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朱元璋一个要饭的,风云际会,做了皇帝,别的不讲,对自己家人,可是另眼相待,好得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倒也理解,不过像朱元璋这样先往上封了七代,都算是“皇帝”,实在不多见。 其实,一个叫花子出身的人,祖先是哪个,根本不会那么清楚,这不要紧,搞不清楚,就胡编呗。 更要紧的,是对朱家的子孙好。别看朱元璋疯狂杀功臣,但对自己家的子孙好得不行。凡是自己的儿子,都封为藩王,所有的大臣无论地位多高,都得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元璋一个要饭的,风云际会,做了皇帝,别的不讲,对自己家人,可是另眼相待,好得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倒也理解,不过像朱元璋这样先往上封了七代,都算是“皇帝”,实在不多见。
其实,一个叫花子出身的人,祖先是哪个,根本不会那么清楚,这不要紧,搞不清楚,就胡编呗。
更要紧的,是对朱家的子孙好。别看朱元璋疯狂杀功臣,但对自己家的子孙好得不行。凡是自己的儿子,都封为藩王,所有的大臣无论地位多高,都得以君臣之礼见藩王。封了王之后不再降格,做王的,嫡系子孙祖祖辈辈都是王。支派降格,也只降到奉国中尉为止,相当于六品官,世世代代享用国家的俸禄。
凡是朱家的子孙,一辈子不用干别的,国家必须养着。凡是宗室,除非有叛逆行为,否则不受处罚,即使因叛逆降为庶人,俸禄也不减,照样得养着。
养自家子孙,所费不赀,亲王的俸禄,每年1万石米,郡王2000石,依次降到奉国中尉,每年也有200石。除了禄米,还有俸银,以及丝绸布匹和各种生活用品的供给。亲王和郡王,还有王庄。皇帝还对他们有大量的赏赐,只要是心爱的儿子,一次赏赐可达巨万。
万历皇帝宠妃的宝贝儿子福王,就藩之后,婚费30万两,营造王宫又给了28万两,再加2万顷良田,数千淮盐的盐引,将河南一省的食盐,都包给了这宝贝儿子。
放在朱元璋家,一个男人可以拥有众多妻妾。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宗室人口总共才58人,到了万历年间,已经猛增为15.7万多人,而晚明时节,则增为几十万人。朱家的子孙,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坐拥富贵。有位亲王,一共生了一百个儿子,而且个个都长大成人,除了一个袭爵之外,都封为镇国将军,家庭聚会,大家都不认识。
事实上,到了明朝中叶之后,宗室的供养,就成了朝廷的大问题。一方面,宗室禄米和薪俸的供应,已经让北方大部分省份陷于困境。嘉靖年间,一位御史上疏说,天下每年供应京师的粮食400万石,而供应宗室的禄米,就达853万石,山西河南两省的粮食,即使全部供应当地的宗室,连一半都不够。
同时,很有权势的宗室亲王还拼命扩张自己的庄田。明朝的兼并,以王室为甚。由于变成王田之后,就可以只交租不交税,所以,好些小户人家,自己宁愿把田地交给王庄,朝廷三令五申,就是禁不了。小户少一个,国家的赋税也就少一分。到了晚明,宗室的供养,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窟窿,成为最终拖垮这个王朝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没有办法,祖制不能改。为了缓解经济压力,朝廷只好采用一些损招儿,比如尽量拖延宗室的请名和请封的时间,朝廷不给赐名、赐封,等于这个人没有被朝廷确认,自然就不用给禄米。弄得好些宗室的人都三四十了,连个名字都没有。到了朝廷实在困难的当口,比如崇祯年间,朝廷还出面力劝众王爷们辞禄,减少禄米,但根本没有人响应。
大明最后时刻的崇祯年间,外面要应付后金,内里要对付农民造反,两下都要钱,但钱却是真沒有。光宗室这个大窟窿,就根本填不了。李自成兵临城下,连守城的士兵都关不了饷,没人给他打仗,可怜的皇帝最后只好到煤山去一根绳子吊死。
由于宗室是明朝最大的地主寄生虫,所以,农民造反的时候,也最恨他们。在明末的动乱中,众多王爷和宗室都被暴民残杀,那个当年威势赫赫的福王,居然被人杀了和鹿肉一起煮,说是喝福禄酒。自家人的特权,最终,是害了自家人。
其他文献
2011年,中国慈善再次因“地震”而受到关注。但是,这次“地震”后不再有积极捐款的义举,而是招致一片谴责。这一波“地震”发生在慈善内部——监管缺失、权力垄断、沦为牟利工具、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在不断动摇着慈善的公信力。 其实,不只是在我国,即便在日本、美国,慈善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困境。但如今,他们已跳出泥沼,变身“透明口袋”——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前主席卢塞尔曾说,"慈善事业要像玻璃做的口袋一般透明",
