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数学教育重新焕发生命力。真正落实新课程思想,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在笔者看来,我们应该紧紧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学无非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紧密不可分的,只有同时关注好这两方面,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有效。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一、关注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大家都非常清楚。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摆正并不是每个教师本身都明了的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发挥了其地位也是我们必须关注与反思的。教师要如何做才能是课堂教学有效?
1、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制定教学目标,要熟透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目标,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对教材、学情、教学理念等具体分析,整体把握,统筹安排,要在深刻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列出学科知识体系,制定出学科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章节,每一课。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明确对认知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教学氛围的有效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水道渠成。
3、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其中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情境创设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创设的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4、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挑选出难的、重要的或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讲授。凡是学生自己能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去探究,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对教材合理的重组和整合可以大大缩短教学内容的时间,减轻了学生认知上的负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5、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优化练习内容,设计练习要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设计练习时要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合理地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练习材料。针对问题,强化练习。运用变式、重构等方法,设计新颖巧妙和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题目。通过这些练习,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在练习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使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6、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在课堂评价中笔者主要采用了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如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棒、棒、棒、你真棒等;多彩的视觉刺激评价:如在黑板上评红旗,画笑脸娃娃,在黑板上画上花篮等;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孩子回答完问题后,与之握握手、摸摸他的头、对他进行肯定或安慰。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教师的教最终还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懂得会学、善学、巧学和乐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与学习策略。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除了有阅读自学、有序观察、质疑问难等一般方法外,还有动手操作、画图分析、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2、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有效教学的理想效果是:课未始,兴也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尤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趣激情,以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触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学。
3、让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也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通过教师教的有效带动学生学的有效,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获得进步或者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关注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数学教育重新焕发生命力。真正落实新课程思想,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在笔者看来,我们应该紧紧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学无非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紧密不可分的,只有同时关注好这两方面,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有效。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一、关注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大家都非常清楚。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摆正并不是每个教师本身都明了的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发挥了其地位也是我们必须关注与反思的。教师要如何做才能是课堂教学有效?
1、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制定教学目标,要熟透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目标,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对教材、学情、教学理念等具体分析,整体把握,统筹安排,要在深刻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列出学科知识体系,制定出学科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章节,每一课。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明确对认知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教学氛围的有效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水道渠成。
3、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其中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情境创设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创设的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4、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挑选出难的、重要的或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讲授。凡是学生自己能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去探究,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对教材合理的重组和整合可以大大缩短教学内容的时间,减轻了学生认知上的负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5、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优化练习内容,设计练习要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设计练习时要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合理地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练习材料。针对问题,强化练习。运用变式、重构等方法,设计新颖巧妙和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题目。通过这些练习,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在练习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使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6、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在课堂评价中笔者主要采用了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如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棒、棒、棒、你真棒等;多彩的视觉刺激评价:如在黑板上评红旗,画笑脸娃娃,在黑板上画上花篮等;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孩子回答完问题后,与之握握手、摸摸他的头、对他进行肯定或安慰。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教师的教最终还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懂得会学、善学、巧学和乐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与学习策略。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除了有阅读自学、有序观察、质疑问难等一般方法外,还有动手操作、画图分析、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2、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有效教学的理想效果是:课未始,兴也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尤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趣激情,以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触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学。
3、让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也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通过教师教的有效带动学生学的有效,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获得进步或者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关注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