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更广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plus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许多时候,老师们都是到了《语文园地》中学习“口语交际”部分时,才蓦地训练一次。这样唐突的练习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应该拓展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使之更广阔。
  一、融入文本,创造口语交际的时机
  1.借助课文插图,想象情境“交际”
  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配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常能激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
  我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时,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学生很快就发现: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学生仿佛置身于雄伟壮观的卢沟桥之上。此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站在卢沟桥上,将会看到什么?是不是只看到课文描写的那些形态的狮子?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形态的狮子呢?它们又会怎样玩?怎样乐?而在1937年7月7日,在枪炮声中的狮子还会有快乐吗?这时,这些狮子又在想什么呢?将会做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看到了讲故事的狮子;有的说看到了放开歌喉唱歌的狮子;有的还说看到了呼唤抗日的狮子……我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倍增,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2.挖掘文本内容,创造机会“交际”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扩展知识的平台,课文也是学生说话的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好“素材”。教师要很好地活用教材资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服务。教师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得深入发掘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扩展和延伸。
  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我就进行了这样的延伸:“同学们,如果你是新型玻璃厂的专职推销员,你怎样向顾客介绍新型玻璃呢?”不一会儿,学生们就置身于情境之中,纷纷要求扮演“推销员”。我趁机让学生进行讨论,适当指导。然后,让学生逐个上台介绍。其他的学生认真倾听,并在别人讲完之后予以点评。如果哪个“推销员”的介绍打动了你,你就可以以商人的身份与“推销员”签合同。学生在这样的“推销”“洽谈”中,不但加强了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还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走进生活,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
  1.捕捉学校生活,引导“交际”
  每天,学生在校的时间至少有6小时,在这段时间,学生之间、校园内会发生许多事,这就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契机。
  开学初的班干部选拔,选谁?为什么选他?这时,同学之间的交流就是一种口语交际;学校举行“文明班级”评比,我让同学们出谋划策,这里,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下课时,批改学生作业发现了错误,我及时找来学生予以辅导,我们在办公室进行了几分钟的口语交际;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我让他们将事情的原委,自己的想法说来听听,这样,我们三人就进行了一次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时机存在于学校生活的每个角落。此时,我们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和捕捉训练点,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2.贴近家庭生活,自由“交际”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相对来说,家庭是孩子交流最自然的场所了。因此,我让学生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回家说给父母听,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可以是班上发生的,可以是路上看到、听到的新鲜事。可以在饭桌上说,可以在睡觉前说。同时要诚恳地邀请父母做自己的听众,对自己的表现予以评价。每周,老师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台,举办“我最得意的一讲”队会,评出班级的“交际能手”。这样一试,效果出乎意料得好,那些会说的学生滔滔不绝,说得惟妙惟肖,就连平时性格内向,说话就脸红的同学也主动地开了“金口”。一学期下来,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成了“交际能手”。
  3.体验社会生活,激发“交际”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社会是实施“口语训练”的无边课堂。教师应该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我常带领学生去参观新县城、去郊外春游,组织学生参加“献爱心”活动等等。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活动的氛围中,余兴未了。这时,我趁机让学生“一吐为快”,让他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情节说给大家听。由于是亲身的体验,学生说的时候情绪饱满、语言流畅,甚至让听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说话,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立足学生的生活,寻找学生口语交际的切入点,让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更广阔!
