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整合理论解读对偶语意的完形性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O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意的完形性是对偶句式的重要特点之一。对偶句式上下两句形式上虽相对独立,内容上实则互为补充,构建出一个整体意义。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对偶句完形性语意的构建过程,认为对偶完形性语意的产生包含着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 Semantic conformal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dual sentence pattern. Although the form of the dual senten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sentences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the content is actually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to build an overall meaning.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semantic convergence of a dual sentence. We think that the generation of dual punctuality semantics involves a conceptual integration process.
其他文献
笑话幽默以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一直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但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对笑话幽默言语的特征技巧、交际效果、认知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尚未真正涉及笑话幽默机制产生的
成语是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成语语法功能的复杂性,使得留学生容易在学习中产生偏误。通过考察发现,留学生使用成语作谓语产生的偏误,占到成语语法
摘 要:《孟子》中的散文,巧妙地运用问句、反复句、排偶句等句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修辞效果,使得文章如长江大河,气势磅礴;像万钧雷霆,雄辩有力。  关键词:问句 反问句 排偶句    《孟子》中的散文如长江大河,气势磅礴;像万钧雷霆,雄辩有力。究其原因,句式选用所产生的强烈的修辞效果,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问句的选用  《孟子》是语录体散文,使用了大量的问句,这本是毋庸赘言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