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seeker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速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天津市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由2005年的8.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8.3万人,总量翻了一番,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模式
  (一)政府主导,工程推进,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从2004年至2011年,相继大规模实施了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农民素质提高工程,以培训工程的模式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发生了质的飞跃,天津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也走上了政府主导,工程推进的专项化道路,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高效、有序推进。天津市实施的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农民素质提高工程都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程领导小组,成员涉及农业、人力社保、教育等单位,全面负责工程的综合协调、组织宣传、工作指导、政策制定和考核督查工作;领导小组还下设了办公室,配备人员专门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各区县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各级党委、政府纷纷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明确了培训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一月抓一月,层层抓落实,从上到下形成了健全的组织推动机制,保障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高效、有序推进。
  (三)加大投入,落实资金,保障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顺利开展。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按照以政府补贴为主、社会资助为辅和农民少量分担的筹集原则,出台了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补贴政策。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3年时间,市、区县共投入近1亿元。农民素质提高工程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近4000万元专项资金,4年时间,市、区县共投入2.1亿元。补贴资金落实到位,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也使广大农民通过培训真正得到了实惠。
  (四)整合资源,完善体系,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的能力。按照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积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面向社会认定培训机构,聘任专兼职教师,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形成了多方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局面,基本满足了培训需要。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建设了市新型远程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市涉农和非农产业教育培训媒体资源制作中心、12个市远程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区县分中心和53个市级农民教育培训实践实训基地,改善了149个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基础设施,优化和提升了教育培训平台的培训能力,为农民搭建了以农业远程教育网、卫星远程教育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等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支撑的培训体系和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培训网络,开设了田间学校、村民学校,基本满足了全市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培训的需要。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师资培训,着力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授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适应培训需要。此外,不断创新农民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突出以满足农民需求为宗旨,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就地就近就业为目标,下沉教育培训重心,丰富和拓宽教育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形式,使培训更加贴近农村发展和产业需求。
  (五)规范管理,强化取证,确保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效果。为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天津市农广校进一步规范了培训工作的方方面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开设的培训专业(工种)有相应的培训标准,明确课程设置、培训课时、培训教材等,严格规范教育培训活动,确保在开展培训活动时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还进一步强化农民培训后的考核取证,重点支持取得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改变过去“重培训,轻取证”的局面。同时,补贴资金采取“先培训、后取证、再补贴”的方式进行,促进农民培训后的考核取证。
  (六)农业部门抓总,其他部门配合,开创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都是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并专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农民培训的组织实施,使天津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初步形成了农业部门抓总,全市各相关部门配合,并注重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行业优势,分工协作,强化服务,共同推进,开创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新局面。通过实施两大工程,改变了以往相关部门沟通少、配合差的工作格局,理顺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全市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所有部门形成合力,加强沟通,相互借鉴,形成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齐抓共管的良性管理机制。
  (七)推进立法,颁布条例,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建立长效机制。《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也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建立了长效机制,为今后长期持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为贯彻落实《条例》,“十二五”期间,全市将重点培养10万职业农民,1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取得二、三产业相关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2万人取得大中专学历教育证书,全市农村实用人才达到20万人。
  目前,农广校、党校、电大、农机校、科技进修学院、成教中心以及职业中专等成为区县一级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主要力量。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农民成人学历教育、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已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农民成人学历教育中的大专学历教育以电大和高自考形式开展,主要由区县电大、乡镇成校等机构承担;中专学历教育以农广校开办的农业中专形式开展,由区县农广校承担。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是以二、三产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形式开展,主要由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培训学校、企业培训中心、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承担。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以普及性培训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形式开展,主要由区县农广校、农机校、农业推广机构等承担。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不断加强,天津市农村实用人才虽然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发展态势良好的可喜局面,但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总体来看,全市培训体系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培训质量的提高。当前培训体系虽然有所改善,但设施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更新,示范性教育培训基地较少,种类不够齐全,与农民的多样化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二是专兼职师资队伍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着力提高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已成当务之急。三是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使用、激励等机制还不够健全。虽然《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为持续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