  
  (怀宁县独秀小学)
其他文献
有一位胃癌患者,肿瘤手术做得很成功,身体迅速康复。一年后,在重返工作岗位不久,他却突然因中毒性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这是怎么回事呢?  病理检查发现,导致患者丧命的不是肿瘤复发,而是长期过量服用中药“黄药子”所致。原来,为求速愈,该患者轻信其朋友推荐的偏方,在不当的服药情况下出现了上述悲剧。中药“黄药子”虽具有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但含有毒素。如体内蓄积的毒素超过15克,就可能造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到冬天,常因感冒、咳嗽而无法入睡。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安然度过冬季。方法:核桃3枚,生姜3片,每晚临睡前将核桃仁取出,用核桃仁夹住生姜片吃,此法只适合咳嗽症状日轻夜重的患者。  中医认为,核桃仁味甘,性温,能补肾助阳,补肺敛肺,镇咳祛痰,润肠通便,可用于肺肾两虚型咳嗽、肠燥便秘、肾虚腰痛、小便不利等病症的治疗。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述,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建筑施工、设计等业务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现代建筑企业集团。当前,集团公司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活动,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职工头脑,推动工作高标准落实,不断开创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  集中宣讲全覆盖。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集团公司迅速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出具体安排。截至目前,集团公
十六种方法阻止记忆力减退    美国《新闻周刊》目前刊登了能够延缓甚至可以阻止老人记忆力减退的6种办法,它们是:①有氧运动:锻炼能够促进在泛记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海马状突起的新神经元生长;②玩游戏:游戏软件一直被人们用于帮助遭受中风或者大脑创伤的患者康复;③Ω-3脂肪酸:意大利锡耶纳大学研究发现,Ω-3脂肪酸不仅仅是情绪的调节剂,还能集中注意力,在亚麻子、胡桃、野生的鲑鱼、煮熟的大豆和大比目鱼等食物
鸡肉+栗子 补血养身,适用于贫血之人。鸡肉可以补血疗虚,栗子重在健脾。  鸭肉+山药 补阴养肺,适用于体质虚弱者。鸭肉补阴,并可清热止咳。山药的补阴作用更强,与鸭肉伴食,可消除油腻,同时可以很好地补肺。  瘦肉+大蒜 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身体疲劳,增强体质。瘦肉中含有维生素B1,与大蒜的蒜素结合,不仅可以使维生素B1的析出量提高,延长维生素B1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尽快消除身
厨房异味既影响居室空气质量,又影响身体健康。加拿大版《读者文摘》近日刊登小妙招可以帮助你有效去除厨房异味。    去鱼腥味:  柠檬,肥皂糖水,不锈钢  用挤出的柠檬水反复搓揉双手,再用清水冲洗双手即可。如果手头没有柠檬,那么可以将一茶匙肥皂水放入掌心,再加上一勺糖,冲洗后即可有效去除鱼腥味。  一些大厨的去腥秘诀是,将双手在不锈钢餐具或者水池上反复摩擦,之后冲净双手。    去厨房异味:  焦面
人到老年,对生活的认识和年轻时有了很大不同,往往步入以下四个“轻重颠倒”的认识误区,这对提高生活质量、益寿延年十分不利。  轻健康,重娱乐 老年人退休后,天天都是“星期天”。业余时间多了,娱乐活动本应丰富多彩,但有些老年人却迷恋上了“修长城”,本想娱乐,结果却有损健康。一位老大爷原来上班时还经常早起锻炼身体,退休后反而沉湎于打麻将,白天“战斗”了一天,晚上还要接着干,有时甚至通宵达旦。直到身体跨
金融风暴引发经济危机,管理层的着急程度其实不亚于企业。新年伊始,温家宝总理顶风冒寒,来到工业大省山东的重要城市青岛视察,并重点考察了两家上市公司——青岛金王和青岛海尔。这两家劳动力密集型加出口外向型的“红海”企业,一家是世界第二大蜡烛生产商,一家更是世界白色家电之王。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总理视察大有深意。2009年保增长、保就业的目标要想达成,以海尔、金王为代表的制造业任重道远。在参观海尔时,
婆婆不到63岁就去世了。在老家处理完丧事回来,年过七旬的公公又卧床不起,刚以为再不用和医院打交道的我们,又忙碌起来。坐车去医院,透视、抽血。例行检查一番,医生说是风寒感冒,无大碍,开了几服中药。几天过去了,药吃完了,公公还是精神不振,也不出门,天天关在自己的屋里不出来,不看书也不看电视,就躺在摇椅上发呆,极少吸烟的他有时还偷偷地吸烟,弄得屋里烟雾缭绕,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公公年纪大了,还有糖尿病
性爱是婚姻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肌肤之亲,更是一种情感交流的人性权利,也是婚姻健康稳定的基础。但是让许多人大为困惑的是,当他们知道有这个权利,并能大胆去享受性爱的欢愉时,却发现不是生理功能不行了,就是缺乏如饥似渴的欲望,处于一种压抑状态。据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做过的一次“无性婚姻”的调查,在中国20~64岁的已婚或者同居者中,每个月连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占28.7%,在最近一年内连一次性生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