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有所育”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z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分配不均衡、发展参差不齐的问题。

“背奶族”与全职妈妈


  6:00,手机闹钟准时响起,林丽揉了揉惺忪的双眼,本能地第一时间关掉闹钟,从床上蹑手蹑脚地爬了起来。很好,8个月大的女儿并没有被闹钟吵醒,正在睡梦中露出甜甜的微笑。
  洗漱,吃早饭,7点临出门前赶紧再喂一次女儿。7:30,林丽准时背上书包,出门赶单位的班车——背包中是一整套吸奶设备,外加冰袋、奶包——自从孩子出生后,在某大型医药公司上班的林丽,就如许多她的女性同事一样,成了“背奶妈”。
  林丽的公司内,与她同样的“背奶妈”就有几十人,公司专门配备了多个“吸奶室”,冰箱、水池一应俱全,只为员工能够安心“吸奶”。
  林丽的环境多少让人羡慕,很多公司的“背奶妈”只能见缝插针地在促狭而寒冷的卫生间里仓促挤奶,因为环境实在太恶劣,再加上冬天的寒风总是让人瑟瑟发抖,很多妈妈无奈只得放弃背奶事业。
  林麗家里的老人年纪都比较大,而且身体不好,无法帮助他们带孩子。她现在只得请阿姨白天在家看管孩子。为了随时能够看到孩子的状况,她据理力争,要求搞监控技术的教授老公在家里安装了一套实时监控设备。当初老公觉得这样会侵犯保姆的隐私,但林丽仅仅用一句话就说服了留洋多年的老公:“跟孩子的安全比起来,你觉得哪个更重要?“
  即便这样,周围的同事和家里的亲人也觉得她的心足够大,怎么那么放心就把吃奶的孩子交给一个陌生人?可是林丽也很委屈,不这样还能怎么办?
  林丽目前的月收入超过万元,而且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期,自己的职位和薪水也都在年年上涨。林丽特别希望单位能够办一个托儿所,不用很大的空间和很多的设备,只需要几个专业的保育员,外加清洁的活动场地就可以了。“这样到了吸奶的时间,我们就可以过来喂奶,外加看看孩子,工作起来也会更安心,连接送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省下了。有这样的托儿所,每个月六七千的收费,我觉得都能承受。”
  “单位办托儿所,收费可以比较灵活,比如按天计费,不管男女员工,带孩子过来的,费用从工资扣除就行。”林丽坦言,之所以能接受较高的费用,还是因为希望能够在工作与孩子的照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这个职位的员工,如果辞职带孩子,两年后还能不能找到现在这样的工作,真的很难讲,所以就算贵一些也是值得的。”
  33岁的张洋在一家私企工作,每个月的收入也就5000元,而在上海聘请一位带小宝宝的住家阿姨的工资差不多就要6000元,在纠结了一段时间之后,张扬还是决定辞职回家带娃了。回忆起那段把收入都“都交给保姆”的日子,张洋坦言并不舒心。
  阿姨只负责孩子的日常照料和简单家务,却还是常常找借口偷懒。“比方说每天中午就把小孩抱在手里睡觉,然后自己和孩子一起窝在沙发上,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看3个小时电视。有时候我妈过来看看,她还直接命令我妈倒垃圾,洗碗……可是为了让保姆能够尽心尽力,我也不敢多说什么。有一天就说了一句她的不好,中午直接把我的一口康宁锅给摔碎了。人家说是手滑,我还真一点办法也没有。就这样,逢年过节的时候,我还得额外包个红包给她。她们保姆之间都会攀比的,要是我们太抠门了,那可保不准会怎么对待我的孩子。”
  觉得这样的日子太憋屈了,张洋索性当起了全职太太。“要是有托儿所就好了,这样我就不用辞职了。”张洋觉得最好社区或者街道能够出面负责,这样应该比私人开的放心些。“考虑到3岁前的孩子照顾难度比较大,估计要比幼儿园贵一些,但政府最好能再补贴点,实际收费控制在四千以内吧。”
  无论是在职妈妈林丽,还是被迫做全职妈妈的张洋,她们都面临着同一个困境:哪里能够安放我的孩子?

