開江南的水墨画  摇一摇微信里美景不暇  好友添加  互联网不分你我他  
摘 要: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其晚年的重要代表作品。全词以“愁”为词眼,表现了晚年时期李清照亡国丧夫、孤苦无依,天涯沦落的悲苦。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成功把握李清照《声声慢》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本词的艺术手法入手,得见一般。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为表现国破家亡,丧夫孀居的不幸,表现愁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的苦闷,运用了叠字艺术、仄声押韵和意象叠加三种艺术手法。本文拟就词作三个艺术手法,简要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多么好的意象  但我说的不是死也不是生  而是包装人类生与死的  这层纸——时间  冰冻绝底的河流  原地空转的轮子  无始以来的有始  面对时间 再多的隐喻  也无法触及它的本质——  假如它有本质  源于传统甚或基因  我们最大的不幸莫过于  把万花筒收缩成  一根不断提升的绞索  从懂事起就奔赴刑场  还没到刑场就已筋疲力竭  死在路上 活着的人  前仆后继涌进队列
我总想在眼前  放映那蓝天下的万顷碧波  在祖国的北方  有一个叫扎龙的“鹤乡”  那是我乳名诞生的地方  我不过是  其中的一竿纤细的芦苇  却骄傲地把旷远的苇塘  当作母亲的胸怀  醉在你的怀抱里  放養碧波上银色的翅膀  扎龙的苇  用她的赤诚  挚爱着这方的沃土  繁衍着美丽的精灵  令世人想往  扎龙的苇啊  我爱你的慈爱与博大  你像慈母  分娩着松嫩平原的涛声  孵化了蓝天的遐想  
爱情,你是一个不懂规矩的刽子手  你在哪里撒野丢了屠刀  你就让我这么站着  傻愣愣地等待死亡  我恨你爱情  比恨死亡还多一千倍  我现在真想杀了你  你的屠刀何在  你殺我之前  杀过谁  你的屠刀丢哪了  我在大雪飞扬的北国恸哭  你听见了吗  爱情  这比死亡都悲伤的声音  好了  爱情  你华丽地转身吧  我为屠刀  有谁是我
淅淅沥沥的小雨  把故鄉洗了一遍又一遍  直至眉宇清秀 种子发芽  连绵的山峦  错落的田地  清流的河水  宛如一幅山水画  花草携手轻唱  庄稼人,笑得眼里都是青苗
摘 要:《骨》作为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处女作,发表之后便大受好评,不仅被福克纳小说奖提名,被收录在“小推车奖文选”中。这本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通过大女儿莱拉的视角讲述了一个生活在旧金山唐人街上的有三个女儿的华裔家庭故事,体现出第二代华裔在面对两种文化的冲击下表现出的在文化身份认同上的不同价值取向。本文旨在通过文本来分析作为女儿和移民二代的双重身份的女性的不同形象所展现出的焦虑,揭示她们的焦虑之下的
摘 要:《钟形罩》是美国著名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在1963年出版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本文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部结构说”理论,从《钟形罩》中的三个角色(多琳、贝特西、杰西)出发,展开分析了这三个角色身上反映出来的主人公埃斯特的自我、本我和超我形象。并且通过对主人公埃斯特陷入自我身份的矛盾和迷失的描述,分析了她逐渐走向精神崩溃的过程及原因。  关键词:自我;本我;超我  作者简介:王晨芳(1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