  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体系。培训体系是搞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基础。一是要着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条件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设施,改善教育培训条件。进一步加强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建设,提升市级平台的资源开发、管理和传播能力,区县级平台的接收、加工转化和传播能力,乡镇、村级平台的应用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加强实践实训基地条件建设,丰富培训基地的种类,扩大培训基地的覆盖范围,完善培训基地的功能,为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培训创造条件,满足农民对教育培训的多样化需求。二是进一步加强地方特色教材建设,编写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方教材,建设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教材体系,满足农民对教育培训的多样化需求。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建立师资库,打造了解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和农民需求、掌握现代知识技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制定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明确专兼职教师的考评办法,出台专兼职教师的激励办法,为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良性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三是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各项活动的开展。四是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专业知识更新培训,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开展多媒体教学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对媒体的选择能力;制定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为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奉献自我,逐步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三)农村实用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开展教育培训是使农民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既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更要注重构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工作机制。一是完善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拓宽评价渠道,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点,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标准;采取灵活、务实的评价方式,以知识、技能、业绩为主要内容,以贡献大小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评价认定工作;注重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人才,把评价人才与发现人才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认证制度。二是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改革农村实用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农村实用人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农村实用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多渠道选拔高素质人才,充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政策支持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信息交流体系,搭建农村实用人才流动的平台,促进农业农村人才资源有效配置。三是建立健全与业绩和贡献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农村实用人才价值,有利于调动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在进修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出台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奖励措施,定期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比表彰活动,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在创品牌、做精品、出特色上下功夫;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典型事迹,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大鹏
其他文献
广播电视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不受民族、时空、地域等限制,直接面向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是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阵地,是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多年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面向农村,以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己任,大力发展农村广播教育,有力促进全国农民教育
又到小麦飘香时。  三夏时节,中原大地一派丰收景象,跨区作业的收割机正在由南向北转战各大麦区。麦浪滚滚、机声隆隆,收割机在金色麦浪中驰骋,“吐”出金灿灿的麦粒。奋战在麦收第一线的农民、农机服务人员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喜悦。装包起运的新麦清香,飘进了农民的心窝窝。  今年夏粮丰收来之不易。西南地区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北方冬麦区多年少有的持续低温雨雪天气,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的低温阴雨寡照,东
糟渣饲料是酿造业、制糖业、食品加工业等行业的加工副产物,如酒糟、木薯渣、果渣、淀粉渣等。我国的糟渣类资源丰富,种类多,数量大,仅酿酒、淀粉、果品加工每年就可产生上亿吨的糟渣。因原料组成、生产工艺不同其营养价值不同。糟渣类饲料普遍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是受养殖户欢迎的廉价饲料资源。但是新鲜糟渣类饲料的共同特点是含水量高,如鲜白酒糟含水量高达60%以上,鲜木薯渣含水量80%~90%,若不及时贮藏处理极易腐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活跃在农村,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带动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人。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的隐形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推广科技知识,全力营造农村科技进步的良好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第三还可以调整社会结构,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笔者从所在的
夏秋季节蚊虫滋生,为能睡个安稳觉,预防传染病的发生,许多家庭在睡前点燃盘香或电蚊香。由于点燃的蚊香焰心温度高达300℃,一旦遇到可燃、易燃物品,例如布类、纸张、木材等,很容易引起火灾。而电蚊香长期处于通电状态,使用不当也存在触电、火灾等安全隐患。同时蚊香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提醒使用蚊香驱蚊的家庭注意以下安全问题。  1.选择可靠品牌,如果盘蚊香、电蚊香片质量不过关,极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消
1国家体育场一角。  自春节以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游客接待量持续下降。不过,随着天气转暖,疫情逐渐得以控制,游客量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现在,奥林匹克公园又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时节,玉兰花、海棠花、迎春花、碧桃花……争奇斗艳,把这里点缀得更加美丽。前来跑步健身、踏青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但还是提醒游客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  自疫情发生以来,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就对园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视,制定了《北京奥林
张京顺始终带着这样的信念奋斗在农广战线上,他说:“作为一名农广校教师,要珍重人格,珍爱声誉,加强个人修养;作为一名农广人,对待名利要处之淡然,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之人。”  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农学系的张京顺于1994年调到莒南县农广校担任副校长,从事教学管理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他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培训技能,脚踏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无论多忙多累总
为了将田间试验与农民难题、技术成果转化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使过去的无效推广或低效推广转为高效推广,发挥科技指导生产、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解决农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北京市平谷区农广校于2008年开始筹建农民田间学校。田间学校以村为单位,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技术培训模式,在农作物不同生长期设不同的教学课程对农业种植户进行指导,避免农民生产走弯路,引
古语曰:“治安之本,惟在用人。”人才是治国兴邦的关键,尤其对于当前相对薄弱的农业农村经济来说,发展潜力巨大,发展要求迫切,更加需要一支专业、高效的人才队伍。  我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情况怎么样?是否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下一步国家将有哪些措施来扶持农业农村人才发展和激励他们发挥作用?近日,农民日报记者专访了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司长曾一春。  问: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命题,人才在农业现代化
莒南县农广校校长孙运欣,自1986年大学毕业来到县农广校工作,至今已有26个年头。  二十多年来,孙运欣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她历任教师、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校长职位,为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表现了一位农民教育工作者对工作的执著追求与无限热爱,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对事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学之路坎坷多 孜孜不倦收获丰  孙运欣刚走上农广校教师岗位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