托儿所消失了


  其实在计划经济时代,托儿服务在中国城市中非常普遍,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开办了托儿所,员工在上班时可以把小孩放到托儿所托管。我到现在还有被妈妈裹着棉被送到托儿所的记忆。
  1980年,中国颁布了《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明确定义“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集体保教机构”,由地方行政部门领导。
  《人民日报》同年发表《从实际出发,继续办好托幼事业》,统计当时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共有各类托儿所、幼儿园98.8万多个,入托儿童3400多万人,入托率28.2%。
计划经济时代的托儿所成为许多人的儿时记忆。

  这一时期,托儿所种类复杂,分属不同部门管理。
  厂矿托儿所由厂矿行政、工会组织、妇女组织共同指导。农村托儿所归地方领导。街道托儿所属于街道办事处。市区立托儿所是卫生部门设立的。机关、学校托儿所归属于本单位。
  80年代中期开始,有关国有企业破产的法规政策出台,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大量福利性托儿所被裁减。与此同时,计生政策的趋严导致中国的托儿所数量不断减少。根据北京当时的一项调查,截止到1995年,全市托幼园所减少了332个,家庭托儿所及托儿户和学前班数量也呈减少趋势。其中,生源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进入90年代,随着国企改制等政策的推行,企业附属托儿所纷纷关闭,旧有的农村、街道托儿所也大都不复存在。据教育部2005年第二期《教育统计报告》显示,相比2000年,短短五年间,集体性托幼机构减少56668所,锐减70%——其中,托儿所的消失比重远大于幼儿园。
  原本还有一些幼儿园开设针对两三岁的“托班”,但2012年政府颁布《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严厉限制幼儿园入园年龄,导致不少公办幼儿园陆续取消“托班”。
  托儿所数量的锐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更注重子女教育的80后、90后父母放眼四顾时,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托儿所了。按照卫计委官员的数据,0-3岁婴幼儿在国内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   上海市总工会的调查也显示,随着幼托需求不断扩大,上海的幼托资源不增反减。为了优先满足幼儿园的需求,近几年上海幼儿园独立设置的托儿所逐渐停办,入托规模也随之减少。2015年上海独立设置托儿所只有35所,比2011年减少了21所,托儿数只有5222人,比2010年减少了3000多人。在0-3岁四个年龄组80万左右婴幼儿总数中,能上托儿所的只占0.65%。
  硬币的另外一面却是:脱离了体制的城市职业女性人数在近20年里大幅上涨,加上“二孩政策”的出台,对托儿所的需求并没有消失——比如,2016年上海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显示,74.2%的职工希望孩子入托,在希望孩子上托儿所的原因中,有52.9%选择了“家里无人照护”。
  虽然已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但面对托儿的难题,很多人选择了放弃生育二孩的机会。还有许多女性不得不在生育和职业之间做出艰难选择。毫无疑问,继续依靠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现状的需求。

辦托儿所有多难?


  遗憾的是,“旧式托儿所”(国家机构)消失了,有资质开办“新式托儿所”(市场机构、企业福利)的主体,却并没有改变,还是国企、机关,或工会、妇联等。私营企业想要自己办个“托儿所”,在程序上非常困难。
  那么,办一所托儿所究竟有多难呢?
  按照2005年上海市《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规定,中心城区390名幼儿规模的幼儿园占地规模就要是6490平方米,人均占地合16.64平方米;中心城外的幼儿园占地标准则要达到7198平方米。
  上海市甚至对园长办公室、职工厕所的使用面积都做了详细规定。携程托儿所的主管钱堃此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曾表示,这种标准“对于商务楼里的企业几乎不可能做到”。上海总工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单位不愿意自办托儿所的原因中,首要原因就是“场地缺乏”(70.8%)。
携程亲子园虐童视频曝光,幼儿被喂芥末。

