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为研究打好基础,用批判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为研究锦上添花。一线教师更要适应教师的新角色,立足“小”“实”“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运用各种方法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使之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关键词】教育科研;研究型教师;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科研创新的能力。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逐步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一、要做适合自己的教育科研
(一)合理选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空前的洗礼,从课堂教学到班级管理,从学生到教师,从校内到校外,从身体到心理各个方面都是我们研究的范围。合理选题很重要,首先我们要立足问题,这个问题是困扰我们学科发展的,是在我们教学中让我们感到困惑的问题。还要能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要立足校本,立足教材,立足教学实践。它来自身边,随时可以捕捉策略,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凸显学校个性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性实施新课程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疑难、教学情境、教学反思、学科交流、理论学习等都是我们问题的来源。
(二)确保可行性
首先要结合区域发展的大环境。其次,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面对的研究对象生理和心理差别都很大。第三,要在经济支持的情况下进行。最后,教育科研是教师自我升华,内在需求的推动下自发进行的,要做自己喜欢的,乐于参与的话题,让它成为一种乐趣。
二、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一)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和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
一些教师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工作来研究,有一定局限性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在课题研究时注意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经验知识,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必要的实证材料的支持,将经验上升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可以推广的理论知识。
(二)要有批判意识和探究精神
在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要对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个人独特的观点,提出鲜明的观点,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批判现实。另外,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自我更新,不断地探索发现,才能产生灵感,触动发现。
三、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语文教师
(一)转变观念,融入角色
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也参与过一些课题,但是工作之后每次写得论文都得不到好的评价,我发现我的研究大多数是以学术性研究为主,并没有融入一线教师这个角色。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大纲、教材的解说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现在我们要转变观念,一线教师做科研是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服务,是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像硕士论文那样就理论说理论。科研為实践服务是一线教师做科研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
(二)立足“小”“实”“新”
研究始于问题,要研究课题就是要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们在平时应注意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选题要灵活,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敏捷而开放的思维,哪个现象、哪个事件、哪种行为、哪种感受让我怦然心动,产生了灵感。一线的每个教师都是有研究的教师,只不过没有能及时积累自己教学中的第一手资料,如上完每课,能真正抽空坐下来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并把自己的困惑及时和同事们交流一下,再总结出今后应该如何注意。 “小”而“实”的课题研究才能真正体验一线教师的优势和水平。如“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课文的有效性阅读”“书写规范”等都是很小的点,但又是教学中经常困惑的地方。这样的研究才能突出“新”意,体现研究价值。
(三)综合利用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了解研究对象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访谈、调查、对话等。观察是第一位的,观察学生的反应,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等。教学研究的方法也很多: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案例研究、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等。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应该把多种方式相结合综合利用。
(四)个案研究是基本的研究方式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对“一节课”“一个学生”“一种教学方法”“四人小组学习”等得出的结论大多数是可以在自己的班级内使用的,有的甚至可以推广到整个年级和学校。我对我自己班的学生进行了“小组生字教学”研究,这个小问题来源于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灵感,同时也是困惑我很久的问题。我用几个小组先做试验,每天让组长给学生布置生字学习的任务,第二天小组长对每个组员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课堂上,我对小组进行抽查和评比。我发现这样的方式不仅解决了我对生字教学的困惑,还节省了生字教学的课时,同时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生字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这样的小样本个案研究成果在我们年级另外一个班级也很实用。个案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样本小,概括面不足,有局限性,不能大范围推广。但是我个人认为作为一线教师,研究的目的就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适合自己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徐凤芹.做一名研究型教师[J].吉林教育,2012.2.
[2]华国栋.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2.
[3]刘振国.做一名研究型教师[J].现代教育,2011.10.
[4]陈玉娟.做一名研究型语文教师——浅谈研究型语文教师的内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7).
[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2).
【关键词】教育科研;研究型教师;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科研创新的能力。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逐步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一、要做适合自己的教育科研
(一)合理选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空前的洗礼,从课堂教学到班级管理,从学生到教师,从校内到校外,从身体到心理各个方面都是我们研究的范围。合理选题很重要,首先我们要立足问题,这个问题是困扰我们学科发展的,是在我们教学中让我们感到困惑的问题。还要能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要立足校本,立足教材,立足教学实践。它来自身边,随时可以捕捉策略,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凸显学校个性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性实施新课程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疑难、教学情境、教学反思、学科交流、理论学习等都是我们问题的来源。
(二)确保可行性
首先要结合区域发展的大环境。其次,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面对的研究对象生理和心理差别都很大。第三,要在经济支持的情况下进行。最后,教育科研是教师自我升华,内在需求的推动下自发进行的,要做自己喜欢的,乐于参与的话题,让它成为一种乐趣。
二、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一)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和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
一些教师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工作来研究,有一定局限性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在课题研究时注意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经验知识,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必要的实证材料的支持,将经验上升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可以推广的理论知识。
(二)要有批判意识和探究精神
在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要对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个人独特的观点,提出鲜明的观点,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批判现实。另外,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自我更新,不断地探索发现,才能产生灵感,触动发现。
三、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语文教师
(一)转变观念,融入角色
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也参与过一些课题,但是工作之后每次写得论文都得不到好的评价,我发现我的研究大多数是以学术性研究为主,并没有融入一线教师这个角色。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大纲、教材的解说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现在我们要转变观念,一线教师做科研是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服务,是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像硕士论文那样就理论说理论。科研為实践服务是一线教师做科研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
(二)立足“小”“实”“新”
研究始于问题,要研究课题就是要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们在平时应注意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选题要灵活,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敏捷而开放的思维,哪个现象、哪个事件、哪种行为、哪种感受让我怦然心动,产生了灵感。一线的每个教师都是有研究的教师,只不过没有能及时积累自己教学中的第一手资料,如上完每课,能真正抽空坐下来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并把自己的困惑及时和同事们交流一下,再总结出今后应该如何注意。 “小”而“实”的课题研究才能真正体验一线教师的优势和水平。如“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课文的有效性阅读”“书写规范”等都是很小的点,但又是教学中经常困惑的地方。这样的研究才能突出“新”意,体现研究价值。
(三)综合利用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了解研究对象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访谈、调查、对话等。观察是第一位的,观察学生的反应,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等。教学研究的方法也很多: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案例研究、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等。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应该把多种方式相结合综合利用。
(四)个案研究是基本的研究方式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对“一节课”“一个学生”“一种教学方法”“四人小组学习”等得出的结论大多数是可以在自己的班级内使用的,有的甚至可以推广到整个年级和学校。我对我自己班的学生进行了“小组生字教学”研究,这个小问题来源于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灵感,同时也是困惑我很久的问题。我用几个小组先做试验,每天让组长给学生布置生字学习的任务,第二天小组长对每个组员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课堂上,我对小组进行抽查和评比。我发现这样的方式不仅解决了我对生字教学的困惑,还节省了生字教学的课时,同时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生字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这样的小样本个案研究成果在我们年级另外一个班级也很实用。个案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样本小,概括面不足,有局限性,不能大范围推广。但是我个人认为作为一线教师,研究的目的就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适合自己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徐凤芹.做一名研究型教师[J].吉林教育,2012.2.
[2]华国栋.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2.
[3]刘振国.做一名研究型教师[J].现代教育,2011.10.
[4]陈玉娟.做一名研究型语文教师——浅谈研究型语文教师的内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7).
[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