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掌握控制变量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wall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中“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初中生掌握“控制变量法”对进行自主探究获得自学能力非常重要。
  一、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生活中我们所见的各种物理现象的发生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譬如说某段导体电阻的大小不仅和这段导体的长度有关,而且与横截面积的大小、材料和温度有关,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我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是否定的。我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回答: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有的学生说:应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有的说应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这时,我适时指出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同时指出要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电物质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关系,就要认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使它们相等,并指出这种实验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系统地进行上述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体验这一科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概念或规律之探索和推导的实验过程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的方法。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和探索“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实验过程中都用到了这一科学方法,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不断加深理解,并逐步达到有意识地去应用的目的。再例如,我们在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时,先猜想与哪些因素有关,分析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那么要如何先控制质量,再控制速度,质量是比较好控制,但是速度比较难控制,因此控制速度是一个关键,那么如何控制呢?教材中用斜面来实现,所以如何控制也是关键。
  利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物理中,可用“控制变量”去分析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很多的,这就为这一科学方法的教学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例如,有这样一道题:质量相同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对于这一道习题,有四个物理量存在关系,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要比较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就要同时分析其他三个物理量(质量、热量、比热容)对它的综合影响。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要解决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准确率不高。但如能对学生加以恰当引导,让他们考虑是否可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来解决这道实际问题,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经过思考及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便会想到用“控制变量法”结合公式Q=cm△t来解决这个问题,思路是这样的:因为这个问题要解决的是△t(升高的温度)的大小,所以先将此公式变成△t=Q/cm的形式,再分析题目发现,m(质量)、Q(比热容),且从△t=Q/cm这一关系式中可以看出,△t与c成反比。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因此很容易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高”。可见,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如能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就能起到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的良好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我通过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对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在初中物理(如在力学、电学、热学)中,可用“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还很多,这就为学生灵活应用这一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保证。
  当然,有的时候“控制变量法”还不能局限在书中的一些变量,还要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加以分析。例如,刚才说的蒸发与哪些因素有关中,除了书中的一些因素外,其实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这就说明物理要紧密练习生活。因此我们不能死扣教材,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物理来源于生活,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其他文献
近年来政治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能力,这种抽象的能力培养使中学政治课不仅面临不断更新知识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考验,因此我主张:从高一开始把时政引入课堂。有人说,基础年级学习时政没用,高考时新闻都成旧闻了,殊不知,时政虽然过时但能培养学生用时政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基于上述思路,我积极地进行了一系列培养能力的实践,
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搞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必须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教学,才能化枯燥为鲜活,才能充分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其个性,让地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教学弊端的存在,课堂沉闷、机械和模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革除这些弊端,让地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  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使他们树立信心,同时教师也要热
摘 要: 本文从“课程方案”和“地理课程标准”两方面寻求地理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帮助读者提高对地理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 中学地理实验教学 必要性 现状 原因 措施    实验,是指为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活动。而地理实验的外延则要广泛得多,一般地说,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模拟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制成模型,通过操作和观察,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成因和原理的活
摘 要: 当前,在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很少提问题或根本提不出问题的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现实的应试环境;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问题意识。在思品课教学中要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品课的价值性,使学生想提问;要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思品课的趣味性,使学生乐提问;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体现思品课的人文性,使学生能提问。  关键词: 思
摘 要: 主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促进人的发展,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和发展其主体性。本文着力讨论的问题就是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的实施,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但由于受经济条件、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仍普
目的:通过观察解毒通络开窍方联合董氏奇穴治疗肝性脑病患者前后的West-Haven分级、中医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NH3、ALT、TBIL)等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解毒通络开窍方联合董氏奇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无论对物理规律的探索还是对学习兴趣的激发,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而且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的、最好的途径。因此,实验必须可靠、可信、可操作。  人教版教材中有一探究固体传声实验是这样的:让甲同学耳朵贴在桌子上,乙同学轻敲桌子,结果甲同学可以听到敲击声,从而得出固体可以传声的结论。在这一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学好物理的关键。那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在日常教学中,我采取多种做法以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上好起始课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课,学生在没接触到物理课之前,不知道物理要学些什么,有意思没有,好不好学。新学期刚开始,学生就说:“听高年级的同学说物理难学。”学生对这门课程就有了一种新鲜感和畏惧感。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课,使学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不断探索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在《数字电路》课项目教学法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学,实行分层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 《数字电路》课项目教学法 分层合作学习 注意点    一、分层合作学习的做法  《数字电路》课项目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学,以“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为主线,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独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