  然而,最需要托幼服务的家长又大多都在商务楼里上班。
  除了硬件上难以达标以外,找不到主管单位也让人困惑。根据上海工会的调查显示,0-3岁早教是个灰色地带,审批和监管属于盲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朱建新表示,目前托婴中心的业务不仅仅涉及到教育部门,也涉及到卫生部门。至于归哪个部门管,是教委、卫计委、工商、还是妇联?现在没有明确。
  携程开办亲子园一波三折的经历恰好是这种缺失的缩影。
  今年夏天,上海市总工会还研究起草了《上海“职工亲子工作室”设置及管理办法》。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制定办法过程中,总工会广泛听取了市教委、市卫计委、团市委、市妇联等相关委办局、区局(产业)工会、部分基层企业工会意见建议,并最终形成了该《办法》。办法中明确,亲子工作室是提供公益性托管服务的设施,功能主要是看护。主要有寒暑托、晚托、应急性、全日托等四种类型。同时要求“五个有”:有安全措施、有基本师资、有托管协议、有意外保险、有应急预案。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种本来让人拍手称好的尝试却出现了携程亲子园虐童这样尴尬的事件。政府对于幼托机构的管理到底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北京商报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某工商所了解到,注册托婴中心,需要当地区教委做前置审批。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某区教委负责人表示:“教委负责学前教育的科室没有做过托婴中心的前置审批。幼儿园的审批归教委,托婴中心这个领域是否是教委审批,还没有相关政策。”
  住建部在2016年10月出台了《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对托儿所的面积、选址、班级人数、卫生条件做了规定。实际上,目前存在的托婴中心多以教育咨询公司的名义在工商局注册,从根本上就规避了工商局对相关标准的核查。这导致很多幼托场所存在安全、卫生隐患,运营之后又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托婴中心运营的质量很难保证。
  此外,师资也是一大考验。“教师上岗没有标准,日托课程没有标准,因此没有办法进行考核。”全国幼教联盟秘书长孙纲表示。
  托婴机构的教师没有统一的专业标准,0-3岁早期教育的专业人才也很缺乏。“现在上师大的学前教育专业,是针对3-6岁的幼儿教育所设置的专业,而0-3岁没有细分专业。”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李燕表示。不仅高校没有0-3岁的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我国的大部分职业高中、职业院校也没有0-3岁早期教育专业的设置。

幼教师资有多缺?


