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要从感悟语言入手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r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要从感悟语言着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不能让语文课成为空中楼阁,成为教师个人才艺展示的舞台,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看客和课堂的陪衬。学生要融入课堂,学生的语文思维要得到训练与培养。
  备课时,先自己思考,从什么角度切入才能让学生容易接受,才能让学生真正在学语文、用语文。我认为应该从语言本身入手。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先自己朗读课文,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形成初步印象,再去查看关于这一课的各种文献,特别是特级教师对这一课的论述或教案、录相等,尤其关注一些核心期刊或一些知名期刊关于这一课的相关文献,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上的相关论文,仔细阅读,并做好笔记,有的在书上标记出来,上课时使用,有的写在教案上,作为资料用。真正准备上课时,先在教案上默写一遍上课程序和具体内容,最后再去制作课件。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清晰思路,这样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
  部编版教材在编写时将单元作为一个组成单位。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要讲民俗和传统文化,而分解到本单元教学中,可以将江南、陕北的民俗文化进行对比,思考它们是如何运用文学来体现安塞腰鼓特点的;《社戏》中的江南是清新的、朦胧的、淡雅的月夜;《安塞腰鼓》展现的是西北高原那种粗犷的、渺远的、辽阔的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婉约中的柔情,豪放里的沧桑。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是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热爱之情。
  语文教学可以从仿写开始。仿写什么,怎样仿写,教师要精心设计。可以在结构上仿写,如《安塞腰鼓》中第一部分写敲鼓前的宁静是为了烘托敲鼓时的喧闹,同样,敲鼓后的宁静同样是为了突出鼓声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在动静对比上,第一段的静是为蓄势,第三部分写到: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为什么陌生?为什么像在一个星球?为什么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些问题要让学生联系文章主旨来回答,有个学生的回答让老师莫名地感动,他说:因为安塞腰鼓让人得到灵魂的升华,生命得到洗礼,所以,生命又回到最原始、最朴实的状态,这答案让人拍案叫绝。
  鉴于本文的这种结构,教学生仿写时,不能单纯地写一个场面,场面的前后应该是相互映衬的,应该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仿写精彩的场面,《安塞腰鼓》中从沉静陡然转为热烈,那种动感的描写确实值得仿写,仿写时要教会学生分解:敲鼓时的鼓点节奏,流苏的摆动,敲鼓的动作、速度、神态、风姿等等,作者细细描写,学生仿写时也要学会把涉及场面的部分进行分解。
  教师还可以教学生仿写句式,如《安塞腰鼓》中比喻的使用很有特点,教学时,要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用这种喻体,明白为了渲染安塞腰鼓的那种野性,作者把喻体放在前面,本体放在后面。下面是一学生的仿写片断,描写黄河梢公:旋风一样,是摆动的船桨;雷鸣一样,是梢公的吆喝;巨轮一样稳稳地前进行,是那艘小船。学生通过仿写,可以体会到把喻体放在句子前面的好处。
  语文教学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学习语文,要用品味、涵咏、朗诵等传统方法,这里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去完成这个玩味语言的过程,那就是比较法。可以比较词序,如文中三次以“好一个安塞腰鼓!”来抒情,可以让学生思考,把此句改为“安塞腰鼓好啊”是否可以,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让学生从细微处去品味句式,并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现,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安塞腰鼓的那种强烈的赞美之意。
  可以比較词语。如文章结尾处:“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用“鸡啼”?可以换成“鸟鸣”或“蛙叫”吗?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鸡啼”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是新生活的开始,而其他词语则表达不出这一层意思。为了写出安塞腰鼓的表演给现场气氛带来的变化,文章中运用了三组反义词,“冰冷”与“燥热”,“恬静”与“飞溅”,“困倦”与“亢奋”,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场面的火烈、奔放和不可战胜;对于词语的使用,也可以直接品味,像文章中使用的一系列充满力量的动词,如:“挣脱”“束缚”“撞开”,以及拟声词“隆隆”“隆隆”“隆隆”,来形容声音之大、之沉重,这样便产生一种强烈的音响效果。
  可以比较修辞。为了表现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文中用了排比与比喻的手法,并且把喻体放在前面,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句式修改成常规句式,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鼓点像急促的骤雨,流苏像飞扬的旋风,脚步像蹦跳的乱蛙,瞳仁像闪射的火花……通过朗读,让学生比较课文与改文在节奏、句式等方面的区别,从而体悟安塞腰鼓的激情和火烈。
  对语言的感悟也离不开对表现手法的细细玩味,如本文中“联想”的使用,安塞腰鼓敲响后,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这种联想无疑扩大了人们想象的空间,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使人联想到大鼓在古战场中的作用,是进军的号角,是凯旋时渲染气氛的主角。使人联想到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这是一种不可遏止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需要的,是那种“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躯体”奋斗精神的展示。
  语文课,是教师用语文的方式来教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学语文。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是小学的主要课程,且语文与其他各门课程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是基础性课程,所以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生的重要任务。而作文素有语文的“半壁江山”之称,加强学生的作文训练,提升作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会对语文的教学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首先探讨了影响作文教学的重要因素,继而提出了提升作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作文 高效课堂 策略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一直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授作文写作知识,而且还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语文思维,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思维能力  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重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摘 要:常听人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姑且不管这句话正确与否,当也多少道出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由此得出: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抓好语文教学呢?我认为要抓好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指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到形式,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引导,使其从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那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自己学习呢?这就
摘要:新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了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课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新媒体作为社会中的主要媒体,也要发挥它的价值。如何将思想政治学科与新媒体有效结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个新的挑战。而且,新媒体在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新媒体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思想政治教师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促进思想政治课与新媒体更好地融合发展。  关键词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生的关系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教师要不断探索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好学生的榜样,这就就需要抓好教育的实际需求,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本文从“关注学生”“赏识、关爱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三个角度,谈一谈教育工作者应当如何学做榜样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心灵教育 榜样教师  孩子的心灵是一片净土,走进学生心灵,做好学生的榜样教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
当前,越来越多的写作题目都在贴近学生内心世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讲。然而,几十人甚至成百上千万的学生在写同一个“题目”时,往往心往一处想,文往一处写。看来看去,人就那几个、事就那几件、理就这个理。无欢而喜、无忧而戚,有文无我、有我无人便是当前学生写作的最大问题。如何让作文“叫好”,答案很简单—“有我”。把自己的阅读积累、生活体验带进“题目”,把自我的感觉、感受和感悟写出来是
摘 要:本文重点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引思”的作用,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从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创建优良的学习环境、打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应用巧妙的提问方法、组织并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这几点进行深入探究,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引思”的作用,给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让学引思 发散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习,还要引导学生思考
根据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成功人生”关键词有: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怕失败、知足常乐、比尔·盖茨、高薪工作、健康、家庭、美好情感、父母、改变世界。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理解的成功人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关键词,并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当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审题。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2.008  课前齐诵:“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迭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文心雕龙》  教学目标:以《文心雕龙》理论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将“大单元教学”模式有效的应用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本文通过对“大单元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阐述了该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体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大单元教学 有效策略  DOI:10.12241/j.is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