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计算教学,提升计算能力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zenCis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低年级计算教学为例,从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开放练习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引导学生多样计算,提升计算能力做出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众所周知,计算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运用数学的主要途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计算教学,还要从低年级入手,采取适宜的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
   计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令广大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因此,在传统的机械式计算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学生尽管可以在教师的知识灌输下掌握计算方法,但是在计算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出现无所适从、计算错误等问题,影响计算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阻碍计算能力的提升。要想解决该问题,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在组织低年级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根据计算教学的特点,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算理,引导学生多样计算。为了实现这一点,本人一般应用如下策略组织计算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计算兴趣
   提升计算能力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训练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计算活动是以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保障的。因此,本人在组织计算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往往从激发计算兴趣入手。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直接将计算内容展现给学生,导致学生在单纯的计算问题影响下,很容易失去计算兴趣。数学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计算问题自然也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計算兴趣,在课堂教学之初,本人会联系所学知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计算内容以熟悉的生活现象展现给学生,驱动学生自主计算。
   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本人立足执教班级的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假期作业,准备分发奖品的场景,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这次假期生活,有6个学生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作业,所以,我准备给他们分发一些糖果以示奖励。我一共买了15颗糖,要如何分发才能保证公平呢?每个人可以获得几颗糖果呢?熟悉的生活现象一经呈现,学生就产生了探究兴趣,开始互相交流,自然而然地营造出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为深入探究有余数的除法做好了准备。
   二、动手操作,理解数学算理
   算理是学生掌握数学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计算问题的关键内容,掌握算理、探究算理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基本任务。倘若教师在实施计算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有效地展现算理,不仅可以降低数学计算的理解难度,还可以为学生架构起沟通直观算理和抽象算法的桥梁,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算法,提升计算能力。算理具有直观性,在组织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教学内容,结合算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探寻到计算规律,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从而灵活计算问题,潜移默化地发展计算能力。
   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本人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如果有7根铅笔,需要2个放到一个盒子里,一共可以放到多少个盒子中呢?提出该问题之后,本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联系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自主性的发挥下,学生开始动手操作,或者画一画,或者圈一圈,或者说口诀。具体的,用摆一摆的方式,将7根铅笔每2个放到一起,可以分为3堆,余下1根。用圈一圈的方式,将7根铅笔每2个圈在一起,可以获得3个大圈,剩下1根。根据学生的操作经验,本人写出7÷2=3……1这个算式,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与6÷2=3有什么区别。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进一步探索有余数除法,认识到“1”是剩下的1根铅笔,是余数,表示平均分之后剩下的部分。如此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对有余数除法的正确认知,还可以使其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有利于提高计算水平,提升计算能力。
   三、开放练习,灵活多样计算
   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对所学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按照课后习题为学生设计练习任务,导致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中失去计算兴趣,计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影响计算能力的提升。提质减负教学要求的提出,指导广大教师优化课后练习,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多样化练习。据此,本人在组织计算教学活动之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性作业、探索性作业等。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之后,本人为学生设计了基础练习和开放练习,如:用一堆小棒摆成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以剩下几根呢?(  )÷5=〇……□,填写□可能是多少。在如此多样的练习中,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多样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总之,在实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学会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引导学生操作理解算理;设计多样练习驱动学生计算,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提升计算能力,为今后有效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慕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8(36):142.
   [2]徐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48.
  编辑 李建军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侧脑室反复注射ghrelin对大鼠摄食的影响,探讨ghrelin在致渴条件下对水和食物摄入的调控。方法:(1)自由进食,成年雄性大鼠每天侧脑室注射一次ghrelin(0.4μg),连续注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和学习,最终形成学习能力.
摘 要:课外延伸指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拓展课内知识,引进课外知识,进而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学习。延伸阅读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使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课外延伸不断地引起教师的重视,成为小学语文阅读课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延伸   阅读是学生踏入知识殿堂的一把钥匙,许多学生在拿到这把钥匙之后却不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是重要教学目标,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和概念,缺乏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无法推动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以小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以及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以及相关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而在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知识学习与实际运用严重脱节,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高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基于此,在分析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培养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培养策略   英语
课堂提问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法之一.教师提问的问题是否巧妙,是否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科学性,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决定性影响.在新课改方向的指引下,小学数学
摘 要: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崭新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事半功倍。基于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综合素养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联系教学实际
摘 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有着显著的效果。计算教学能够让小学生增强自身的数学思维,对于掌握计算技巧等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依托课本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效率和正确率的目的。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浅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阶段;低年级;数学计算