  需要指出的是,托儿所和幼儿园是有区别的,托儿所招收的是3个月-3岁大的孩子,幼儿园一般招收的是3岁-7岁的孩子。前文所述的是托儿所的严重缺失。而幼儿园的缺口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可以说,整个学前教育都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分配不均衡、发展参差不齐的问题。
  正是因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与运行保障机制、办园体制、政府职责担当”的不足甚至缺失,造成近年来关于幼儿园虐待儿童的事件屡屡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12月至今,见诸报端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北京与广东各6起,浙江与河南各5起,河北与福建各4起……就在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爆发之后,北京以及河北等地又相继爆发出类似事件,其中,常见的虐待方式就是体罚殴打和扎针。
  根据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幼儿园在园儿童(包括附设班)达4413.86万人,仅从2011到2016这五年间,全国幼儿园里就多出了990万的孩子。
家校互动使得家长和幼儿园沟通更有效。摄影/姜浩峰
其他文献
保护滨江遗存,就是保护上海历史,就是让明天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一国际大都市的昨天。  今年的双十一,外滩源一幢大楼抢戏成功。这幢大楼把自己打扮成粉色的生日蛋糕,突兀地伫立在外滩天际线上。这个企业炒作的事件,成功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论。  这幢大楼建造年代并不久远,更非历史保护建筑,但因其坐落在外滩源,蛋糕装饰还是遭到不少建筑界人士的批评。“‘蛋糕楼’与周围的环境建筑并不协调,挑战了城市和公
确实是个奇怪的悖论。   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外滩应该是个最容易出事的地方,但就是从来没事。   开埠五十年大庆,香车宝马,士绅淑女,马车汽车夹杂,到处“人山人海”,当时有众多报纸预警踩踏,结果没事。那天外滩火树银花的景象久久铭刻在历史。   记忆所及,共和国建国的每次“逢十大庆”,笔者都躬逢其盛,游览外滩,1959、1969、1979、1989、1999、2009——每一次的夜晚,彩灯
还是在东方网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团队每年独家直播《陆家嘴论坛》,两天时间总共有20多场主论坛和分论坛,第一时间网上直播发布。当中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演讲内容的速录以及审核编辑,要保证发布内容的准确。这既考验速录的水平特别是准确率,也考验审核编辑的判断能力, 特别是一些提法和数字,普通的速录员很难即时判断原意,因而速录的误差相对都比较高,有50%的准确率已经算很好的水平。当时就想,如果有个准确率更高的
8万吨筒仓,变身艺术季主展场。坐落在浦东新区黄浦江滨江的民生码头8万吨筒仓,曾是亚洲最大的粮仓,由于历史原因,多年废弃不用,沉寂多时。如今,由著名建筑师柳亦春亲自操刀改造,以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场的身份,于10月15日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建筑是文化的“容器”,是心灵感悟和精神体验的重要空间。8万吨筒仓这一座令人震撼的工业建筑,就成了容纳2017空间艺术季规模庞大的展示内容的容器,它容纳的,是四
陆康先生说自己算是非常勤奋的,一般从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半,他都在家著书、写字或刻印,风雨寒暑,从无间断。数年来,闭门即深山,他埋头整理出版的祖父陆澹安手稿已达五百万字。篆刻与书法,更是他不曾更改的日常状态。  陆康十六岁师事陈巨来,受其诲教很规矩地从《十钟山房印举》入手,潜心把陈家润妍隽秀的风格学到极致。而他又可以旁逸斜出,别有自家面貌。不论取法古玺、秦铸或是汉凿,他都各有心得,尤以元朱文和鸟虫篆
可以肯定,如今所有人对体育产业的预期都非常高,这在某种程度上难免会透支行业的发展预期。当风头散尽,体育IP变现能力不足的现实呈现在大家面前时,还有谁愿意成为这里的守望者?  普利策说:最吸引人民眼球的新闻是体育、绯闻和罪恶。然而长久以来,我们身边的体育世界却一直沿袭严格的时间周期,以大赛为中心阶段性兴奋,平日里风平浪静,眼球吸引力长期是娱乐新闻的小跟班,除去几位全民英雄级的人物,大多数体育赛事和选
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下称“十九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64岁的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报告,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  与此同时,在距离北京1200公里之外的常熟,64岁的徐之伟坐在隆力奇集团总部大厦的会议室,和公司全体党员一同观看直播。作为隆力奇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村支书出身的徐之伟在十九大期间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表示,民营企业要融入国家战略,要时
俄罗斯套娃,外层和内层,除了大小之外,其形状、结构、色泽、花纹都几乎一模一样。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就像是这种套娃:片子本身是最外层,而它所讲的故事,就是内层套娃。两者在题材、风格、视角、材料架构上,都内外一致,互相融合。  《聚焦》讲述的故事,是《波士顿环球报》一群精英记者组成的“聚焦小组”,从“一个天主教神父性侵儿童”的案件开始,层层抽茧剥丝,挖出整个波士顿、乃至美国天主教会都放纵并
上海的酷暑盛夏,徐先生早早起床,乘上地鐵,到龙华医院。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时间,徐先生走进胡鸿毅医生的诊室。徐先生消化功能不好,看中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一次是来复诊。龙华医院消化科是丁氏内科流派分支之一、黄文东脾胃病学术传承基地,慢性胃炎的证治在业界声名远扬。一番望闻问切,胡鸿毅医生为徐先生调整了用药。  诊治停当,从事文史研究工作的徐先生拿出自己练习的一幅书法作品与胡医生探讨。  “哎呀好字,徐先
“我愿意尝试任何事情,除了开车。”  来自美国底特律的Mark在上海工作了3年,虽然公司离租住的小区挺远,他一直避免开车上班。Mark说,中国司机的驾驶技术总让他心惊肉跳,司机在拥挤的车流中左冲右突,在斑马线上不避让行人、不打转向灯随意变线、逆向行驶、红绿灯附近变道插队……好像不违章就不能开车似的,太让人害怕了。  “中国人做事很着急。排队如此、开车也如此,似乎大家都在赶时间,在公路上开车喜欢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