上了小学以后,我和虫虫睡前阅读的时间在减少,但偶尔还是会拿出他最喜欢的《小熊维尼》,有一搭没一搭地读上一段。 在最后一章,克里斯托弗要离开百亩森林了,他隐隐觉得他的世界要发生变化,也许未必会变得更好。然后,他和维尼之间有一段对话。“维尼?”“是的,克里斯托弗。”“我不会再做没用的事情了。”“永远吗?”“不那么多了,他们不让。”维尼的脑子并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他不知道克里斯托弗是在跟他分别。他
人生就像俄罗斯方块,各种形状的东西从天而降,不断占据我们的生活,留下各种丑陋的空缺和裂隙。我們要辗转腾挪,组合拼接,修补碎片,化无序为有序,清理出更多的生存空间。最终我们都会被潮水般涌来的方块和时间淹没,但努力和聪明的拼接会让我们的形状更合理,活得更长,在这过程中的心情更愉悦。 (可可荐)
2011年8月9日,在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的“谐星大赛”环节,一个自称“Miss Lin”的女孩以花红柳绿的艳俗造型、中英文夹杂的滑稽腔调、搔首弄姿的造作姿态出场,用种种古怪搞笑的方法演示如何变得时尚,一会儿用签字笔在腿上画网袜,一会儿把比基尼内衣罩在头上变身“清朝主题派对”的格格。表演过程中她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整个场面我hold住(控制住)”,把现场气氛一再推向高潮,这段节目视频也迅速火
今天,咱们说自由技艺。“自由技艺”有点类似于中国的人文教育,但是以我之見,这是“统治者”和“拒绝被统治者”的学问。 中国的有些文科专业,像金融和会计学,在美国算商科,不算自由技艺。美国大学系统的自由技艺学科,是指历史、政治、哲学、文学艺术这些大学问。 知识分子认为这些学问有大用,老百姓觉得这些学问没啥用,今天我们就说说自由技艺的具体应用——具体到能用来找工作挣钱。 美国的安德斯写了一本书,叫
几年前,我遇到一家大投资公司的高管。交谈中,他提到他的一个雇员最近找到他,抱怨工资太低。 “你来公司多久了?”高管问年轻人。 “三年了,我一毕业就来了。”年轻人回答。 “你刚来时,希望三年里能拿到多少?” “当时希望能拿到10万美元左右。” 高管好奇地盯着他说:“你现在差不多能拿30万美元了,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嗯,”年轻人显得有点结巴,“就因为坐在我旁边位置的几个人,他们一点儿也
王献之《鹅群帖》《奉对贴》 王献之《鹅群帖》,宋代《淳化阁帖》刻录,有宋代米芾临本。历代书法家多有临摹。《鹅群帖》行、草相参,笔画连绵相属,气势奔放,无拘无束,极富个性和想象力,从中可以看出王献之豪放不羁的性情与功力相生相发的高度结合。大王笔法内擫,小王笔法外拓,分别是两种风格的高峰。而小王笔势连绵的外拓笔法对后世狂草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王献之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登峰造极,在生活上却是个悲剧人物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晴 昨天手工老师要求我们带一些报纸到学校。 今天一上课,老师说让我们用报纸办一场“低碳时装秀”。 “竟然用报纸做衣服!” “做衣服不是应该用布的吗?” “报纸怎么能做衣服啊?” 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老师简单的给大家讲解了一下并把我们四个人一组地分成几个小组。于是,大家就都忙碌起来了。 我们小组要做一套“古代勇士的铠甲”。因为我身材瘦小可以节省很多
大概是小学四年级吧,我跟几个同学考上少年宫的朗诵小组。少年宫在安定门内的一个胡同里,是个旧日的王府。朗诵组在那个院子里的偏殿,正殿更大,屋顶是灰色的瓦,上面有杂草,探出厚实的屋檐。屋檐下是窗户,有一天,一个小伙伴站在屋檐下,招呼我们过去,脑门顶住玻璃窗向内张望。外面阳光充足,屋内却是灰蒙蒙的一片,我什么都没看到呢,就听到屋子里一片女孩子的尖叫。她们是舞蹈小组的,正在屋里换衣服,发现外面有人偷窥,叽
勞力士是瑞士最著名的手表制造商,一直以制造机械表见长。 1970年,日本人发明了石英表。石英的振动相当有规律,即使是最便宜的石英表,一天之内的误差也不会超过1秒。更为重要的是,石英表制作成本较低,售价非常低廉。也正因此,日本石英表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日本石英表让劳力士倍感压力,于是,劳力士也开始效仿生产石英表。然而,在1971年这一整年里,劳力士生产的80多万块石英表居然严重积货,一块也卖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