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glankej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课内自我阅读流于形式,更何况课外阅读呢,不注重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方法的引导,而只注重考试的复习,这完全和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作为课堂教学以及考试的“源头活水”,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兴趣策略
  《普通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板块对阅读目标有明确的表述“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1]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作为课堂教学以及考试的“源头活水”,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
  高中学生普遍把较多的课余时间用在作业、补习或电子传媒的接触上, 相当一部分没有自己 “最爱 ”的杂志或报纸,其阅读经典名著的量只达到新课标推荐的 41.58%,喜欢读科普知识、文学著作等的比例低于甚或远远低于喜欢读明星趣事、魔幻小说 、作文辅导和鬼故事等的比例。而另一项调查结果则表明,高三年级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量只达到新课标推荐的 17.86%[2]。
  1.阅读时间不足
  通过对我们班同学调查问卷“每周课外阅读的时间”的结果分析发现。有38%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到l小时”,6%的学生根本“不读”任何外书籍,47%的学生每周看书“不到2小时”19%的学生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在时间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阅读的数量自然也就达不到要求。很多同学抱怨课外作业太多,腾出时间阅读课外书基本不可能,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阅读兴趣的功利色彩较浓
  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他们把阅读与是否实用相联系,如是否有助于写作,特别是考试中的写作:二是与阅读的成效相联系,读了之后是否有明显的收获,如学现代文.他们觉得一篇文章学了之后,马上可以感到自己掌择了哪些答题技巧。不过这种兴趣有时也不太稳定,因为有时阅读的成效不是很明显,如阅读对写作的帮助,一般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时学生若以一种急功近利的动机去学习,一旦达不到功利目的,其阅读兴趣随即动摇直至失去。
  二、课外阅读的意义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很有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这个“方塘”,要使其出现“一鉴开”的清丽局面,必须把“源头活水”,即丰富有效的课外阅读引进课内教学,只有这样,我们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才会形成“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绚烂景象。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 “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3]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不谋而合的想法。
  三、课外阅读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
  《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才能尽最大限度的使人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
  首先,由课内激发兴趣,课内向课外延伸。如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教师对《红楼梦》前后章节进行适当补充,介绍小说情节,以此来吸引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趣。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此外,从生活中寻找触发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现在的中学生喜欢直观地信息接受,喜欢看电视、上网,却很少拿起一本书。对此,以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书籍至关重要。因此,只要教师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心理,适当的引导便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外阅读。
  其次,“利诱”激发阅读兴趣。现在高中生普遍是实用主义者,一切向考试看齐,两耳不闻题外事。针对这一阅读现象,语文老师可以由试题向课外延伸。如2015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要求学生有广阔的阅读面,让学生知道了阅读其实是一个充满着个性化的再创造活动,读书便是和书本中的人物交朋友,便是与古今中外的伟人、哲人打破时空进行交谈。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走近屈原、李白、曹雪芹、鲁迅、巴尔扎克、雨果、普希金……等。通过这种“利诱”,让每一个学生做到以书为友,争做读书人。
  2.检查阅读结果
  定期检查读书笔记,或开展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活动。这样既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做读书笔记,可采取的方法:一种是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第二种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第三种是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第四种是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
  传统的语文学习只将目标锁定在几本教科书,只能死水一潭,泛不起涟漪。通过课外语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在课内接触不到的知识。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就可以自由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知识丰富 了,反过来又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学生今后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而这种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课外语文学习应贯穿于高中语文教 学的各个部分。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鄭惠生.中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12):82-90.
  [3]叶圣陶.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教育播音演讲记录稿 [M].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7.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一中)
其他文献
中国的科学技术曾经有着辉煌的过去。许多有着重大意义的划时代的科学技术,都是中国最早发明和使用的。从秦汉至明朝中叶的千余年间,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宋元则是发展的高峰时期。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总论》中写道:“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本文拟对宋元科学技术繁荣兴盛的原因展
【内容摘要】伴随新课程背景的不断深化,良好的教育可以不断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更多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历史是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对初中的学生来说,太大的压力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创新 完善  引言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是传授学生知识的
【内容摘要】随着班班通的实施,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一线教师的重视与青睐。几何画板给我们改变传统几何难学难教的局面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首选软件。  【关键词】几何画板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几何画板”软件的出现,“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开创了基础教育的全新局面,打破了传统的尺规教学方法,为数学教学特别是为几何学注入了无限的活
【内容摘要】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培养其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信息化教学时代更是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游戏融入进来,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小学生能够认真的对待老师讲课,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加有利的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小学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
【内容摘要】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想象力,通过使用几何画板辅助高中数学教学能够助力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图形中掌握几何规律,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学生创新精神、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  【关键词】几何画板 高中数学 辅助教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事业影响十分巨大,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几何画板软件不仅能改变传统数学教学静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还
【内容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研究物理运动和物理现象等一系列物理规律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才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建立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面对物理问题时,才能具有清晰的解题思路,逐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物理教学中应当如何培养学生建立清晰的思维方法,开展有效的物理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 思维方法 学习能力  高
【内容摘要】教学不仅需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内容,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有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采取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强。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作为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引言  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数学抽象
【内容摘要】说明文阅读教学,同样需要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以《苏州园林》为例,用历史还原法挖掘它的文化价值: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不是偶然的,是政治经济文化几百年沉淀的结果,文中更饱含着叶圣陶的眷眷深情。  【关键词】说明文 文化内涵 历史还原法  孙绍振教授在《如是解读作品》中这样讲:“对于作品的内容有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方法分析问题,就是历史还原。不管什么样的作品,要做出深刻分析,光从今天的眼光去观察
【内容摘要】近几年STEM教育在我国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开展起来,但从各地开展STEM教育的实际状况来看,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有的把STEM教育混同于动辄要巨额投资的精英教育;有的则是把STEM教育同机器人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创客教和手工制作相互等价。本文从STEM教育与这几种的教育于的侧重点、不同点和相互重合点,分析了各地在实施STEM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误区。  【关键词】STEM教育 精英教育 机
初中阶段的学生告别了儿童期进入了少年期,这一时期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学习和生活中也面对着新的问题,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期。从生理上来说,初中阶段的孩子逐渐进入了青春期,身体发育的加快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喜歡表现自己,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但是,同时他们要面对不一样的学习和生活,例如初中阶段的新环境和人际关系,繁重的学业和升学考试的压力等问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